《詩歌探索》雜誌主編、朦朧詩派代表詩人之壹林莽回顧了80年代中國詩歌的火熱景象,並表達了對當前詩歌熱的欣喜。同時,他認為中國的詩歌雖然開始復興,但公認的好詩並不多,有影響力的詩人也不多。《中國好詩詞》這個想法很好。網絡時代,傳播速度快,傳播範圍廣。詩人和作家都遇到了壹個好時代。
柯平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詩歌創作和批評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壹。他很高興現在有這麽多喜歡詩歌的人。柯平建議,詩壇的目光不要只盯著名人,應該多關註民間詩歌。至於什麽是好詩,標準很難確定。就像欣賞女性壹樣,外表的第壹印象當然重要,內在美應該更重要。詩歌也是如此。好詩重在內涵。好詩的第壹個標準應該是具有獨特性和突出性,如令人欽佩的想象力、隱喻、獨特的語言等。第二個標準是有思想,能使人思考,啟迪心智和思想。詩意是豐富的。現在因為它的簡潔,可以在微信和手機上迅速傳播,閱讀量不斷刷新,這是壹本雜誌無法比擬的。所以,現在的時代是詩歌應該蓬勃發展的時代。
《星河詩刊》主編、詩歌評論家羅認為,好的詩歌在語言運用上應該追求反語法、反修辭、反邏輯,完成壹種直觀的語言。意象、節奏、結構美都是壹首好詩應該追求的目標。詩歌翻譯家董繼平從詩歌翻譯的角度,談了如何寫好壹首詩,如何拓寬詩人的視野,學會從外國優秀詩人的詩歌中汲取營養。詩人解釋說,好詩是靠好句子傳播的,好句子是靠好思想支撐的。經常讀詩比讀小說和散文更能鍛煉妳的思維。他以普希金為例,說明好的詩歌可以提升民族語言。是普希金的詩把貧窮的俄羅斯人引向了文雅。
《江南詩刊》執行主編、詩人謝祿波用通俗的語言談了自己對好詩的評判標準:如果壹首詩讀完讓人想和別人說,那就是好詩;如果壹首詩讀完,妳想告訴大家,那絕對是極好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劉富春和詩歌評論家郭音也參加了論壇。
與會的詩人當晚還舉行了詩歌朗誦會,現場氣氛熱烈,詩人的朗誦贏得了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