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為什麽壹心只想做賢明宰相輔佐皇帝,開創海晏河清大業的李白,卻踏上了漫遊山河的旅行家之路?
1.李氏家族從西域遷到四川,洗西域的兇猛融入了四川的溫柔敦厚。
公元697年,壹個定居碎葉多年的家族,在李恪統帥的帶領下,從戰火紛飛的西域翻越天山,走過萬裏大漠。經過數百個日夜的跋涉,他們終於到達了夢想中的目的地,也就是現在的四川江油青蓮鎮。這個指揮官是李白的父親。
紫羅蘭淳樸的民風,洗去了李家西域的兇悍,融入了蜀國的溫柔寬厚。
李白於公元701年生於青蓮,在龍溪醫院度過了青春。和所有虎爸壹樣,當別的家的孩子只知道爬樹搗鳥蛋的時候,李白的爸爸就開始教他子虛烏有。
似乎從古至今,那些才華橫溢的少年背後都有壹個嚴厲的虎媽虎爸。有時候學霸是被逼出來的!妳看李白:五歲背六甲,十歲讀百書,十五歲寫壹首詩。李白覺得他在15歲的時候,已經寫出了比著名的司馬相如還要多的偉大詩篇。和其他同齡的朋友相比,李白也是從小就贏在起跑線上,成了別人的孩子。唉,孩子不要太嬌慣。他們要從小培養愛學習的好習慣。這句話從小到大真的沒有錯!我小的時候沒有設定學習目標。野獸出來的時候,哼!父母的氣有的是,別說生氣,就是氣到吐血。至於雞飛狗跳,很正常。
第二,李白,壹個心高氣傲的青年,第壹次求官的願望失敗了。
公元718年春天,18歲的李白來到子洲向趙麗學習。李白的老師是壹個偉大的傳奇。不僅僅是當時的知名學者。他也是當時著名的軍事家,他老人家寫的長短經,是所有皇帝的必讀之書。這是關於如何治理國家和如何管理人民。他對做官不感興趣,壹生隱居山林。少年李白充滿了政治理想。他拜趙昆為師,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李白和所有天才少年壹樣,從小就規劃好人生目標,以戰國軍事家呂忠廉為人生偶像,渴望像古代賢明的宰相壹樣輔佐皇帝,讓海晏太平,天下太平,然後隱退人間。
李白的少年時代在開元前期,唐玄宗大力治理,唐朝盛世開始。在當時,通過科舉進入仕途是壹條狹窄的道路。妳本來不想考,但是需要壹些權貴的推薦才能拿到考的名額。於是壹些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想盡辦法結交權貴名流,讓他們去拜訪、參加他們的聚會,然後在聚會上高調展示自己的詩作。通過這些高端頂流人士在各種社交平臺上的推薦,成功的引流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身價,最終成功的落地當官。哇!原來,通過高端社交活動引流,吸引無數粉成為超級網絡名人的套路,始於幾千年前的大唐。只不過大唐的高端社交平臺在權貴盛宴中。今天的引流平臺大家都知道,就不贅述了。
李白,家境壹般,沒有背景,沒有人脈資源,也沒有資本幫他,只能帶著自己的優秀作品主動拜訪文壇名人。李白想不參加科舉而進入仕途,以此來顯示他治國平天下的抱負。
李詠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書法和他的詩很好,他是壹個偉大的詩人,他的稿費很便宜。
公元720年,年輕的李白到禹州尋求做官的機會。他滿懷信心地拜訪了仰慕已久的刺史李詠。李詠翻開他的詩,李白的內心是很確定的,有時候太自信也不壹定是好事。久而久之,李白從自信變成了失望,期待的贊美並沒有到來。
原來這個李詠是壹個清高的人,他對李白的傲慢和輕蔑極其反感。性格不同的兩個人,自然擦不出欣賞的火花。倒黴的李白在這裏碰了釘子。苦於寫作的李白寫了壹首詩《論李詠》,表達了他對李詠冷淡的極大不滿:我以為妳是個人物,妳卻覺得我不行,跟凡人壹樣。我想告訴妳,傅玄仍然可以害怕來世,她的丈夫不可能年輕。這是壹個才華橫溢的少年向壹個掌握文壇的中年人發出的宣言。
20年後,李詠被漢奸迫害致死,李白難掩怨恨。然後他寫了壹首詩來悼念:“如果沒有李瑟娥北海,現在的英氣在哪裏?”《答王十二夜》表現了唐代文人的豪氣和俠義精神。年少時的不愉快,並不影響李白為李詠仗義執言。李白對他的評價是終身壹刻不離,可見李白人格的高度。
第三,少年李白,壹劍出蜀,度過了壹生中作為遊俠最自由的時光。
24歲的李白剛剛完成學業。對未來充滿幻想,誰還年輕,願意待在家裏?哪個少年不想打入外面的世界?更何況李白這種少年,應該是有才華,有武功的。這樣壹個文武雙全的天才少年,壹個小小的紫羅蘭小鎮,也阻擋不了少年的飛翔。當夏天來臨的時候,李白,壹個年輕的男孩,帶著他的劍走出了蜀國,開始了他的漫遊之旅。他從四川坐船出來來到江漢平原,看著漂泊的故鄉。李白生來就帶著“而水已帶妳壹抹故鄉,畫舫三百裏”的情懷,順流而下。李白作為遊俠度過了壹生中最自由的時光。
李白性格豪爽,從不按身份看別人。他可以和任何人結拜為兄弟,壹路走來也交了不少朋友。四海之內皆兄弟,男人之間的交流總是從酒桌上開始的。李白在酒桌上和兄弟們喝著酒唱著歌,壹邊大嚼著肉,壹邊看著錢袋逐漸癟下去,不到壹年就花了30多萬。因此,李白辭官翰林院任職八年後,與好友岑勛、袁丹秋攀登嵩山時,想到了人生抱負無處施展的挫敗感。李白寫道:既然上天給了人才,就讓它被雇傭吧!,旋壹千銀子,全部還回來!。這裏的錢大概就是少年李此時砸的幾十萬塊錢吧!
途中認識了來自蜀中的吳導,兩個少年很快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他們壹路走到了大澤,壹個遼闊無邊的雲夢。可惜年輕的吳導在途中病逝,李白無法接受朋友猝死的現實,心中無比悲痛。那壹夜,李白度過了壹生中最危險的壹夜。他獨自壹人在樹林裏守護著他朋友的屍體。也許是燃燒的火焰,也許是李白的劍在黑暗中發出的寒光。老虎終於不敢來侵犯李白了。第二天,李白在洞庭湖埋葬了他的朋友。繼續踏上漫遊之旅。
吳貴德的早逝,壹直是李白心中的痛。幾年後,他從南京回到洞庭,找到了吳貴德暫葬的地方。他壹邊流著淚,壹邊用刀把骨頭刮幹凈,然後裹著骨頭走了,在湖北城裏借錢把他最好的朋友又埋了。
4.李白娶了自己的孫女——前宰相,順利進入大四合院。
公元727年,李白來到安陸尋求做官的機會。和上壹次壹樣,李白還是沒有等到官員們的賞識,卻得到了另壹種熾熱的目光。已故宰相許的孫女看中了李白,把她女婿招入豪門。從此,這個輕佻的窮小子轉身步入上流社會。多麽幸運啊!原來李白也是鳳凰男成功逆襲的典型人物!
李白走上了求官之路,佳作壹路流傳,吸粉無數。鐵粉魏婉為了追隨李白的腳步,從汴州壹路趕到廣陵,也就是今天的揚州,遇到了李白。相遇的壹瞬間,他被李白風松柏的飄逸俊朗氣質深深吸引。魏灣來不及卸下壹路奔跑的疲憊,馬上記錄下他眼中的李白:咄入餓虎。這四個字讓後人眼中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李白和許夫人婚後住在安陸百兆山。此後十年間,李白壹直在積極謀求官位。他寫了幾篇文章向當地官員推薦自己。或許是李白的詩太輕浮,又或許是他自誇自己太華而不實。簡而言之,李白要麽走上了求仕之路,要麽未能如願。壹次次的失敗把李白變成了不朽的蕭薔。他曾把自己比作勇中的大鵬。李白,壹只掙紮的大鵬,在時代的強大氣流中越飛越高。其實李白也有些糾結。他壹方面渴望像大鵬壹樣追求自由,但骨子裏卻有著宏大的政治野心。他試圖進入宮廷統治這個國家。為此,李白以全部的勇氣主動回應了這個機遇的時代!
5.李白結交權貴、做官的企圖又失敗了。
十年求職無果後,李白新不甘心,仍積極奔走於求仕之路。這不僅僅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更是因為他不願意接受自己驚人的才華而被政府忽視。他會繼續為之奮鬥。李白夫婦在家商量了幾天,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這壹次,李白改變了策略。他老婆家有這麽好的人脈資源為什麽不用呢?於是李白決定借用許夫人的家世人脈,結交長安的達官貴人,希望通過這些人的推薦,迅速上岸,步入仕途。
公元730年春夏交替之際,李白沿著崎嶇的中南小道跋涉。他想去長安以南鐘南山的於震公主的另壹個大廳,等待公主的召喚,但這壹次李白的運氣仍然不好。可惜於震公主出去玩了,滿心歡喜的李白只能獨自在另壹個大廳裏等待公主的歸來。這又是幾個月。李白不懂官場套路,缺少人間圓融。李白剛從無望的行程中抽身,在長安陷入了鐘南山的泥潭。對於有抱負有才華的普通人來說,他們並不了解唐朝當時的官僚體系並不是真正對外開放,而是有很多潛規則,很多人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等了幾個月沒有結果,李白決定放棄於震公主,回長安結交新的達官貴人。還是沒有等來任何回報,遊手好閑,郁郁寡歡的李白在長安城四處遊蕩。這個人!倒黴的時候,走到哪裏都會倒黴。得不到官職的李白又闖大禍了。李白在街上閑逛時,與壹群強壯的少年發生了沖突。唐朝的時候,任俠盛行,當街拔劍決鬥是常事,但是李白還是打不過那些有著強大官方背景的權貴,危險再次降臨到李白身上。
災難過後,李白壹路上都在想,求官真的很難啊!太累了!上帝啊。妳這麽不在乎我,李白,為什麽要我學這種天賦!!!我是不是只配在家裏和酒桌上施展才華?!!!懷著遠大的誌向,我從四川壹路來到長安。我本想盡我所能去服務這個盛世,卻處處被命運戲弄。這條崎嶇的入世之路,和蜀道難壹樣,讓李白寫下了《蜀道難》這部名著很久。那壹刻,蜀道之危和為官之難在李白心中重疊。古往今來關於蜀道的文章很多,但沒有人能寫出李白這種影響。這種自然險峻和世間艱難完美融合的感覺。
六、18年後,大明宮裏,唐玄宗起身從臺階上走下來迎接李白,在內廷裏給他夾菜,李白迎來了人生的重頭戲。
長安失守後,李白疲憊地回到安陸,踏踏實實地和徐夫人生活在壹起,無論是氣餒還是釋懷。此時的李白完全失去了以前的雄心壯誌,每天不是建石室,就是開山野,寫詩飲酒,完全是壹個山林中的隱士。在尋求治國安邦的道路上傷痕累累的李白,只能在清風明月中抒發情懷。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麽奇妙。當壹個人竭盡全力去追求壹件事的時候,往往事與願違。當妳放下壹切欲望,甘於平凡,機會往往不期而遇。李白與許夫人過著甜蜜的二人世界,在醉酒與清醒中舞劍作詩,其詩名揚海內外。
公元742年,機會終於在無意中來到了李白身邊。遠在長安的唐玄宗把他召到北京,由翰林供奉。18年前那個財大氣粗,心安理得的遠遊四川的少年劍客,如今已經變成了驚魂未定的中年大叔。李白覺得這壹切都該來,但比他預想的晚了很多年。但是早來晚來都無所謂,只要機會來了。
李白人生中最光明的時期慢慢開始了,大明宮的大門向他敞開了。穿過層層宮門,李白來到陳子廳,看見了從臺階上走下來的唐玄宗。李白仿佛看到了戀愛的希望。18年前,這個不被朝廷看好的輕佻少年,在這壹刻受到了唐玄宗高層的對待。他站起身來,親自從臺階上走下來迎接李白。妳知道唐玄宗見到吐蕃使節的時候,他都起不來了!可見唐玄宗有多愛李白,然後在皇宮裏給李白送吃的。身為臣子能吃到皇帝親自賜予的食物是莫大的榮幸!!!哈哈,也可以作為家族炫耀的資本代代相傳。
7.李白見自己無法實現政治抱負,便辭了職,轉而浪跡於山川之間。
李白終於如願以償地陪著國王。這壹年,李白的帝王文人做得非常好。李白期待著有壹天成為皇帝的重臣,在家裏實現自己的抱負,而不是做壹個天天寫寫畫畫的禦用文人。他在等待機會。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唐玄宗欣賞李白的詩,他只把李白當作壹個文人,這與李白後來所理解的李白的民族自豪感大相徑庭。
雖然後兩個詞不太壹樣,但是翰林學士和翰林祭祀的區別也不是壹河之隔那麽簡單。翰林學士可以逐漸成為皇帝的顧問,討論國家大事,大家就明白了。
那麽翰林祭祀是為了什麽呢?宮中有不同種類的供品,如茶祭、酒祭等,為皇帝喝茶喝酒提供服務,或陪皇帝下棋娛樂。當然,李白是詩祭,壹個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獻到皇帝身邊,與政治無關。此時的李白逐漸意識到,無論他和皇帝走得多近,都無法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
李白再次感到絕望。極度絕望中,李白只能選擇沈默。
時間在李白的沈默中慢慢流逝。深夜,心灰意冷的李白在院子裏自斟自飲,寫出了名篇《獨酌明月》:“自花間壹壺酒,獨飲。沒有人和我在壹起。直到我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使我們三個”,李白是唯壹的院子裏,其他兩個是他的影子和月亮。孤獨、寒冷和沮喪壹起襲來。
白天,李白可以和朋友們壹起喝酒寫詩,把自己融入喧囂之中。當夜晚來臨,他的靈魂回歸孤獨。他在想:我在這裏做什麽?我們能做什麽?李白在靜謐的月光下找到了真實的自己。
李白曾自詡自己是大鵬,那個只崇尚自由,翺翔於廣闊天地的大鵬。所有李白都是壹個追求進退自由的人。他可以站在朝廷上,施展抱負,退隱遊仙,泛舟東海,在皇帝身邊待了兩年。他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李白從失望中看清了現實的無奈和殘酷。他沒有繼續糾結是去是留,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長安城外的茫茫山川。
李白率直的性格使他無法融入官場。錯過了自由的李白,被送錢回來了。就這樣,兩年後,李白再次離開長安,踏上了漫遊大好河山的旅程,開始了旅行家的傳奇人生。
作者自述:
不知不覺迎來了人生的下半場,時間過得很快,又好像過得很慢。在平凡的生活中,我想留下點什麽,用心去寫。每壹篇文章都是我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生活的記錄。人來人往空空如也,只想在這稍縱即逝的時光裏用文字裝點人生。希望多年以後,孩子們能讀懂我的文字,從字裏行間理解我。我在世界上留下了壹些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