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平仄格律是詩歌創作的枷鎖”這種懶借口。平仄是漢字的發音系統,我們說話的時候用。格律是現代詩歌的壹套規範。妳要麽不學,要麽學了不用。但如果妳不了解節奏和現代詩歌,妳就自動放棄了對中國詩歌文化傳統中最高文學體裁的欣賞,自動放棄了現代詩人近千年來的創作源泉。掌握現代詩歌的人在山頂贊嘆世界,不懂格律的人在山腳徘徊,嘲笑山頂的人不自由。
妳以為失去的只是枷鎖和文字遊戲,卻不知道根本沒有入口。
古詩不講平仄,不講格律,大概押韻,相當於現代詩的文言版。然而,古典詩歌中最深刻的是時代的樸素和古拙。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法還原那種古義了,哪怕我們用很多古語把它堆砌起來。因為時空的不可逆性和社會文化的精致化,如今所謂的古風剝去了那些耀眼的古語,核心不過是壹些虛的、華而不實的、自以為是的古裝電視劇布景。
但是練級很難,很多朋友會說。其實壹點都不難。只是在這個現代詩已經過時的時代,沒有人願意費心去研究它。比英語和奧數簡單多了,但是在實用主義的時代,說難不如說懶。都是漢字的音韻系統。我們今天都在說話,不自覺地觀察他們,能有多難?
前面有很多文章是關於現代詩歌中的平仄詩行的研究和平仄詩行的推導,包括絕句、格律詩和排列規則。有興趣的話,基本可以上手了。這裏不多說了。
第二步,大量閱讀,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
好的品味是技巧和意境的結合。鑒賞能力來源於大量閱讀,了解古詩詞的發展變化。妳知道《詩經》和《楚辭》。妳知道白亮派、永明派、齊亮派、晚唐派、昆西派和四靈詩派嗎?為什麽這些詩派沒有出好詩?因為這些詩都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都是壹個朝代衰落時出現的頹廢妖嬈之作。雖然辭藻華麗,典故艱深,卻沒有昂揚向上的時代氣息,也沒有起到記錄社會發展變化的作用。
“文章及時”,詩歌也是。當妳對詩歌的發展歷史有了正確的認識,妳就會從根本上了解古代詩歌的跌宕起伏和演變,找到妳在寫作風格上可以借鑒哪個時代的哪些詩人,找到自己的定位。
另壹個提高鑒賞能力的方法是提高古詩詞的寫作技巧。也就是上面說的平仄、用韻、對仗的知識,以及古詩詞的轉韻、寫作的整體規劃、巧妙構思各方面的學習提高。只有熟練地掌握了這些技巧和方法,妳在讀古人的詩詞時,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這裏寫得如此精妙。
很多人誇寫詩靠情感。需要什麽技能?連李白、蘇軾都講過基本方法。情感是第壹位的,但是技巧可以讓妳的作品更加豐富多彩,技巧是輔助表達的工具。妳看起來不需要技巧,這才是巧妙運用的重點。這是“發自內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壹開始就不想要技能。
當妳品味很高,壹首古詩放在妳面前,妳能立刻分辨出它的好壞,理解它想表達的內容,理解它所建構的意象。恭喜妳,當妳的靈感來臨時,妳的頭腦自然會有經驗積累來解構妳的感受,重新組合,用古詩詞的獨特魅力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