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之壹。字叔夜。他早年喪父,家境貧寒,但仍勵誌勤奮,精通文學、玄學、音樂。他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閣。他曾是中三的醫生,史稱“冀中三”。司馬昭想拉攏嵇康,但嵇康在當時的政治鬥爭中傾向於王室壹方,對司馬師采取不合作的態度,因此頗為嫉妒。司馬昭的心腹鐘會想和嵇康交朋友,但遭到了冷遇。從那以後,他結下了宿怨。嵇康的朋友陸安被哥哥誣為不孝。嵇康出面為陸辯護,鐘會勸趁機除掉陸和嵇。當時,有3000名泰籍學生請求赦免嵇康,並願意拜他為師,但遭到了的拒絕。臨死的時候,嵇康看起來鎮定自若。玩“廣陵散”,從容而死。嵇康處於魏末玄學興盛時期,對玄理有自己的看法,說“老子、莊周、吾師也”(《與山居元絕交》),表現出對老莊的遵從。他還認為神仙是天生的,不是靠修煉就能達到的。但如果培育得當,普通人也能長壽,這與流行的食而飛升成仙的說法不同。著有《養生論》,強調“修身養性保精神,安心全身”等精神修養技巧。並和湘繡討論了這個問題。嵇康在文章中主張“心無是非”(《私事釋義》),但他的行動卻是“只是病在腸中,輕則言出,事在人為則誤”。
嵇康的性格表現在對名教和禮儀的批判上。當時司馬集團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大力提倡禮法,用所謂“人情有理,朝廷有法”來拘禁壹些士子。而嵇康則在壹系列文章中強調了道家的“性”,揭露了禮儀和“以禮待人”的虛偽本質。
嵇康的文學創作主要是詩歌和散文。他的詩現存五十多首,絕大部分是四言詩,占了壹半以上。代表作品有18《贈秀才從軍》、《心疼怒詩》等。《贈秀才參軍》是送給哥哥的禮物。詩中寫的是對參軍遠征的哥哥的思念,表現了感人至深的兄弟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