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唐詩三百首的詮釋與註音

唐詩三百首的詮釋與註音

編輯背景

唐詩三百首

早在唐代就有多種多樣的唐詩選本,宋、元、明、清出現了多種類型和版本的唐詩選本。清代退休學者根據化繁為簡的原則,精選唐詩名篇,編選唐詩三百首。

清代康熙編纂的《全唐詩》收錄了48900多首詩歌,壹般人很難讀懂。此後,沈德潛編纂了《唐詩三百首》,收錄了1928首詩,壹般人很難全部讀完。因此,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橫塘的退休文人以唐詩為藍本編選了310首,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唐詩通俗讀本。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恒唐推事(1711 ~ 1778),原名孫鑄,本名林西,江蘇無錫人。從小家境貧寒,敏感好學。在寒冷的冬天學習時,他經常拿著壹根木頭,說木頭可以生火禦寒。乾隆九年(1744),考入順天舉人,教景山官學,任上元郡諭。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歷任盧龍、大成知府。後來被捕罷官,被任命為山東省鄒平縣知府。二十五年(1761)和二十七年(1763),乾隆兩次主持鄉試,推薦名士。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勤奮好學。他的書像歐陽詢,他的詩在杜工部,他是《恒堂漫稿》的作者。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渚和他的後妃許商議,開始編纂唐詩三百首。之所以編這本書,是因為《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格,體裁不備,風格各異。希望換成新的選本,成為適合家校的教材。他們選詩的標準是“因專精唐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而選其最要”。既好又好背,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唐詩三百首》是清二十九年(1765)編輯的。該書的書名有的是根據民間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也能背詩”,有的是根據“詩三百首”,見仁見智。《唐詩三百首》被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集。

詩歌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壹。中國最早的詩集是《詩經》。《詩經》產生不久,南楚地區就出現了壹種新的詩體“楚辭”。此後,楚辭逐漸演變為散文詩,漢魏詩壇出現了另壹種新的詩風——“樂府”。樂府民歌清新雄渾,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對後來的“樂府古題”和唐代的“新樂府運動”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隨著樂府詩的發展,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逐漸產生、成熟並受到廣泛關註。

經過幾千年的錘煉和發展,詩歌這種藝術形式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特別是到了唐代,現代詩歌建立,古體詩和現代詩全面發展,中國古典詩歌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詩歌繁榮。唐詩創作的繁榮,流派眾多,題材風格的豐富多樣,各種詩歌體系的日益完備和全面定型,詩歌藝術的全面發展,都是前所未有的。這表明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壹個完全成熟的階段。唐代名詩人輩出,湧現出壹大批傑出的詩人。如陳子昂、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韓愈、柳宗元、元稹、劉禹錫、李賀、杜牧、李商隱。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最高,是舉世聞名的大詩人。眾多流派的詩人創作了大量風格各異、內容豐富、意境高遠、感人肺腑、膾炙人口的詩歌。

早在唐代就有多種唐詩選本,宋、元、明、清出現了多種類型和版本的唐詩選本。清衡堂退休學者根據化繁為簡的原則,精選了大量唐詩名篇,編成《唐詩三百首》。

摘要

《唐詩三百首》壹書共分八卷。所選詩歌按詩風分為六類:古詩五首、古詩七首、五律七法、絕句五首、絕句七首。每種文體都附有樂府詩。《唐詩三百首》的命名沿襲了“詩三百首”的說法,所以要繼承《詩經》的傳統含義。《詩三百首》是壹個大概的數字。事實上,這本書包含了365,438+00首詩。本來是壹本為兒童啟蒙而選的“家庭學校教材”。因為是針對理解能力較弱的孩子,所以書中借鑒了《千家詩》易於背誦的特點,讓不同年齡段的人都能理解。此外,編者嚴格挑選作品,所選詩歌多為唐詩最傑出的代表作品。唐詩是唐詩的巔峰,詩壇出現了很多重要的詩人。《唐詩三百首》幾乎囊括了這些著名詩人的全部詩作,而且大部分入選的詩作都是精品。

基於《唐詩三百首》的上述特點,這本書不僅適合人們閱讀,而且高雅。《唐詩三百首》以篇幅適中、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等優點,成為近二百年來出版最多、流傳最廣的壹部詩歌總集,是舊文選中影響較大的壹部。

唐詩標誌著中國古典詩歌成就的高峰。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詩人,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詩人,具有世界影響。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傑出人物,他們的詩歌創作成就為中國文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武則天時代,詩人陳子昂繼承了建安、正始時期詩歌的現實主義風格和雄渾之風,抵制和沖擊著自齊梁以來漂浮不定的詩風。他的詩指往事,深刻凝重,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人民的同情,與當時流行的詩風完全不同。代表作品有幽州城樓等。陳子昂以復古的方式革新了詩壇,促進了唐詩的繁榮。

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是唐朝的鼎盛時期,詩歌全面繁榮的高潮呈現在人們面前。他詩歌創作的深度和廣度確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還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如張九齡、王之渙、崔豪等。——雖然藝術造詣的深度和留下的作品數量不盡相同,但都可以大獲成功地結婚。他們的詩大多賦有技巧和功力,華而不俗,勁而不粗,重而不僵。表現了這個時代的藝術特征。

李白和杜甫的詩歌標誌著盛唐詩歌的最高成就。韓愈曾在文章中稱贊這兩位舉世矚目的大詩人:“杜麗的文章在那裏,火苗在生長。”李白和杜甫有著不同的詩歌風格,但他們在藝術成就上達到了兩個不同的高峰。他們不能互相替代,也不能互相掩飾對方的光芒。“子美不能為太白優雅,太白不能為子美消沈。”(嚴羽《蒼話》)由於《唐詩三百首》中作家作品眾多,流派紛呈,本文主要介紹李白和杜甫這兩位最傑出的詩人及其作品。

杜甫早期的作品充滿熱情和活力。例如,在《望嶽》這首詩中,他曾寫道:“天要塌了,山要塌了,天要塌了。”詩人希望登高望遠,讓腳下的山變得極小,表達自己澎湃的豪情,表現自己的遠大誌向。

到了中年,詩人杜甫對人生和社會的看法變得成熟。他了解民間疾苦,透徹地看到了朝廷的腐敗本質,清醒地認識到了當時社會尖銳而嚴重的矛盾。於是詩人感受到了,創作了壹系列思想深邃的現實主義作品。例如,他在《兩為路》壹詩中描寫了皇室成員楊貴妃和他的兄弟楊的放蕩生活,諷刺了統治階級的罪惡,揭露了黑暗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