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李發起“新題材樂府”,白居易改名“新樂府”,用來指過去的不足,反映民生的溫暖,使其承擔起“檢討時政”、“釋放人情”的使命。他還主張“文章寫及時,詩詞曲賦為物”,反對“戲雪作花草”而沒有其他寄托的作品。還強調詩歌的語言要通俗平實,風格要樸實平實。
新樂府運動的實踐
新樂府運動的詩歌創作實踐了上述理論命題。白居易、元稹、張繼、王建等的樂府詩,反映了中唐極其廣闊的社會生活,從各個方面揭示了當時存在的社會矛盾,提出了極其尖銳的社會問題。
如白居易的《淩渡厝與賣炭翁》、元稹的《田家詞與織女詞》、張繼的《野老歌》、王健的《水府歌謠》等,都直接描寫了勞動人民所遭受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這對他們的悲劇命運是不公平的。
白居易的炫麗絲綢、紅毯、重賦、輕胖,直接批判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反映了貧富懸殊、階級對立。
白居易的《蘇子歌山北村》、張繼的《咆哮的老虎》、王健的《走在羽林中》,揭露了特權階層作惡多端、危害人民的邪惡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