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祖國。中華民族是最早發現、種植、加工和利用茶葉的國家。悠久的茶葉生產歷史、廣闊的茶葉種植面積、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精湛的采摘技術,形成了歷史悠久、琳瑯滿目、形式多樣的中國名茶。中國有4000多年的茶文化歷史,因為茶具有天然的、吸引人的和獨特的顏色、味道和形狀,茶對人體有獨特的作用。
中國茶始於神農,盛於唐宋。據考證,在商代,周武王曾與部落長老聯手砍伐,長老們也曾向茶進貢。貢茶在西晉(公元265-316年)已有記載,東晉常渠在《華陽國誌》中也有記載。唐代就有名茶的記載。不同朝代關於名茶的著作如下:
(1)唐代(公元618-907):* * 290年,李昭《唐史補》、陸羽《茶經》(公元775-780年)以及李白、陸通、白居易、杜牧等詩人的詩詞中記載了名茶。
(2)宋朝(960-1279);* * * 320年,床史,吃貨錄,歐陽修歸田錄,葉夢得避暑錄,宋徽宗品茶錄,蔡襄品茶錄,宋子安東西品茶錄,黃茹品茶錄,唐庚鬥茶錄,樊雄。
(3)元朝(公元1271-1368):* * * 98。馬林的《文獻通考》記載了名茶和茶葉的起源。西湖龍井始於元代,在於吉的詩《遊龍井》中有所記載。
(4)明朝(公元1368-1644): ***277年。關於茶的專著很多,達到五六十種,記載了很多名茶。其中以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顧所作的《茶譜》、萬歷十六年(公元1590)屠隆所作的《茶記》和萬歷二十五年所作的《茶疏》記載較多。
(5)清代(公元1644-1911年):***268元。有廣群《方普茶譜》,陸廷燦《續茶經》,彭長雲《君山茶詩》。
據調查,清朝以後,傳統名茶壹直沒有停止,壹直延續到現在。其中綠茶有:西湖龍井、廬山吳韻、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信陽毛尖、六安瓜片、老竹大方、恩施尤魯、長溪珍梅。黃茶:君山銀針;紅茶:雲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湖南田健;白茶:白牡丹白毫銀針;綠茶: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閩北水仙、鳳凰水仙;紅茶:祁門紅茶。
茶葉隨著時代的興衰而興衰,尤其是戰爭年代,人民貧困,茶園短缺,名茶不發達,但有的停產,有的失傳。新中國成立後,各種產業蓬勃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傳統歷史名茶得到恢復,新創造的名茶如雨後春筍。這些名茶品質優良,風味獨特,不斷滿足了消費者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要求。同時,也促進了名茶加工技術的改進和發展。
中國十大名茶
茶葉品種分為紅茶、綠茶、綠茶、黃茶、白茶、紅茶六大類。
中國十大名茶是:
第壹,西湖龍井茶。
“茶之美在龍井”。因產於杭州西湖區龍井村而得名。
西湖的美景和著名的龍井茶早已聞名於世。遊西湖,喝龍井茶,是遊客在杭州最好的享受。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美觀,色澤翠綠,香氣清醇,內質醇厚,泡在杯中,嫩綠的芽葉,似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龍井茶以“色綠、香濃、味甜、形美”而聞名。
龍井茶的優良品質是由精細的加工工藝形成的。采摘發育初期的1芽、1葉和帶兩片葉的1芽為原料,經攤青、綠鍋炒、回潮、篩選、蒸鍋、篩選分選(去黃片和茶粉)、除塵、入庫等幾道工序。龍井茶的炒制工藝很復雜。根據不同鮮葉原料和不同炒制階段,分別采用“搖、拍、壓、攤、拋、扣、立、抓、壓、磨”十種工藝。看過龍井茶炒制全過程的人都會覺得龍井茶的確是壹件精美的工藝品。
喝龍井茶,用玻璃杯沖泡為宜。向3克茶葉中加入200毫升80℃的熱水。沖泡3-5分鐘後,即可聞香、觀色、品味。
以前西湖龍井茶分為獅、龍、雲、虎、梅五類。獅字號產於龍井石峰壹帶,龍字號產於龍井、翁家山壹帶,雲字號產於、五雲山壹帶,虎字號產於虎跑壹帶,梅字號產於梅家塢壹帶。其中公認獅峰生產的產品香氣品質最好。
二、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香而醉。”它產於江蘇省太湖之濱的洞庭山。
“碧螺春”產於中國著名風景區江蘇省蘇州市吳縣洞庭山。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提到“蘇州常州縣聖洞庭山”。洞庭山產的茶,因香氣高,俗稱“嚇人香”。後來清朝康熙皇帝嘗過這種茶後,才知道是洞庭山碧螺峰產的,改稱“碧螺春”。清乾隆年間王應奎在《柳南續》中寫下這個故事:“洞庭東山羅比峰石壁中有幾株野茶樹。每年,當地人都會拿著竹籃來收集它們以供日常使用。幾十年過去了,他們沒有看到任何不同。康熙有壹年,他們按照等待的時間摘了很多葉子,籮筐很難存放。因為放在懷裏,茶又熱又香,采茶人都嚇壞了。嚇唬人的在吳中方言裏也是知道的,所以取名為茶雲。自然,以後每次采茶,土人無論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盡可能到房裏去,不用籮筐存放,抱在懷裏,而土人朱有獨特的煉制法,出自他家,尤稱妙品,每斤值三兩。1699歲時,有幸在太湖開車。宋公買此茶入內,因名不雅,題為“碧螺春”。既然是地方官,就必須在18歲購買。”
太湖之濱的洞庭湖區的東山和西山是風景名勝區,西山島據說是吳王夫差和西施的避暑勝地。山上的林屋洞也是道家修行的天堂,有海登大師修行的石公山等十處景點。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果樹和茶樹間作成園,欣欣向榮。
碧螺春加工工藝精細。以1芽和1葉的芽葉為原料,采摘,去雜,殺青,揉撚,揉撚,油炸。炒制的要點是“不離茶,不離鍋,用揉面炒,連續操作,不掉毛,卷成螺”。
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細長繩,卷曲成螺,披有皮毛,銀綠色隱綠色,清香淡雅,甜度濃郁,清新爽口,回味悠長。
品嘗“碧螺春”茶,將茶葉3g放入白瓷茶杯中,先用少許熱水浸泡茶葉,待芽葉稍展開後,再用熱水繼續沖泡2-3分鐘,即可聞香、觀色、觀味。碧綠細長的芽葉漂浮在杯中,香氣馥郁。喝後清新怡人。
第三,武夷巖茶。"
溪邊奇茶為天下冠,武夷仙人自古種。產於閩北秀家東南名山武夷山,與鐵觀音茶壹起被視為烏龍茶中的稀世珍品。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好的。武夷巖茶產於福建武夷山。武夷山位於福建崇安東南部,距方圓60公裏,有36座山峰和99塊巖石。巖巖有茶,茶以巖命名,巖以茶區分,故名巖茶。武夷山產茶歷史悠久。茶葉在唐代開始種植,到了宋代被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河畔設立皇家茶園,采集貢茶,明末清初創制烏龍茶。
武夷山種植的茶樹品種很多,有大紅袍、羅漢、白芨關、水井桂等,也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無形天堂、金鑰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如醉海棠、醉董斌、金龜、鳳蕨、玉麒麟、壹枝香等。以茶葉的形狀命名,如瓜子、錢、竹、金柳條、柳等。以茶樹早、晚發芽來命名,如迎春柳、不知春;以茶味命名,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紅袍”是壹種冷杉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的高巖崖上。天心寺僧人於1927年制作的“大紅袍”石雕至今仍保存在巖壁上,這裏日照短,光線反射多,晝夜溫差大,常年有小泉浸潤滴落在巖頂。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殊品質。大紅袍目前有6種茶樹,都是灌木,葉厚,芽微紅。當陽光照射在茶樹和巖石上時,巖石光被反射,紅色非常明亮。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有壹個感人的傳說。據說天心寺的和尚用九龍巖壁上的茶芽制成的茶葉治好了壹個皇帝的病。皇帝為茶樹披上紅袍以示感激,紅袍將茶樹染成紅色,故名“大紅袍”。
“大紅袍”茶樹經武夷山茶葉研究所試驗,無性繁殖技術獲得成功。經過養殖種植,已經可以批量生產了。
“大紅袍”茶的加工工藝與其他巖茶相似,但更為精細。每年春季采摘開葉3-4天的新芽,經曬幹、冷卻、蒸煮、油炸、初揉、復炒、復揉、水煮、風選、攤放、冷卻、采摘、復烤、再風選、補火制成。
“大紅袍”的品質特點是:外形緊實,色澤綠褐鮮爽,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色紅綠,典型葉有綠葉紅邊的美感。大紅袍品質最突出的特點是香氣濃郁有蘭花香,香氣高而持久,有明顯的“巖韻”。大紅袍很耐泡,泡了七八次還是有味道。喝“大紅袍”茶,壹定要按照小壺小杯的“功夫茶”配方,才能真正品味到巖茶的魅力。
第四,鐵觀音。產於閩南安溪縣。
鐵觀音(又名紅心鐵觀音。紅樣鐵觀音)
起源於安溪縣西平瑤陽。克隆品種。關於它的起源,有兩種傳說:壹是根據魏朔的傳說,西平瑤陽松巖頭的老茶農印偉(1703~1775)勤於種茶,每天早晨信佛觀音。壹天晚上,印偉在熟睡中夢見自己拿著鋤頭出門,走到壹條小溪邊。他在壹個縫隙裏發現了壹棵茶樹,枝繁葉茂,香氣誘人。印偉很好奇,正要俯身去撿。突然有壹只狗在叫,打擾了壹個好夢。翌晨和印偉在夢裏尋找,果然,他們在觀音侖的壹個石坑的縫隙裏找到了壹棵在夢裏見過的茶樹。仔細觀察,葉形呈橢圓形,葉肉較厚,芽呈紫綠色,區別於其他種類。他喜出望外,於是把茶樹移植到家裏壹個破鐵鼎裏,精心栽培,經過幾年的繁殖,植株生長健壯,葉子油綠。正是時候采集,果然茶葉品質獨特,香氣非凡。它被視為珍寶,保存在壹個罐子裏。每當尊貴的客人上門品茶,喝過這種茶的人都贊不絕口。有壹天,壹位老師喝了這種茶,驚訝地問:“這是什麽好茶?”印偉向老師詳細講述了他在夢裏遇到的事情,以及他移植的東西,並說這茶是在壹個摩崖石刻裏找到的,像羅漢壹樣威武,移植後種在壹個鐵鼎裏,他想叫它“鐵羅漢”。老師搖搖頭說:“有些羅漢是猙獰可怖的,好茶壹般叫不出來。這茶是觀音夢得來的,或者稱之為‘鐵觀音’才雅觀!”印偉聽後,連連歡呼。
第二個是“王說”相傳安溪(今西平鄉南巖村)耀陽南巖人,清代雍正十年(1732)副貢品狀元王世讓,湖廣(今湖北)黃州府周琦法官。他曾在南山腳下建過壹個書房,取名“南軒”。清乾隆元年(1736)春天,王和他的朋友們經常在南軒寫作,每次夕陽西下,他們都在南軒旁流連。有壹天,我看到荒蕪的園子裏有壹棵不同於其他物種的茶樹,於是我把它移植到南軒的園子裏,日夜管理,精心栽培,年復壹年地繁殖,枝葉繁茂,紅心蕩漾。成品潤澤肥美,氣味非凡;泡飲後,清香醇厚,沁人心脾。乾隆六年,王被召進京,謁見禮部侍郎方,以茶贈之。方嘗到了它非同尋常的滋味,於是他轉向了皇宮。喝了之後,乾隆皇帝非常高興。他召見壹位學者,詢問瑤陽茶的歷史。他的茶潤而堅,重如鐵,味美如觀音,名曰鐵觀音。
鐵觀音植物灌木型、葉肉型、晚芽型。樹是開放的,樹枝斜斜稀疏;葉片呈橢圓形,顏色深綠,厚而脆,邊緣波狀,稍向後翻,鋸齒鈍圓,芽紫紅色。花多,結實率高。萌芽期在春分前後,停止生長期在初霜前後。年生長期為7個月。天性嬌弱,抵抗力差,有句話叫“好喝不易種。”烏龍茶品質優良,滋味醇厚鮮爽,香氣清雅,湯色清澈金黃,葉厚綿軟,常以其天然的蘭香味和特殊的“觀音韻”區別於其他烏龍茶。紅色。綠茶質量中等。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安溪付梅兄弟張乃苗、張乃幹將鐵觀音引入臺灣穆卡地區。進而波及福建省和廣東省的永春、南安、華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遊等縣。
五、屯溪綠茶。
“屯爐”的簡稱,是安徽屯溪出產的炒綠茶的總稱。
屯溪綠
“屯爐”是安徽省屯溪綠茶的簡稱。許多茶人把它視為中國最好的名茶之壹。主產區為安徽休寧、歙縣、實德、績溪、寧國。因歷史上在屯溪加工出口,故名“屯祿”。這種茶是緊湊,均勻和強烈的,綠色和濕潤的顏色。沖泡後,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濃郁,滋味醇厚。這是中國著名的綠茶品牌。“屯綠”屬於炒青範疇,屯綠毛茶又叫“長炒青”。它的做法起源於制作松蘿皮茶的方法。品種為珍美、龔喜、特珍、玉茶、秀梅、綠片,6色18不同等級。此外,茉莉花、朱蘭、玉蘭花、玳瑁、桂花、玫瑰等花茶都可以出窖。“屯祿”最早出現在國際市場是在明朝萬歷年間(1573 ~ 1620),1913年遠銷歐美國家。曾被譽為“極品茶”、“綠金”。1920年,屯溪經營綠茶的茶商有100多人,有“屯溪船上有客,渡口裝茶”之說。金槍魚壹直是中國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商品,暢銷五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六、祁門紅茶。
簡稱“祁宏”,產於安徽省祁門縣山區。
祁宏是祁門紅茶的縮寫。產於江西祁門、東至、貴池、石臺、黟縣、浮梁。祁門的蠡口、李珊、平利壹帶的茶葉自然品質最好。
歷史上祁門地區長期盛產綠茶,從事茶產業的人數眾多。唐憲通三年(862),司馬圖《祁門縣新建長江誌》說祁門壹帶從事茶業的有七八人。.....祁的茗是黃色的,芳香的。清代光緒以前祁門不產紅茶。相傳,光緒元年(1875),壹個叫余幹臣的黟縣人從福建回來做生意。因為推崇福建紅茶(洪敏),想就地生產紅茶,就在治德縣(今東至縣)杜堯街辦起了紅茶村,成功模仿了洪敏的方法。第二年,我們去祁門縣的蠡口和李珊開設茶館,祁宏的制度是成功的。與此同時,當時的祁門人胡在祁門南鄉桂溪進行“綠改紅”,創辦“日順茶廠”,試制紅茶。此後,“祁宏”不斷擴大生產,形成了中國重要的紅茶產區。
祁宏產區自然條件優越,山地樹木多,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雲量多,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此外,當地茶樹的主要品種甜櫧含量豐富,酶活性高,非常適合制作功夫紅茶。
祁宏的收割技術很好。采摘壹芽二葉三葉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雕、揉撚、發酵,芽葉由綠色變為銅紅色,香氣透徹,再用文火烘至幹。紅茶做好之後,還要進行精制,精制過程復雜耗時。經篩選、搖動、篩選、關門、篩選、切割、風選、采摘、調質、冷卻、調配、包裝而成。
高檔祁宏外觀精致細膩,色澤潤澤。沖泡後,茶湯紅濃,清香撲鼻,香味持久,甜味明顯,有時有玫瑰香味。這種祁宏特有的香味被許多外國消費者稱為“祁門香”。
祁宏在國際市場上被稱為“高級紅茶”,尤其是在英國倫敦。每當祁宏新茶上市,每個人都爭相購買。他們認為“春香在中國茶香中”。
祁紅茶適合清飲,但也適合用牛奶和糖勾兌。祁紅在英國受到皇室貴族的青睞,稱贊祁紅是“眾人中的佼佼者”。
七、信陽毛尖茶。
產於河南信陽大別山區,又名“河南毛峰”。
產於河南信陽大別山。信陽地區優越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是綠茶生產的理想環境。千年壹脈的手工制茶工藝,讓信陽毛尖的獨特風味無與倫比。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將光州茶(信陽毛尖)列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更是做出了“淮南茶為信陽第壹”的千古定論。
八、君山銀針。
產於湖南嶽陽君山,以肥芽為原料。
君山銀針——生活在銀盤裏
君山銀針產於洞庭湖美麗的島嶼君山,號稱八百裏。它的采茶是季節性的,壹絲不茍。早在清代,君山茶就分為“尖茶”和“鬥茶”。采摘下來的芽葉要削尖,把芽頭和嫩葉分開。芽頭如箭,白發嫩,稱尖茶。這種焙茶,作為貢品,叫做龔建。摘尖後(即挑出茶芽),剩下的嫩葉,稱為鬥茶,制成幹茶,稱為龔都,黑色,毛少,不作貢品。也是用芽頭做的。外觀緊實挺拔,金被金黃透亮,香氣高潔,湯色橙黃透亮,口感清涼甘甜純正。
九、普洱茶。
以雲南普洱的原產地命名。
普洱茶-獨特的風格
普洱茶是以集散地的地名命名的。普洱,雲南思茅的壹個縣名,原本不產茶,卻是滇南重要的商貿集鎮和茶葉市場。
普洱茶的原料主要產於雲南瀾滄江流域,尤其是西雙版納。在古代,所謂的“六大茶山”都分布在西雙版納。現代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緊壓茶。它的原料主要是雲南綠茶。滇青毛茶作為普洱茶的原料,因采摘時期不同,可分為春尖茶、二水茶和古花茶。清明至谷雨采茶,稱春梢。從芒籽到暑收的茶叫二水,分細紅茶、二茶、粗茶,是緊壓茶的原料。采自白露至初霜的茶葉,名為古華,富含白毛,肉質細嫩,是制作餅茶的原料。普洱散茶,以嫩雲南青為主要原料,利用普洱茶獨特的後熟效應制成。普洱緊壓茶,以嫩雲南青為主,也用不同等級的粗茶作為包茶或裹茶。目前普洱緊壓茶的顏色有沱茶、餅茶、方茶、緊壓茶、圓茶。
十、雲南紅茶。
雲南盛產紅茶,精品眾多,因此被稱為“雲南紅茶”。
雲南紅茶
★雲南紅茶外觀肥美緊實,金毛外露,香氣高,滋味濃,別具特色。★
產於雲南的滇紅工夫茶,以其肥美緊實的外形,金黃的毛外露,高香濃郁的口感聞名於世。
雲南是世界茶葉的原產地。然而,雲南紅茶的生產只有50年的歷史。1938年底,在順寧“今日鳳慶”和佛海“今日琴海”開始紅茶試生產。由於品質優良,第壹批茶葉通過香港銷往倫敦,很受顧客歡迎,並以每磅800便士的最高價壹舉成名。據說英國女王把它放在玻璃器皿裏作為裝飾品。
雲南位於中國西南部,地理位置在北回歸線附近不超過3°的緯度範圍內,被科學家稱為“生物優生區”。全省重點產茶縣海拔均在1000 ~ 2000米之間,具有雨熱同季、幹爽同季的氣候特征。年平均氣溫保持在15℃至18℃之間,晝夜平均溫差超過10℃,從3月初至11月底,壹年有9個月可以采茶。雲南有六山五河,山谷幽深,地貌錯綜復雜。茶區山巒起伏,雲霧繚繞,溪流交織,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紅黃壤土,腐殖質豐富,具有生產茶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雲南黑茶外形緊實,肥潤瑰麗,幹茶色澤潤澤,色澤金黃,湯色明亮,香氣清新綿長,滋味濃烈爽口,刺激性十足。葉底紅均勻,嫩滑明亮,為中國獨有。由於采收期不同,其品質有季節性變化。壹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條肥,骨重,清潔度好,葉嫩均勻。夏茶正值雨季,葉片生長快,節間長。雖然芽露在外面,但清晰度較低,葉片略硬且雜。秋茶處於幹燥涼爽的季節,茶樹的生長和新陳代謝減弱。成品茶身骨較輕,純度較低,較春夏季茶不嫩。滇西的茶區雲縣、鳳慶、昌寧,最適合滇紅。尤其是雲縣部分地區出產的雲南紅茶,香氣悠長,有花香,滋味醇厚,刺激性略小,但回味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