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誌摩的詩充滿了愛。如果硬要用壹個詞來形容他們,我覺得可以用“情史”來形容。以最著名的歌曲《告別劍橋》為例。表面上是用文字來表達自己對劍橋的熱愛,描繪了壹幅溫馨流動的畫面。但只要妳細細品味,就能發現裏面的字和句,無壹不是與愛情聯系在壹起的。“金柳”、“情色影”、“蕩漾”、“柔波”、“寂靜”、“歌唱”等詞語恰好烘托了壹種浪漫的場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戀人之間特有的溫柔甜蜜的色彩。
的確,徐誌摩的詩是他自己的愛情史的反映。他壹生都在追求真、美、自由,是壹個感情萬千的浪漫主義者。20世紀20年代,才女陸小曼和林都愛上了誌摩。雖然林誤嫁給了梁思成,但誌摩最終沒能嫁給自己深愛的林,但也許命運早已安排好了。誌摩與才女陸小曼的最後壹段愛情,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痕跡,他們也成了幸福的婚姻。誌摩似乎對每壹段愛情都很認真。他跟隨自己火熱的心,瘋狂地愛著,深深地愛著。正因如此,在他的詩歌中,愛情成了極好的素材,占了所有創作作品的大部分。但是,如果妳仔細閱讀他寫的愛情詩,妳就看不到常見的庸俗或悲慘。在他的作品中,愛情是美麗而浪漫的,激情而激動人心的,海枯石爛,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開。
徐誌摩寫的詩也充滿了啟發性的思考,意境幽深悠長。在《雪花的喜悅》中,雪花其實是為了愛情而自我犧牲的象征。它有著輕盈的身軀,在空中翩翩起舞,卻寧願落在愛人的手掌裏慢慢融化,散發出壹絲柔情;在偶然中,雲代表愛情。看似無意投射,實則有意。就像看壹個動心的人,停下來看壹會兒的人,心裏總要有壹點沖動,才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發現的美。在《娜拉·希安》中,通過對日本少女的書寫,體現出壹種柔美,這種柔美是美的體現,像壹股涓涓細流,滲透到人們的心靈和鼻子裏,牽引著人們的思想。無論是憂郁還是甜蜜的歡樂,在他的作品中,都能喚起人們美好的聯想,忘卻醜惡與邪惡,只留下作者所追求的真善美與自由。
讀徐誌摩的詩,也能獲得壹種審美享受。詩歌自古以來就是壹門藝術,但真的需要紮實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學識才能讓它富有音樂美。像《雪花的幸福》是“昂”的韻;《別了,劍橋》是每壹段的單韻;“偶然”是“昂”的韻;“我有壹份愛”是“ing”的押韻;《月下雷鋒片》為“ing”韻;“呻吟聲”是“歐”的韻...旋律的和諧,畫面的唯美,意境的新穎,使誌摩的詩讀起來詩情畫意,如音樂的余音般優美。從某種意義上說,讀誌摩的詩就是讀他的人。
遠遠不夠壹代詩人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總結。試想,如果他沒有那麽匆忙地離開,他將有多少美麗的故事要講,他將有多少激昂的情感要表達,都值得後人認真地去揣摩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