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宮中的工作不僅僅是劈柴挑水之類的體力勞動,還有掌管典籍、文獻等技術工作。不識字不好,識字不懂意思也不好。朝廷也不得不適應形勢,在宮中開辦了宦官學校。學校怎麽樣?妳讀什麽書?聽聽老劉的分解。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最有防備。洪武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384年,老朱在宮中貼出告示,上書:內大臣不得幹預政事,推進者斬首。朱元璋死後,這個牌子的實際效果就失效了。古也說:永樂以後,這個順序就行不通了。明成祖老朱之子朱迪開始利用宦官管理壹些與文字和文化有關的事務,如書籍、文獻、法規等。要管這些事,不識字不好,只識字也不好。換句話說,用文官太監勢在必行。
比如皇帝讓太監拿壹本書,太監必須知道書名。要求高壹點。太監應該檢查書的前幾行。太監必須明白這幾頁的意思。提高宦官文化素養的問題被提上了臺面,於是明成祖考慮對宦官進行文化培訓,開始定期選拔壹些文化教官進入皇宮,對宦官進行文化培訓。
當翰林學士在朱瞻基當老師時,他開始建立壹所宦官學校,專門命名為內書堂。具體建立日期為宣德元年七月(即1426)。據《大清筆記》卷十二記載,學生來自宮中宦官。入學年齡在10左右,人數在200到300左右。後來擴招了。據壹位名叫徐先慶的教授說,他手裏有800到900名學生。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宦官學校堪稱明代數壹數二的學校。老師都是翰林學士。第壹任老師是大學生陳杉,還有四個翰林學士做助教。陳教授不是壹個簡單的老師。他是朱元璋時期的壹位學者。永樂年間,參與編纂《永樂大典》,並擔任皇帝孫子的專職教師。有壹年,他在馬背上摔跤,腳受了輕傷。明仁宗也親自為他治療。
很多名師就不壹壹列舉了,還有壹個就是明朝大奸臣嚴嵩。顏老師人品不好,但是學識很優秀。
用什麽教材?明代宦官學校的第壹手資料,記載在宦官劉若愚撰寫的《刻意年譜》中:百家姓、千字文、孝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些都是初級的,比較高級的是貞觀顯貴、文學通考。但是,人氣才是王道。在壹大堆教材中,最受歡迎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具體原因不用解釋。
教學情況:尊師重教也涉及體罰。學生入學不允許講禮貌。當然,學生向聖人畫像鞠躬,是對聖人的尊重。接下來,尊重老師。孔子收學生時,要的是臘肉幹。在宦官學校,學生們送給老師以下禮物:白蠟、手帕和長袍。學費肯定是明朝有關機構交的。這只是個小禮物,而且不小。據該校教授張偉和余介紹,學校會在授課前壹天給老師發邀請函。去學校支教那天,四十個學生代表在承天門等著。接待完老師後,他們去端門聚餐。學生幹部和學校主任會恭敬地發壹些紅紙帖,壹共九個,他們會在上面寫壹個點頭。
所謂的學生幹部就是選出來的學長,所謂的校監就是這個監獄的典獄長。壹路上,學生們都在分批等候迎接,有領導、隨從和方的人被邀請進詹,從旁休息和擺飯。想必老師在前呼後擁中應該很有成就感。
嚴嵩老師11月21日去教,1517。他回憶說,當時所有的學生都要向他四拜,嚴先生是站著收的禮,沒必要還。但是,宦官學校對老師很客氣,對學生就沒那麽好了。有許多殘酷的體罰制度。根據焦璇的記載,壹旦有學生背得不好,或者寫得實在不堪入目,或者汙損書籍,又有其他違規者,翰林出身的老師當然不方便親自處罰,於是交給督學修理。
怎麽修?還記載根據情節和性質的輕重,處罰措施如下:最輕的是用鐵尺當打手;較重的跪在孔子畫像前;重壹點,技術操作難度大壹點。站在聖人畫像前,直立,上身貼腿向下,雙手拉兩腳,腿不能彎曲,大概相當於體育課上的站腿壓。但在體育課上,我們是動態壓腿,上半身可以動,而在內館,被體罰的同學必須保持這個姿勢不動。
會持續多久?學長有禮貌,和妳關系比較好的,罰壹半時間,嚴厲的,罰壹次。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妳的頭低了很久,妳總是在拉韌帶。多難受啊。
它的副作用是用半柱香或壹炷香來懲罰人,被懲罰的人往往會昏厥生病。《焦璇記錄》的作者方君實也譴責了這種不人道的行為:這是最酷、最不合理的方法。
每個假期都會放壹天假,會舉辦壹些文藝活動,比如寫詩,無非就是像雲淡風輕的兒童詩。但這種娛樂方式也是有風險的,就是當大家都在排隊等著離開的時候,如果誰不小心站錯了隊,學生們就會起來攻擊,不管是言語上還是肢體上,咒罵和毆打。
學生的作業怎麽安排?當然大部分是內部消化,但也會給其他單位提供生源。比如各大府衙缺文,就向館中重要人物報告,朝廷會為府衙安排寫手。
據說這些文化太監相當搶手,學生時代就被聘為文書,有時候到了學生被各種衙門搶走,學校沒人上課的地步。妳得從其他部門分流太監來補充妳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