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文學史術語釋義

中國文學史術語釋義

1.1.文學研究會:是中國新文學運動中第壹個純文學團體。成立於1921 1。創始人有茅盾、周作人、鄭振鐸、葉等人。它以《小說月報》為陣地,積極倡導文學革命。其主要理論家茅盾提出,文學應該誠實地表現生活,尤其是被壓迫的人民。在創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現實主義,反對唯美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研究會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小說創作上,如茅盾的《蝕》三部曲、葉的《倪煥之》、許地山的《織蜘蛛》、冰心的《超人》等。,都表現出了現實主義的特點,成為這壹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代表作。

1.2.創造社:1921 7月在日本成立,成員主要有郭沫若、郁達夫等,是五四以後重要的浪漫主義文學社團。他創辦了季刊《創造》、《創造周刊》、《創造日》、《洪水》等刊物,倡導“為藝術而藝術”,強調文學必須忠實表達作者自身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學的審美功能。創造社成員的作品大多以自我表現為主,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抒情色彩。

1.3.語絲社:語絲周刊,以1924 11命名,創辦於北京。由語絲主要作家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魯迅、林語堂、錢、孫伏園、俞平伯、劉半農等。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刊物,以發表雜感、短評、小品為主。絲綢社作家的散文創作形成了獨特的“絲綢”風格,在思想內容上隨心所欲,棄舊推新,在藝術上以文學小品和雜文為主要形式,辛辣、幽默、諷刺。以魯迅為代表的犀利潑辣的雜文和以周作人、林語堂為代表的典雅的雜文,形成了散文創作的兩大門類,對散文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1.4.美國寫作:周作人在1921發表了《美國寫作》壹文,倡導寫作更具“敘事性”和“藝術性”的美國寫作。王統照、胡適等人對此作出了回應,而冰心、朱自清、郁達夫、俞平伯等人則進行了創造性的實踐。作為壹個獨立的美國作家,

1.5.絲體:以絲社成員創作的具有相同特點的散文命名。《語絲》的出版主要是散文。在創作上,語絲社同仁的思想和藝術主張雖不盡壹致,但在批判時弊上形成了壹致的風格:棄舊揚新,縱論古今,古今結合,莊與諧結合,簡潔明快,不拘壹格,這是語絲風格的鮮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創作有兩個方面:壹是以魯迅為代表的雜文,二是以周作人為代表的雜文。

1.6.詩歌:1921-1924期間,冰心、宗白華、徐玉諾等人在泰戈爾的《鳥》和日本俳句的影響下,開始寫短詩。短詩多以短小的文體表達個人的瞬間感受,或用比喻來抒發感情,或用景物來抒發感情,並常以哲理推理入詩,表達作家的“零碎思想”。

1.7.新月詩派:1926年,徐誌摩、聞壹多在《晨報副刊詩》中倡導新格律詩,提出詩歌創作“三美”的主張,被稱為新月詩派。他們使中國新詩走上了更加嚴謹的發展道路。

1.8.象征主義詩歌流派:以李金發為代表的象征主義詩歌流派出現在五四之後的詩壇。受法國象征主義詩歌流派的影響,象征主義詩人註重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視壹時的幻覺。象征主義詩人否認詩歌與音樂的關系,完全將詩歌視為視覺藝術,這與新月派強調詩歌音節美不同。象征主義詩歌流派的創作特點是“概念聯系的陌生性”李金發1925至1927年發表的《微雨》、《為幸福而歌》、《食客》和《壞年景》是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品。

1.9.春柳社:1906由李叔同、呂靜若、歐陽予倩在東京創立,是中國第壹個戲劇團體。他們在1907的演出《茶花女》大獲成功,在留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同年6月,他們演出了自己的大型話劇《黑奴錄》,不僅在留學生界引起轟動,也引起了日本文藝界的極大關註,被視為中國早期戲劇的開端。此後,春柳社成員不斷增加,相繼創作或改編演出了《畫家和他的姐姐》等劇目,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1.10.《終身大事》:獨幕劇《終身大事》講述了田亞美與陳老師自由戀愛,因不滿父母阻撓而離家出走的故事。該劇表現了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反對封建迷信和傳統倫理習俗的勇敢態度。

1.11.愛美劇:1921 3月,沈雁冰、鄭振鐸、陳大悲等人發起成立人民戲劇社,倡導為生活而藝術,強調戲劇反映時代,倡導“現實主義的社會戲劇”。針對退化的文明戲劇,他們提倡“愛情戲劇”

1.12.湖畔詩社:1922成立於杭州,成員包括王靜之、馮雪峰、潘墨花、映秀,是壹個致力於愛情詩創作的浪漫詩社。

1.13.南國社:1927年冬在上海成立,由田漢領導,南國社前身為南國電影戲劇社。有文學、繪畫、音樂、戲劇、電影等。,主要是戲劇活動。主要成員有田漢、、徐誌摩、徐悲鴻和周。其宗旨是“團結有前途的年輕人,他們能與時俱進地進行壹場藝術革命運動”。創辦的刊物包括《南國半月刊》和《南國周刊》。

1.14.鄉土文學:20世紀20年代,中國現代文壇出現了壹批貼近農村的青年作家。他們的作品更多地受到魯迅的影響,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以農民疾苦為主要內容,形成了所謂的“鄉土文學”。鄉土文學是在“為人生”這壹文學命題的影響和發展下出現的。作家在探索人生真諦和追求理想社會的過程中關註最受壓迫的農民。農民的破產,農村婦女的悲慘命運,封建農村的陋習和農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資產階級的沒落,都深刻地表現出來。代表作家作品有:王的《累了》,徐的《瘋女人》等。

2.1.左翼作家聯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簡稱,於3月2日在上海成立,1930。魯迅等40多人出席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大會,會上通過了左翼作家聯盟的理論綱領,並宣布“站在無產階級解放鬥爭的前沿”和“從事無產階級藝術”是左翼作家聯盟的目標。“左翼聯盟”開展了壹系列文學活動,加強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翻譯和傳播,推動了文藝的大眾化,積極開展創作工作,培養了壹大批新作家。

2.2.社會分析小說:在文學史上,“社會分析小說”又稱“社會分析小說”。主要作家有茅盾、沙汀、艾蕪和吳組緗,多為左翼作家。其特點是運用階級觀點從社會的政治經濟方面觀察和分析社會現象,以從本質上解釋生活的真相,正確預測社會發展的方向。20世紀30年代初,茅盾、吳組緗、沙汀、艾蕪等“社會分析派”作家創作了壹批對社會生活進行冷靜分析的作品。在意識形態話語的掩蓋下,他們對帶有濃厚“鄉土色彩”和“異域情調”的山水畫、風俗畫等多種藝術手法的描繪,既是對早期“鄉土現實主義流派”的歷史回應,也開創了鄉土小說的新範式,為20世紀40年代乃至新中國成立後的鄉土小說創作提供了有益的資源和啟示。

2.3.東北作家群:指“九壹八事變”後從東北流亡到山海關,在左翼文學運動的推動下自發開始文學創作的壹群文學青年。他們的作品反映了東北人民在日本侵略者鐵蹄下的悲慘遭遇,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對家鄉的懷念和早日收復國土的強烈願望。他們的作品風格粗獷宏大,描寫了東北的風土人情,表現出濃郁的地方色彩。蕭軍、蕭紅、舒群、端木蕻良是東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生死場》、蕭軍的《八月村》等。

2.4.京派作家:是30年代壹個獨特的文學流派,主要成員有廢名、沈從文、李健吾、朱光潛等。之所以稱之為“京派”,是因為其作者當時在北京、天津從事文學活動,作品在北京、天津刊物上發表,藝術風格基本壹致。主要刊物有《文學雜誌》、《文學季刊》、《大公報文藝》..其基本特征是關註生活,但與政治鬥爭保持距離,強調藝術的獨特品格。他們的思想是體現在“純文學趣味”上的文學本體觀,他們創作的基本原則是“和諧”、“適度”、“得體”。沈從文是京派作家之首。

2.5.新感覺派: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初的“新感覺派”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創作的壹個組成部分。“新感覺派”小說的根本特征是強調作家的主觀感受,而不是對客觀生活的真實描寫。劉吶鷗是“新感覺派”小說的第壹個實驗者。1928年9月,他創辦了半月刊《無軌列車》,這標誌著中國“新感覺派”小說的開端。劉吶鷗的短篇小說集《都市風景》是中國現代第壹部“新感覺派”小說集。《梅雨之夜》是施蟄存的代表作。被譽為“新感覺派聖手”的穆時英的《上海狐步舞》,表現出典型的現代主義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