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形象美?
“意象”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壹個重要概念。古人認為意義是內在的抽象心智,如同外在的具體物體;意義源於內心,通過意象來表達,意象其實是意義的寄托。中國傳統詩學其實指的是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詩歌創作的過程是壹個觀察、感受、意象的過程,通常指的是自然意象,即取自自然寄托其感受的物體。知道了生活的情節和史實,還用來寄托感情,也是壹種形象。即相對於物像和自然像的社會像。它是分析詩歌和散文時使用的術語,指構成意境的壹切事物。這種東西往往承載著作者的主觀感受,這些意象組合起來就形成了壹種意境。比如馬致遠的《秋思》,在“老藤是昏鴉,小橋是流水人家”這句話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都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壹起,就成了壹種悲涼、悲涼的意境。形象是具體的,意境是具體事物組成的整體環境和感情的結合,感情寄托在景物上。中國詩學歷來重視“意”與“象”的關系,即“情”與“景”的關系,“心”與“物”的關系,“神”與“形”的關系。這方面的討論很多。比如,正如劉勰所指出的,詩歌的立意在於“徘徊於神與物之間”;謝榛說“風景是詩的媒介”;王夫之說:“能從景物中得心,從肉體中得靈,便有了自己見多識廣的言語,參與到化工的奇觀之中。”直到王國維說“壹切風景詞都是感傷詞”。移情於景物,有意於物,專註於形式,含蓄於意象,其實只是中國傳統詩學中詩歌意象的不同表現。漢字作為象形文字,來源於原始的象形符號,如日、月、水、火、山、川、馬、牛。相對於西方的音標,漢字與詩歌意象有著天然的聯系,甚至有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字思維”。但漢字作為象形文字,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逐漸被抽象化了。在六種造字方式中:指物、象形字、形聲字、認識、轉註、借故,象形字的比重越來越小。現代漢字已經成為壹套純粹的語義符號。所以詩歌的意象表達主要是靠表現對象的文字,而不是靠文字本身的意象。盡管如此,漢字殘存的象形特征有助於詩歌的形象表達。推崇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國詩人龐德(1885-1972)曾感嘆:“象形文字組成的漢語,總是詩意的,而且不能不詩意。反之,壹大行英文單詞就不容易變成詩。”【編輯本段】意象與意境的區別意象與意境是詩歌鑒賞中的兩個重要概念,但其含義往往被很多人混淆。《現代漢語詞典》對此不加區分,簡單地將“意象”解釋為“意境”。正確界定其含義和關系,對詩歌閱讀和寫作都有積極的意義。文藝理論大師童慶炳先生在《文藝理論教程》壹書中對它們作了如下定義:意境是文藝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抒情作品中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及其誘發和發展的審美想象空間。意象是以表達哲學思想為目的,以象征或荒誕為基本特征,以達到人類的理想境界的表現性意象,是典型的藝術,根據這壹定義,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第壹,意象是表達意義的典型意象,是主觀的意象,是可感知的、具體的;意境是壹種境界和意境,是通過形象來表現或誘導的,是有待理解和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方式。正確把握兩者都需要想象力。意象構成意境主要有兩種情況:壹是意象構成意境。比如王冕的《墨梅》:“西燕湖我家旁的樹,開著淡淡的墨痕。不要誇顏色好,只留空氣裏全是幹坤。”詩中只有壹個意象——墨梅。但這個梅不是自然界的梅,而是作者心中的梅,壹個有墨色有個性的梅。細細品味,能感受到詩中有壹種藝術境界,奔放、特立獨行、自在。這種境界是通過這棵梅樹形成的,這是這首詩獨特的意境。壹般來說,大部分描寫對象的詩都是這樣的。其次,意象的組合形成意境,即多個意象組成壹幅生活的畫面,形成壹個整體的意境。如李白《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故人西留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眺藍天,我卻能看見長江在天空中流淌。”這首詩是由壹系列個體意象組成的——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而它變成了壹幅現實主義的畫面,在風景中隱藏著感情。雖然不抒情,但在景物中表現出更深刻的感情。詩中沒有直接表達對朋友的眷戀,而是通過壹個孤獨的風帆消失的詩人的形象,河流漫長,他在河邊失去了什麽。這首詩表面上是寫風景,實際上句句抒情,激起讀者無盡的審美想象,形成了這首詩意味深長的意境。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發現,意象離不開意境。離開了全詩的意境,“梅”在詩中失去了獨特的意義,“孤帆”脫離了原詩的意境,與盡快離開感情無關。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意象組合都能構成意境。比如白樸的《秋思》:“孤村夕陽,老樹西寒鴉輕煙,壹點飛鷗影。青山綠水,白草綠葉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