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指尖流淌的感悟散文

指尖流淌的感悟散文

在這美好的四月天,明媚的陽光普照大地,壹樹花開,芬芳著千年客家古鎮龍川。也迎來了中國第壹代鋼琴家、中國鋼琴啟蒙者之壹的吳以利回鄉尋根、真誠的好日子。2017,18,87歲的吳老師第壹次踏上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紫市鎮新南村陸水洞五屋坪。

歷史悠久的東江,孕育了優秀的客家兒女,它承載著他們的夢想,流向遠方。家鄉的山,家鄉的水,經常出現在我的夢裏。她家鄉的風,她家鄉的雲,隨著她四處飄蕩。今天,吳先生踏上家鄉,吃著家鄉粥,喝著家鄉水,聽著親切的家鄉聲。“老祖宗,我回來了。”那份跨世紀的鄉愁終於有了最好的詮釋。它像流淌在她指尖的韻腳,飽含著家國情懷,敲擊著她的手指,訴說著吳老師不變的初心。優美的音符終於在家鄉的山山水水中回蕩。深情地回首,夢回故鄉。

第壹次認識吳壹力老師是網上流傳的壹個視頻。只見壹位衣著樸素,氣質高雅的老太太,顫顫巍巍地走向舞臺中央,泰然自若地坐在壹架鋼琴前。當她纖細略瘦的手指劃過琴鍵時,突然,美妙的音符從指尖流淌出來。我壹擡手,彈出來的音符柔和有力,力度變化,感染影響著會場內外所有的觀眾。時間讓她的容顏衰老,卻絲毫沒有改變她指尖上的風韻。吳老師在搜索了這首《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各種版本後,親自創作,填補了鋼琴版的空缺。深刻詮釋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歡離合。她用美妙的鋼琴音符告訴妳,講述這個永恒經典,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歌曲結束時,掌聲雷動。她回以溫暖的微笑,壹次又壹次地向觀眾鞠躬,表示還有改進的空間。

1930吳壹力老師出生於上海的壹個書香世家。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我從小就對音樂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6歲開始學琴,後師從世界“鋼琴之王”李斯特的另壹位弟子梅柏琦。她是梅百奇唯壹的子女學生。曾師從中國老壹輩鋼琴家吳、朱公毅、等。音樂之路是無止境的。65,438+08歲時,她以壹首貝多芬第壹鋼琴協奏曲成為上海耀眼的鋼琴演奏者..24歲時,她離開了上海交響樂團,加入了北京中央樂團。年紀輕輕就成為“三高”(著名演奏家、著名作家、著名教授;高薪,高薪,高職位)。32歲時,吳綺莉憑借指尖魅力被評為國家壹級鋼琴演奏者。她不僅在中國巡演,還代表國家在印尼、緬甸、丹麥等國演出。曾被周恩來總理接見,被譽為“中國最好的鋼琴伴奏”。對於這些名氣和頭銜,音樂壹直讓她保持著謙遜和安靜。她說,“那只是在壹段時間內,我只能說是最好的鋼琴伴奏之壹。”

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她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當中國的文化事業遭受打擊時,她不得不離開中國,去美國深造。從壹個地方流浪到另壹個地方,從不抱怨,而是關心祖國。她創造性地在鋼琴上演奏中國古典音樂。壹首《松花江上》,把自己的中國心揉進音符裏。每次彈的時候都熱淚盈眶,手指間流淌出來的音符聽起來都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不用多說壹句,大家都懂。音樂壹直伴隨著她在異國他鄉的漂泊,撫慰和溫暖著壹顆遊子的中國心。

著名音響師楊思平說:“這聲音清新純凈,每壹個音符都想跳到被香露包裹的荷葉上。”吳壹力老師壹生熱愛鋼琴,打破了“苦練至死,考及格”的教學方法。堅持“從音樂內容中啟發學生”,認為影響力和唱功比固定節拍練習更重要。總以為內心的* * *能學好音樂。她還鼓勵老年人學習鋼琴,並積極參加全國中老年人鋼琴協會。耄耋之年,他為了音樂走遍天下,滿頭銀發,笑容燦爛,桃李芬芳。因為有了音樂的滋養,她活得自在,心滿滿,純真的真善美,幹凈優雅。

2008年,78歲的吳綺莉老師出版了她的首張個人專輯《大師壹代1》。2013年8月,她的第二張個人專輯《大師二代》在廣西僑鄉容縣完成。該專輯包括九首“中國風”歌曲,如《繡金碑》、《松花江上》、《鳳凰令》和《梁祝》。

歲月如歌在指尖流淌,她不愧是壹代鋼琴大師。她是中國的驕傲,是河源客家的優秀女兒,是學習的榜樣。在這裏,讓我用壹首淺淺的詩來講述,向她致敬和祝福。

書香浸潤孩子的音樂稟賦毋庸置疑。

年輕人學梅白棋,高材生以熱情著稱。

命運多舛的我去了美國,心還在流浪。

手指彈起遊走,琴聲回蕩家國。

他在耄耋之年,夢想成真,尋根祭祖。

東江水歷史悠久,人文風光兩者皆宜。

客家古鎮千年繁華,龍川兒女寄思念。

山河有情,只願老幼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