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尚墨詩歌賞析

尚墨詩歌賞析

這首詩是漢樂府中的名篇,屬於“和歌”。講的是桑葚姑娘秦洛甫拒絕“使臣”即太守之類的官員調戲,歌頌她的美貌與忠厚。最早記載在宋代《詩經》中,名為《葛炎羅敷行》,在《玉臺新詠》中,名為《東南角日出》。然而,這首詩在崔寶的《古今筆記》中被更早地提及,被稱為“尚墨桑”。宋人郭茂謙的樂府詩沿襲了《古今筆記》的題名,以後成為壹種習慣。“尚墨桑”,意思是路邊的桑樹林,是故事發生的地方。因為女主角在路邊采桑,所以引發了壹系列戲劇性的情節。

《尚墨桑》的故事很簡單,語言也相當簡單,但有壹個關鍵問題不太好解釋:詩中秦羅敷的身份是什麽?根據詩的開篇記述,她是采桑人,但衣著極其奢華;根據羅敷自述的最後壹段,她是府尹,可是這位夫人怎麽會跑到路邊去采桑呢?蕭滌非先生的《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是這樣看的:“最後壹段是羅敷答如海?海市蜃樓,不要觀望!不到二十的羅敷,四十就去找老公了,也沒什麽好知道的。作者的本意只是想讓羅敷開心,結果自然會讓妳失望。沒必要嚴詞拒絕。”後來又有人進壹步聲稱羅敷是勞動婦女,詩中對其衣著的描寫純屬誇張;最後壹段,是羅敷的計謀,為了嚇退對方。這已成為共識。但這些其實都是壹廂情願,詩歌本身並沒有提供這樣的基礎。即使在今天,20歲以下的女人嫁給40歲的丈夫也不足為奇。為什麽是“沒事”?況且文學是虛構的產物,為什麽要“泥殺”?關於

後面的引申看似天衣無縫,其實還是充滿了矛盾:既然作者可以誇張地描述羅敷的衣著而不認為這破壞了她的身份,為什麽不能給她壹個正式的丈夫?這是用不同的標準衡量同樣的情況,曲成也說過。事實上,《尚墨桑》並不是壹部孤立的作品。以上問題要從產生這部作品的深遠文化背景來解釋。

先說《尚墨桑》這首詩設定的故事地點。在中國古代,男耕女織是勞動分工。廣義的“女織”還包括采桑養蠶。桑樹林在野外相對自由,桑葉茂盛,容易隱藏,所以在男女防衛不是很嚴的年代,是絕佳的幽會之地。誰知道這裏發生過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桑琳在愛情詩中不斷出現。這在石藝已經很常見了。《芬居訓》講的是壹個女人在采桑的時候愛上了壹個男人:“反過來,芬字采他桑。他的兒子像英國人壹樣漂亮。像英語壹樣美,非同凡響!”《桑仲》講的是壹場男女幽會:“誰在雲裏想?美麗的蔣猛!我要在桑梓,我要在官位,我要在冰面!”可以說,在“詩”的時代,桑林就已經有了特殊的象征意義,或者說已經有了文學上的“桑林”。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男女自由戀愛已經被否定了。上述詩句也被儒家經典解讀為嘲諷“淫蕩奔跑”的作品。於是,在文學的“桑樹林”裏,完全不同的故事開始湧現。最著名的故事是秋老虎妻子的故事。劉向《西漢列女傳》記載,魯國人出嫁五日,離家出仕,升官發財,五年後歸來。到家時,看到路邊有個采桑的美女,於是下車與她調情,說“采桑不如見國書記”(采桑養蠶不如見大官),被采桑女斷然拒絕。回到家,遇見老婆,發現是采桑人。他的妻子鄙視丈夫,投河自盡。在樂府中,有壹個題目叫“秋戶型”,後人就是因為這個傳說而寫的。古詞失傳,今有西晉《玄傳》稿,內容與《列女傳》所載大致相同。可見《桑林》裏的故事,以前大多是男女相親被勾引,現在變成了女人拒絕被勾引。當然,人們也可以說秋胡是個“壞蛋”,這個故事和《詩經》裏唱的純愛不壹樣。但別忘了:在民間傳說文學故事中,很容易偽裝成反派。關鍵在於作者想通過虛構的人物活動表現出什麽樣的生活態度和審美理想。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漢代的“桑林”已經不同於《詩經》時代的“桑林”,文學中的道德主題已經開始壓倒愛情主題。我們大概可以相信,失傳的《秋古語》和《列女傳》所載的故事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顯然,桑是由故事或邱直接演變而來的。看兩個故事的基本結構:地點:路邊的桑樹林;主角:采桑的美女;主要情節:路過

官方調戲采桑少女,被拒。不同的是,在秋胡的故事中,猥褻者是采桑女的丈夫,故事以悲劇收場;在《尚墨桑》中,采桑婦女還有壹個當官的好丈夫。她拒絕了“特使”的提議,用她的丈夫壓倒了對方。這個故事以喜劇結尾。事實上,《陌生人》中的桑把《胡星的秋天》中的秋胡壹分為二:壹個是路過的邪惡太守,壹個是值得誇耀的好丈夫。然而,桑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秋的故事,但也作了重要的改動,從而轉移了詩的重心。《秋胡妻戲》的故事旨在弘揚儒家道德,采用桑葚女兒的形象作為秋胡的妻子,這也是壹個道德形象。就算她動人,恐怕也很難說她有多可愛。故事中還提到,她是美麗的,但作為壹個結構,這只是導致秋胡不良意圖的原因。《尚墨桑》中的秦洛夫,除了拒絕過多的調情,還花了大量的時間描寫她的美貌和她周圍人的愛情場面。這部分其實是全詩最精彩的。雖然這與《詩經》中的男女之愛不同,但他們有著相同的基本點:對美的普遍熱愛和對理想異性的向往。因此,羅敷的形象是美與情的結合,是同時代人所要求的德性因素;換句話說,它是《詩經》的“桑林”精神和《秋》的“桑林”精神的結合。正因為羅敷不僅僅是,甚至主要不是壹個道德形象,作者才不需要給她安排壹個強烈的悲劇結局,讓她在輕松的喜劇氛圍中更加可愛。因此桑的故事並不是對生活中某壹具體事件的記錄或改寫,而是壹個漫長的文化變遷的產物,而羅敷這個人物是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她年輕、美麗、高貴、富有、快樂、忠貞、純潔,寄托著那些不知名的民間作者的人生理想。因為她是理想主義者,不嚴格遵循現實生活的邏輯。她既是淑女,又是采桑人。其實這並不是壹件很難理解的事情。民間故事裏的人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那些公主和王子其實代表了普通人的意願。壹定要用後世莫名其妙僵化的政治觀念來刺破邊線。反之,則貧瘠而混亂。然後回到詩本身。這首詩原本按照音樂分為三種解讀,其文本內容也相應分為三段。第壹段重點介紹了羅敷的美貌和人們對她的喜愛。前四句,由大到小,由虛入實,是典型的民間故事式的開場白。同時,這四句話也定下了全詩的氣氛:明媚的陽光照在美麗的亭子上,亭子裏住著壹位美女,色彩鮮艷,光彩四溢,像極了年畫的味道。《看壹看我的秦樓》既是親切的語氣,又說明詩人是站在羅敷的立場上說話,從而把讀者引入這種關系。然後羅敷正式出場:她提著壹個漂亮的桑葚筐,纏繞的繩子是綠絲做的,提手是掛樹枝做的。這裏精致華麗的物件是為了襯托人物的高貴與美麗。看她的打扮,頭上梳著壹個似乎偏向壹邊的“日式發髻”(東漢時流行的發型),耳朵閃閃發光,價值連城。

朱明月穿著紫色絲綢短外套和杏色再續前緣短裙。壹切都是光明的,明亮的,珍貴的,動人的。這看似農婦采桑,實則是理想美女。

按說,我們應該寫羅敷的身材和臉型之美。但是很難。因為詩人想表達的是絕對的、最高的美,是無法具體描述的。誰能說得清什麽樣的身材、姿勢、眉毛、嘴唇、牙齒才是完美的?作者也不可能滿足所有讀者的審美要求。於是,作家沒有直接寫羅敷本人,而是用了周圍人被羅敷吸引的方式:路人放下包袱,站著凝視。他似乎老了些,也更冷靜了,所以他只是捋了捋胡子,表示欽佩。男孩子們只是牽著馬,有的摘下帽子,整理頭巾,像是在炫耀和調侃;至少賺美色的人會以壹波人而驕傲很久。種地的農民更慘。他們失去理智,辭去工作。回家後故意找茬,砸鍋碗瓢盆。——因為看到羅敷,覺得老婆醜。這些都是幽默的誇張,讓人捧腹大笑,仿佛不確定自己在那個場合會是什麽樣子。其作用有:壹是為詩歌增添了戲劇性,使場景和氣氛活躍起來;更重要的是,通過從虛擬的地方落筆,它表達了難以形容的完美。反正妳愛怎麽想象就怎麽想象。羅浮永遠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這真的是壹支很棒的筆。關於羅敷的壹段,也是最近“桑林”文學的真實面貌。它所表現出來的是異性之間的吸引和愛美的人性。但它不同於《詩經》中的作品,而是有分寸、有限度的。那些觀眾只是遠遠的伸長了脖子看羅敷,卻不敢靠近和說話,更不敢逾越規矩;而羅父似乎與他們無關,也沒有人看著。這就在男女之間形成了壹道無形的墻。這就是“表情而止於禮。”同時還有壹種分寸感:雖然看的人那麽多,但那些男生幾乎是在突破防線,作者也沒有要求羅敷給他們壹個理直氣壯的訓斥。不然就太讓人失望,太沒品位了。因為這首詩有雙重主題,所以作者應該註意。當然,整個第壹段是為了完成美與情的主題,只是為了限制它,不讓它破壞道德的主題。下面第二段,開始轉了。“國君南來,五馬立。”多麽宏偉的風格!“使臣”是太守、刺史等官員的尊稱。他們掌管壹個地區,漢人與古代諸侯相提並論。大幹壹場,就有大風範,大魄力。別人看到羅敷,也只是遠遠地看著他,但這個特使並不滿足於此。於是派手下去問:這是誰家的美女?妳幾歲了?羅父不動聲色,壹壹作答。這都是為了充分展開劇情,讓矛沖突有壹個醞釀的過程。如果從緊張開始,文學趣味就少了。順帶寫下羅敷的年齡:十五到二十之間。中國古人認為那是女人壹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然後進入矛盾沖突的高潮。妳的天使問:"妳願意坐我的車和我壹起回去嗎?"羅父的回答猶如當頭壹棒:“妳真是個傻瓜!”用“什麽”這個詞,語氣很強烈。原因很簡單:妳有妳的妻子,我有我的丈夫。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家庭,這是道德準則的重要原則,怎麽能逾越呢?這壹段繼承了秋胡妻子的故事,表現了詩的道德主題。而道德主題只有在善與惡的沖突中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第三段,最後壹句“羅敷有自己的丈夫”,被主角全面吹噓。羅敷有這樣的老公嗎?問題本來很簡單:詩裏說有,我們就得承認。雖然在普通讀者的心理裏,不喜歡文學作品裏的美女早婚,所以也沒什麽。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證明:第壹,《陌上桑》的故事來源於秋胡的妻子的故事,秋胡的妻子是壹位已婚的美女;其次,作者在這裏宣揚的是忠君的道德觀,必須有夫之才可以忠君。但第三段並不完全出自道德主題。不然可以讓羅父給妳講課。但如果真是這樣,那就太可惜了。這個美女很快就會變得幹巴巴的,不可愛。

所以,作者也夠了。在第二段用兩個總結句指出道德正義後,在第三段轉為喜劇幽默的情節,讓讀者仍能享受到文學的趣味。羅敷的吹噓完全是有針對性的。妳做巡邏很自然,所以她先誇了老公的厲害:老公騎。

馬兒出去了,後面跟著幾千人的家屬和軍官;他騎著壹匹大白馬,大家騎著壹匹黑色小馬,更是出類拔萃。他的劍,他的馬,都裝飾得很豪華。國君壹有大作為,就又大贊丈夫的權力:仕途亨通,15歲做了小官,20歲做了大夫,30歲做了天子的貼身侍從,如今40歲做到了專權壹方的太守。言下之意,雖然他和妳國君目前是同壹個官位,但是他們未來的前景很難相提並論!最後,我表揚了我老公。

外貌風格:夫君皮膚白皙,胡須稀疏,走起路來氣度不凡,用來烘托君主的小家子氣。就這樣壹層層下來,羅父越說越氣,越說越得意,弄得國王是越聽越倒黴,到最後必定要逃走。閱讀自然是快樂的,直到故事結束。需要註意的是,羅敷的老公也是童話裏的白馬王子人物,不要去查生活的邏輯。小迪先生說,這壹段確實不應該被泥巴殺死,也不可能要求它的真實性。不過這個人物在故事裏是有道理的,這點要註意。前面說過,《尚墨桑》其實有雙重主題,但作者處理得很好,沒有割裂開來。

。從道德主題來說,至少在這首詩的範圍內,作者所要求的道德是合理的。在這裏,忠貞不是抽象的反人類的教導模式,而是與壹個真正可愛的丈夫和幸福的家庭生活聯系在壹起的。從美好情感的主題來說,並沒有因為道德約束的存在而被過度弱化。羅敷之美,體現在作者的妙筆之中,在以往的文學作品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對於普通人出於愛美而略顯粗魯的行為,作者只是打了壹個小耳光,始終不失人情味。愛美是人的天性。但這種天性在生活中是無法克制的,所以文學作品往往會在這方面提供安全無害的補償。尚墨桑在這方面的意義恐怕比它的道德意義更重要,或者至少更受歡迎。因此,尚墨桑出現後,魏晉南北朝產生了大量的摹仿,詩歌也在此基礎上發展變化。至於其獨特的表現手法,直到元明清時期,人們還在繼續效仿。比如鶯鶯出現在《西錄》的時候,她最早寫的是周圍人被逼得魂不附體的樣子,也是這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