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蘆花蕩》中孫犁的蘆葦形象

《蘆花蕩》中孫犁的蘆葦形象

抗戰時期的冀中平原上,孫犁看到壹股無形的力量無處不在:“我看著漫天的蘆葦,就知道這是壹個大帳篷,力量會從這裏升起。”他這裏說的是白洋澱,他熟悉的白洋澱。我們去過那裏,那是壹個深秋的季節,雖然是壹個和平的環境。面對浩瀚的湖泊和壹望無際的葦田,我們也被壹種宏大的視野和壯觀的景象所感動(我們承認,在這個人們流過血和汗的湖上,壹種歷史感強化了我們的感受和印象)。負責水上導遊的安新縣委宣傳部壹位同誌說:“白洋澱由140多個湖泊組成,面積40多萬畝,有兩三千條水道縱橫交錯……”他語氣壹變,略帶幽默地說:“我們到了這個地方,不用說日本人會迷路,我們自己也會迷路。”看著摩托艇周圍數不清的巨大蘆葦場和左右拐彎的迷宮般的水道,我們相信了他。

這位作家的經歷把我們帶回了炮火紛飛的時代。此時的白洋澱有壹種悲壯的色彩:“這裏地勢低,雲很低,風很急,湖水清黑。蘆葦千頃,俯仰吐。”“夜裏,敵人從炮塔的小窗裏盯著黑洞洞的大葦塘,天上的星星仿佛浸在水裏往下滴。夜深了,水鳥在蘆葦塘裏飛翔歌唱。白天,它們躲在窩裏躲避炮火。蘆葦還是那麽使勁往上鉆,目標好像是天空。”

在這個被敵人看著的蘆葦塘裏,我們記得作家講的這個故事:

壹個幹瘦的老人,眼睛亮亮的,無數次在夜裏走過敵人的封鎖線,為遊擊隊運送糧草,護送幹部。他沒有帶槍,甚至沒有穿像樣的衣服(除了那條破舊的藍色短褲)。他只是用那根靈巧的桿子像鴨子壹樣遊著,從沒出過事故。多虧了他,稻香和肥魚的香味隨著歌聲飄出了蘆葦塘;多虧了他,湖外的交通聯系才得以保持。但是有壹次,意外發生了。他在夜間護送兩個女孩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汽船,壹個女孩受了傷。這個打擊幾乎讓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他感到屈辱,沒有臉去見湯唯的士兵。但最後,他把船開到蘆葦塘邊,用壹根桿子撥開外面壹層蘆葦,找到了壹個狹窄的入口。他發誓要為女孩報仇:“他們傷害了妳,流了那麽多血。明天我會讓他們十個人流血!”“老人沒有說錯什麽。第二天,他以壹人之力戰勝了敵人,使十幾個鬼子落入陷阱。他把他們壹個個清理幹凈,然後用桿子砸碎他們的頭...在蘆葦塘的另壹邊,鮮嫩的蘆葦花鋪開了壹片紫色的天鵝絨,隨風飄蕩。蘆葦花叢下,壹張少女清秀的臉露了出來。她驚訝於這種按照老人約定的英雄行為。

這個故事很傳奇。古語有雲,燕趙豪爽悲歌者多。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慷慨悲歌的義士精神被發揚光大。

下面的故事更是豪邁:

故事仍然發生在白洋澱,但這次是在湖邊的新安鎮。新安鎮四面環水。大漢奸熊萬東住在日本憲兵隊把守的深宅大院裏。他整天不出大門,以為自己永恒的基業穩如泰山。那是中秋節,他正在客廳賞月,突然窗簾動了,壹個男人走了進來。他抓起手邊的盒子槍,厲聲問道:

“誰?”

“是我,叔叔。”來人非常安靜。原來是他的壹個侄子入夥了。侄兒告訴他,日本人到處抓他,他實在是走投無路了,就讓舅舅賞他五十塊錢,讓他離開新安,去天津做點小生意。在價格上,他願意給叔叔壹把頂級的盒子槍,他在壹個車廂裏說,把槍反著舉著遞過去。熊萬東拿起槍,走向錢櫃。他的頭掉了下來。隨著鋼刀的壹閃,有人帶了兩把槍,進了房間...

作者說:“這是著名的熊三姐的英雄故事之壹。”熊三姐的故事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冀中地區非常流行,在相關著作和文章中多次被整理或轉述。就旁白生動精彩來說,孫儷應該是名列前茅的。他接著說—

.....英雄不久就死在了新安城下。他喝醉了,被漢奸騙了:“該取新安了!”“他跳下炕,向縣城跑去。他爬上了墻,敵人打了他壹下,翻了個身,摔倒了。合夥人說:“妳把彩票掛上,我就背妳!”"

他擺擺手說:“不!我是個沒用的人。這就夠了!”他用槍自殺了。

事實上,敵人只是打斷了他的左腿。

關於他的腿有很多傳說。在新安壹帶,都說他是飛毛腿。有人說飛毛不知道,反正他走得很慢。他小時候經常沿著城墻的垛口飛。

也許有人會問:妳為什麽只斷了壹條腿就自殺了?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為什麽不殘廢的活著?我好像聽說過,有壹只鷹,非常勇敢,它損壞了壹片羽毛,在壹塊巖石上自盡了。為什麽會砸死?

冰封相連的新安,有著濃濃的悲情,讓人心生向往。

我們感到,在冀中人民身上,孫犁看到了屬於北方民族的最光輝的品質。這種品質其實是在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壹定的歷史人格,屬於傳統,屬於未來。孫犁在撐船老人和新安英雄身上看到的,是這種歷史人格的新升華。

這種情況也影響了孫儷的看法和感受。在五壹“掃蕩”年的冬天,他寫了壹篇題為《慷慨悲歌》的讀書筆記,裏面有這樣的話:“...在荊軻時代,像荊軻這樣的人少之又少。英雄有群眾的性質,只在我們這個時代。好像是壹個野心,要完成這個野心。是壹部英雄式的、壹以貫之的內容。”他的筆顯然是受了這種精神的啟發,似乎也感染了蕭的悲劇處境。抗戰勝利前壹年,安平縣三名幹部被敵人包圍,最後壯烈犧牲。孫犁為他們題詞說:“...當他們在室內時,他們可以獨自面對敵人和傀儡,他們是忠誠和不屈的。當對著敵人、傀儡、漢奸破口大罵時,風向變了好幾裏。附近的人,跑來跑去,大聲呼救,就像遇險的兄弟和父親。當我們的部隊接收並安葬了三位烈士的遺體時,全體幹部戰士都像生病壹樣瘋狂,頭發流血,像兄弟姐妹之間的告別。關於三位烈士殉難的每壹句話都在遠近的村莊裏聽到,哭哭啼啼,控訴漢奸偽作,誓要報仇...古代有很多祭奠的痕跡,趙巖颯颯英烈的故事也數不勝數。但八年來* * *產黨和八路軍領導我解放冀中大地,拒敵於千裏之外,環境復雜殘酷,鬥爭熱情高漲。如果撞樓唱,那就是小水的新歌了。不用說,這部新的《易水》也講述了孫儷自己的情感歷程。

升華提升了壹個新的境界,這無疑是他壹生中最美最難忘的境界。關於這種境界,他自己用下面的語言表達了:

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事物都可以達到壹個極致。在某個時代,在某個環境,可以達到巔峰。我經歷了壹個奇妙的極致,那就是抗日戰爭。我看到了農民,他們在戰爭中的愛國熱情和勇敢深深打動了我。我的文學創作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我的作品表現了這種善良美好的東西。

在美麗極致的境界裏創作,是壹種極大的樂趣。“沒有朱砂,紅土貴。在窮鄉僻壤,沒有知名作家,我們就在遍地火光的平原上馳騁。”“回想起來,那時候的寫作真的是壹種享受的工作,輕松自在,不受幹擾,不受限制,沒有私心雜念。這是初生牛犢,它遇到了好時機:敵當前,事業方興未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在散文《黃鸝》中,孫犁借助山中虎嘯、池底魚遊、大漠駱駝行、空中大雁飛等比喻,闡釋了“極”的含義。這些比喻都可以用來說明他在抗日戰爭中的命運和處境。他在抗日戰爭中的文學活動並不是他事業的頂峰,但卻把他的事業推向了高潮。

《蘆花蕩》講的是殘酷的戰爭環境中的人和事,卻沒有“悲涼、悲慘、悲哀”的描寫。連女孩受傷後的呻吟都被輕輕帶走了。作品要傳達的高而密,是戰勝敵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主義。即使在殘酷的戰爭背景下,作者依然以冷靜的態度書寫白洋澱的美景,精心雕刻白洋澱人心中的雕像。

在這裏,我們重點介紹孫犁作品中的景物描寫。我們知道,小說中對景物的描寫必須符合環境和人物的心情,禁止隨意寫景物。《蘆花蕩》中的景物描寫處處與戰爭環境和人物情緒相協調,既渲染了故事的氣氛,又為作品增添了詩意的戰鬥感,形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小說的開頭,有壹段對風景的微妙描述:

夜晚,敵人從炮塔的小窗口盯著黑洞洞的大葦塘,天上的星星仿佛浸在水裏,快要落下來。夜深了,水鳥在蘆葦塘裏飛翔歌唱。白天,它們躲在窩裏躲避炮火。蘆葦還是那麽努力的往上鉆,目標似乎是天空。

“敵”與“瞭望塔”點出了環境的氛圍,而“星星也浸在水裏”“像是要掉下來了”,渲染出湖水晶瑩剔透的明澈。群星倒映在湖中,隨著微風激起漣漪,使群星閃爍,給人“落下來”的錯覺。如此優美的自然環境,實在是太賞心悅目了!然而,敵人已經入侵了我國的大片地區。在這片美麗的蘆葦塘周圍,到處都是敵人的炮塔,封鎖和監視著這片革命根據地。白天,這裏壹片寂靜,連水鳥都“躲進窩裏躲避”。只有在深夜才能聽到它們的“飛翔和歌唱”。字裏行間,透露著多麽生動的愛恨情仇啊!接下來寫“蘆葦還那麽難鉆起來”,襯托出白洋澱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不屈不撓的態度,充滿了意誌和力量。這個場景描寫充滿了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把讀者引向特定的環境和氛圍,自然成為後面故事的伏筆。它藝術地融入了場景,體現了作者的深厚感情。

小說描寫了兩個女孩在革命隊伍中成長的過程,也穿插了許多景物描寫:

這些是河北中部的女孩。大的才十五,小的才十三。他們行進在家鄉的路上,看著天邊的北鬥。他們看著初夏小麥的黃芽和中秋節曬稻谷的高粱。這些鵝在他們頭頂上向南飛去,不久又向北飛去。他們已經長大了。

如何充滿生活魅力地描述女孩的逐漸成長。莊稼的自然成熟,大雁的來回飛翔,是時光流逝的詩意隱喻。在人生的道路上,因為“看天上的北鬥”,妳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北鬥”不僅僅是壹個真實的場景,因為被敵人擋住了,所以多是夜間行軍,但同時,它又是壹個隱喻:黨的光輝指引。

至於小說結尾對魯花的描寫,從表面上看,似乎脫離了特定的鬥爭環境——與敵人的殊死搏鬥。其實不然。細心的讀者會註意到,就是那種老人“砰”的壹聲,把掛鉤子的鬼子們的腦袋打死的感覺。俗話說“景隨情動”,擺脫仇恨的鬥爭必然會在內心萌發壹種輕松愉快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鮮嫩的蘆花在老人眼裏自然會顯得特別美麗。

從這部小說中對風景的描寫可以看出,孫犁筆下的風景不僅僅是壹種點綴,而是包含著深遠的容納。在他的小說中,景物描寫起到了渲染環境、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強抒情魅力的作用。所以,它們絕不是幾顆自由的珍珠,而是作品內在氣質的結晶。

主要內容:

魯花黨主要寫的是壹個老英雄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壹位老人在白洋澱無數次用小船在夜間穿越敵人的封鎖線,為遊擊隊運送糧草,護送幹部。他沒帶槍,只靠靈巧的桿子和水鴨般的遊泳技巧,從沒出過事。多虧了他,遊擊隊保持了湖內外的交通聯系。但有壹次,他在護送兩個姑娘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汽船,壹個姑娘受了傷。這個打擊幾乎讓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們報仇。第二天,他壹個人智勝了敵人,把他們壹個個解決掉,為姑娘們報仇。這部小說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生動,環境描寫鮮明,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