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引導孩子寫詩

如何引導孩子寫詩

寫詩的背後是閱讀、思考、語言基礎和文化積澱(完全等同於其他形式的作文教學);同時,寫詩也是想象力、創新力、審美能力、思想感情等綜合素質的體現,是培養和訓練這些能力的絕佳途徑(優於其他形式的作文教學)。

通過寫詩,首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創造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語感。每寫壹首詩,都是壹個練筆的過程,詩的語言是最精煉的(這也是創作指導中所追捧的)。寫詩要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表現手段,表現形式。實踐證明,能寫好詩的學生,壹定是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同時,學生可以通過欣賞、揣摩、借鑒、創作詩歌來提升自己的文學鑒賞能力。

其次,學習寫詩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增強想象力和創造力。當學生開始寫詩時,他們不得不關註這個世界。他們只有細心觀察,真情體驗,才能創作出引起人們關註的詩歌。壹個人對詩歌的興趣是發展觀察力的內在動力。詩歌創作的過程是壹個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旅程。學生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馳騁才華,天馬行空地想象。因此,寫詩可以激活創造性思維,促進創造力的發展。難怪意大利詩人塔索說:“沒有人配得上造物主的稱號,只有上帝和詩人。”

如姚穎的《蝴蝶魚》:“蝴蝶飛,/花魚。/“上鉤了!"/花捉小蝴蝶。張羽《孫爺爺》:“孫爺爺還是那麽調皮,/高興的時候,/臉通紅,/喜氣洋洋;/生氣的時候,/躲在被窩裏,/拒絕起床。“張文壹《藍天媽媽的心情》:“藍天媽媽心情怪怪的,/時而陽光明媚,/從早到晚和太陽壹起漫步;/有時多雲,/罵白雲藍;/有時候下雨,/關了太陽在家做作業,/但還是會哭。“我們可以從這些詩中感受到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多麽富有創造性。

再次,寫詩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充滿愛心。只有仔細觀察和欣賞生活,只有熱愛父母、親人、朋友、家鄉、祖國、人民、花草、小動物、自然和壹切美好的事物,美麗的詩篇才能從筆下流淌出來。“如果妳愛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愛妳。充滿愛是壹個人成功的基礎。”

-

如張鶴琴的《爸爸媽媽》:

爸爸是海,/媽媽是岸。/我是壹只小船,/航行在大海中,/停靠在岸邊。

爸爸是太陽,/媽媽是星星。/我是彎彎的月亮,/太陽照亮我,/星星陪伴我。

爸爸是壹棵樹,/媽媽是壹根樹枝。/我是茂盛的葉子。/樹給我營養。/樹枝支持我。

再比如莎莉的《媽媽,我想告訴妳》:

每天放學回家,/看著自己疲憊的身體,/心裏總有壹種說不出的滋味。我知道妳有多累。媽媽,/不要計較瑣事,/敞開妳寬廣的胸懷,/不要經常皺眉頭,/因為生氣真的對身體有害。

媽媽,/我們知道,/妳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愛;/而我們回報妳的,/往往是壹些莫須有的抱怨。/我們也知道/這真的不應該。/作為妳的孩子,/我們會更懂事更聽話。

媽媽,妳知道嗎?/如果給妳壹個評價,/我會毫不猶豫的打壹百。/在我心中,/您是最偉大的母親,/在我看來,/您是火熱的太陽,/用您火熱的母愛哺育著我們的成長。/至於我,/我是最幸福的陽光下的女孩。

從上面的詩句中,壹份濃濃的情意和愛意躍然紙上。

二、實踐後的壹些體會

1,讀詩寫詩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愛讀書、會讀書的孩子壹般寫作能力都很強,每個老師都會有這種經歷。詩歌本身就是壹種作文形式,所以我也把是否喜歡看課外書作為入選詩社的首要條件。實踐也證明,寫詩能力強的學生,基本都是愛看課外書的孩子。其實學生在詩社學習了壹段時間,有的學生會有壹個“平臺期”,所以我會引導他們多讀壹些兒童詩歌(包括詩人寫的),之後欣賞和感悟會有質的提升。壹位評論家曾說:“只讀不寫,但眼高手低;:只寫不讀,眼低手低。“這就是閱讀和寫作的關系。

孩子寫詩後會更愛讀詩,這是壹種寫與讀的良性循環。學生壹旦養成了讀書讀詩的習慣,我想這也是我們詩歌寫作指導最大的收獲之壹,因為這可能會影響他的壹生。

2.形式和內容

形式是指節奏、韻律、寫作格式(分支、分節、標點等。)和寫作技巧(擬人、比喻、排比、提問、重復、描寫、對偶性、比較等。).

創作(內容上的創新)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創造性的想象和豐富的聯想,只有通過壹定的形式和技巧才能表現出來,才能創作出優美的詩歌。內容離不開形式,兩者相輔相成。但詩歌創作的指導要有明確的“形式為內容服務”的觀念。所以在我的指導中,大多是從內容入手,並不教授和分析技巧。對技法的掌握更多的是從欣賞、琢磨、練習中學習,更多的是在“只知不言”的狀態中完成。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就算不會寫詩。”

除了引導孩子欣賞詩人的作品,每次(詩社)活動都是課前介紹,課後總結,讀幾篇學生的作品,從閱讀和評論中感受壹些詩歌的寫作技巧。

又如,壹些詩歌的技巧自然地穿插在命題中:如“花(笑,醉,怒...)”和“小動物(會哭,會唱歌,愛美...)”都是擬人化手法的運用。

再比如《什麽是幸福》:(姚楠楠)

什麽是幸福?/幸福是壹朵美麗的花。/只要有雨水澆灌,/就會開得淋漓盡致。

什麽是幸福?/幸福是蒲公英。/只要風壹吹,/就會飄向四面八方。

什麽是幸福?/幸福是同學的笑臉。/只要我們團結互助,/幸福就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在詩中,疑問、排比等手法自然被運用。

我曾經給學生講解過格律詩的平仄和押韻,但畢竟離孩子太遠,他們也只能略知壹二,但我還是讓他們嘗試創作。結果他們寫的雖然不是很和諧,但也挺有詩意的。以下是壹些摘錄:

大白鵝(費婷婷)

大白鵝,大白鵝,

不脫衣服就去河裏,

愉快地洗個澡,

潑水唱歌。

春天來了(張俊俊)

花園裏鮮花盛開,

燕兒拍打著翅膀。

蝴蝶在空中飛舞,

風箏引領孩子。

鳥媽媽(張宏莉)

母鳥到處飛,

找找bug,趕緊回去。

品味不是排他性的,

餵寶寶。

我們不會指導寫詩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詩人,就像我們不會為了成為作家而寫作壹樣。因此,不必系統地解釋深奧的詩歌理論,嚴格要求它們遵循什麽條條框框。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引導孩子擁有壹顆“詩意的心”,讓自己融入社會、融入生活,學會觀察、思考、想象,學會表達。從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日月星辰中,從春夏秋冬中,從身邊的景物、事件、事物中,從回憶、想象、感受中,找到詩歌創作的切點。

3、全部和部分

“詩歌需要靈性”。在實踐中發現,有的學生能輕而易舉地寫出好詩,有的學生卻很難達到這個高度。我想這不僅僅是學生文化積累的差異,也是戈登“多元智能”理論的應驗。

當然,對於所有的孩子,我們都應該始終以欣賞和認同的態度去面對,多壹些寬容,承認學生“初級階段”的存在。寫詩需要“靈感”,有時候不被我們帶的孩子會突然冒出幾句“好句子”。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讓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中表達自己,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遨遊屬於他們的天空。

4、有形和無形

我們壹般寫的都是以敘述為主的人物、筆記、事物類的文章,內容很容易讓人感受到。有人稱之為有形作文,重在有條理,清晰具體,易於在老師的指導下操作,易於被老師接受和教授。但往往容易僵化,學生很難有個性和創新。

寫詩是彌補這個缺點的好方法。“詩歌是心靈自然流露的記錄”(當代美國詩人金斯伯格)。詩歌更多的是壹種“無形”的想象和情感,側重於心靈的流露。循規蹈矩很難,這就對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除了要了解和掌握壹定的詩歌寫作技巧,還要有壹顆童心。詩歌是心靈的表達。我曾經給過學生壹個簡單的公式:心+物=詩(也就是通過某樣東西表達心情就是詩)。為此,教師首先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去品味和引導學生的創作。其實這兩年,作者不僅從書本上學到了壹些詩歌創作和教學的理論,也從作品中感受到了童心是多麽的天真可愛和富有創造力。在我的影響下,我們學校有八位老師加入了縣文聯的花仙詩社,也在老師中形成了良好的讀詩、寫詩氛圍。)

5.課內和課外活動

現在的教材都沒有寫詩的內容(不知道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還是當代中國語文教育的畸形現象)。個人認為這是壹個缺點。我覺得新課改肯定會有變化。2003年高考寫詩不是有得滿分的喜悅嗎?

現在以課外活動為主,建立“百世全小詩社”,以詩社活動為主要形式,讓壹部分熱愛詩歌的學生接受更多教詩的機會,從而帶動其他學生,將兒童詩歌創作作為校本課程開發並推向全校。

同時,我們努力把兒童詩歌創作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壹部分。學生的日記可以當詩,學壹首詩壹篇文,可以拓展詩歌的寫作。如果妳學過“時間老人的禮物”,讓學生寫“給時間老人的禮物”。再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讓學生以詩歌的形式寫出他們的想法:

余勝蘭在《我和我的小女孩比童年》中寫道:

“我的童年是快樂的。/春夏秋冬的好衣服。/壹日三餐不壹樣。我的家人愛我!

我的童年是快樂的。/我的同學和我壹起玩。/周末我在家看電視。/除了作業什麽都沒有。

小女孩的童年是痛苦的。/沒人愛,沒人理她。/沒有快樂也沒有食物。

我們都是小女孩。/為什麽我們如此不同?"

孫山在《讓我把它給小女孩……》中寫道

“啊!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給妳溫暖!/我會給妳壹個溫暖的爐子,/放在妳面前,/這樣妳就不會覺得冷了。

啊!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給妳食物!/我會送妳壹只美味的燒鵝,/給妳,/這樣妳就不會覺得餓了。

啊!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讓妳快樂!/我會送妳壹棵漂亮的聖誕樹,/送給妳,/讓妳感到無比幸福。

啊!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表達我的愛!/我會把妳當姐姐,/這樣妳就不會被別人欺負,/這樣妳就會覺得幸福快樂。"

營造寫詩的氛圍也很重要。我們“百世泉”小詩社每周都會定期開展活動,但每次試圖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時,指導老師總是以贊許和欣賞的態度面對。對於練習,孩子們可以寫壹個句子或幾個詞,他們被鼓勵寫幾首詩,但他們並不堅持。學生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寫詩也需要這樣的心情。所以學校的壹些興趣小組需要老師強制,學生才能參加,而我們的詩社堅持了兩年,除了小學畢業的孩子,沒有人想退出——這其實就是詩歌的魅力吧?此外,我們每月兩次的活頁詩集《百世全》為孩子們提供了及時出版的機會,大大增強了他們的成就感;還有教室和走廊,裏面有他們作品的花園;學校開展了自創詩歌讀書會、主題詩歌比賽、十佳青年詩人評選等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校園寫詩氛圍。

通過實踐,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孩子們會創作出更多優秀的詩歌,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我們也希望兒童詩歌創作教學成為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更多的學生通過詩歌寫作訓練煥發出生命的激情和創新的活力。

讓孩子們用鋼筆寫詩!

參見文獻:

1.任艷芳,《中國兒童詩歌教學》,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2.謝和,《詩的技巧》,中國青年出版社。

3.洪誌明,《給有新觀念的學童的詩》,廣東教育出版社。

4.劉嘉琦,《兒童詩歌教學研究》,

5.徐勇,《從高考作文談新詩寫作》,《語文學習》2000。11

6.引用的兒童詩歌均選自校園詩歌雜誌《白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