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於莎孚的:
萊斯沃斯島上的薩弗在古希臘眾多美麗的島嶼中,有壹個萊斯博斯島,這裏植物茂盛,鮮花遍地。陽光下的大海清澈如藍水晶,橄欖樹高高生長,風信子在風中搖曳。當“女王的黎明”從碧藍的海面升起,大理石柱廊下,有壹個女人,俯瞰著海面上五彩斑斕的日出,手握七弦琴,“足以穿金晨曦”,獨自吟詩。或者當“晚星/眾星中最美”升起時,她帶領眾女,穿著優雅的裙子,“繞著神的祭壇起舞/赤腳踩在柔軟的草的花朵上”。古希臘女詩人莎孚是壹個不朽的傳奇。現在我們只能靠想象接近她。萊斯沃斯島上的莎孚
在古希臘眾多美麗的島嶼中,有壹個島嶼名叫萊斯博斯島,這裏植被茂盛,鮮花遍地,海水在陽光下清澈如藍水晶,橄欖樹長得高高的,風信子在風中搖曳。當“女王的黎明”從碧藍的海面升起,大理石柱廊下,有壹個女人,俯瞰著海面上五彩斑斕的日出,手握七弦琴,“足以穿金晨曦”,獨自吟詩。或者當“晚星/眾星中最美”升起時,她帶領眾女,穿著優雅的裙子,“繞著神的祭壇起舞/赤腳踩在柔軟的草的花朵上”。
古希臘女詩人莎孚是壹個不朽的傳奇。現在我們只能靠想象接近她。
第壹,莎孚時代
莎孚生於公元前6世紀左右(約公元前612年——約公元前543年),距今2600年。如果說她不是目前我們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女詩人;那麽她至少是我們目前所知的古代最著名的女詩人。然而,我們實際上對莎孚的詩知之甚少。我們只能從她之後的壹些作家對她的描述中得到壹點信息,比如柏拉圖、奧維德、薄伽丘等等。如果不是19世紀末在尼羅河畔發現了帶有莎孚詩歌的紙莎草紙,她將永遠是個謎。
莎孚時代是代表西方文化精神的希臘文明的興起和再創造的時代。之所以說重新開始,是因為據史料記載,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米諾斯文明”(公元前2000-1500年)和“邁錫尼文明”(公元前1600-1200年)曾壹度達到輝煌的高度。但在經歷了壹段被歷史學家稱為“黑暗時代”(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50-800年)後,古希臘文明基本消失。直到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臘文明才再次被創造出來,成為現代西方文明的真正起源。希臘人又開始學習書寫——與早期的米諾斯和邁錫尼文字完全不同——他們采用了腓尼基語體系,但由於腓尼基語體系只有輔音,沒有元音符號,希臘人增加了壹些字母來彌補,形成了壹個字母表,每個元音和輔音都有註釋。因為當時希臘字母相當簡單,所以很多人都能讀。這為文明的創造和發展帶來了有利條件。也許最重要的壹點是,當時人們生活在壹個非常自由的狀態中,民主和平等是當時的主要政治主題,這與邁錫尼時代的中央集權政治完全不同。人的才能和創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我猜想,莎孚時代的景象壹定和現在不壹樣:天空很藍,陽光柔和明亮,谷物豐富,水果香甜,海水清澈透明;人們有充足的時間享受大自然賦予的壹切;男人身體健康,沈溺於享樂,從事運動或哲學沈思;女人柔美多彩,溫柔多情,心情好,吟詩作對。西方最偉大的愛情詩《雅歌》幾乎就是那個時候形成的,雖然是在希伯來的另壹片土地上。令人驚訝的是,幾乎與此同時,整個世界(主要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文明開始爆發。公元前500年左右,仿佛從天而降,文明之花迅速開遍全球,至今仍讓我們沐浴在恩惠中:在希臘,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們滿天星鬥(例如米利都的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在印度,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在中國,老子和孔子著書立說;在希伯來語中,先知出現了,舊約中的壹些章節開始成型...為什麽現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源頭突然同時出現在世界各地?就像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壹樣,至今仍是個謎。壹個從文明曙光中走出來的婀娜多姿的女子,以吟詩的方式留下不朽的篇章,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莎孚本人
據說莎孚出生於壹個貴族家庭。我在萊斯沃斯島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她在富饒的萊斯沃斯島上享受著自由、閑適、寧靜的時光,過著精致奢華的生活。然而,在他的青年時代,他被流放到意大利北部的西西裏島,因為他參與了壹起推翻執政國王的事件。在她憂郁和流亡期間,她嫁給了壹個富有的西西裏男人,並生下了壹個女兒。不久,她的丈夫去世了,留下了壹大筆財產。她在西西裏過著安靜舒適的生活。這時,她開始寫詩,這些詩從西西裏流傳開來,使她壹舉成名。當她回到萊斯沃斯島時,她將是壹個無與倫比的詩人。那時候她二十歲左右,風華正茂。
她在萊斯沃斯島上創辦了壹所女子學校,教授詩歌、音樂、禮儀,甚至美容和服裝。許多人來到這裏,貴族們把他們的女兒送到學校。她喜歡這些年輕漂亮的女孩。她不僅教他們詩歌和音樂,還在業余時間熱情地教他們愛的藝術。心中的詩意在早晚轉化為濃濃的愛意,讓她和女弟子們在那片芬芳的土地上綻放出同性愛情的絢爛之花。因此,莎孚的名字成了現代女性同性愛情的象征。現代英語中的Lesbian壹詞來源於Lesbos(萊斯沃斯島)。她的很多詩,都是在女弟子學著離開或者娶了壹個女人的時候,送給她們表達對對方的愛。比如:
她沒有我的消息,我很傷心。
我記得她走的時候,淚如泉湧。
“沒什麽大不了的,”她說。
“離別總是痛苦的,莎孚。
但是妳知道,我的離開不是我想要的。"
我說:“走吧,妳開心就好,
但是記住,妳帶走了我的愛,
留給我的只有痛苦。"
“如果遺忘的時刻到來,回想壹下就好了。
我們獻給愛神的儀式
以及我們曾經擁有的美麗。
回想壹下妳戴的紫色頭飾。
妳脖子上的那個是玫瑰花蕾做的,
蒔蘿和番紅花做成的項鏈。
回想壹下我把沒藥和乳香放在壹起的時候
當灑在妳的頭上和床上時。
妳說妳渴望的壹切都來了。
沒有我們的歌
大地壹片寂靜。
沒有我們的愛,森林永遠不會迎來春天..."
然而,盡管如此,莎孚最終還是為壹個英俊的年輕人而死。他叫牧神,是萊斯沃斯島上的船夫。他常年漂浮在海上,背上背著弓箭,長發飄逸,就像《指環王》電影裏的金發弓箭手。然而,他冷酷無情,無視莎孚的瘋狂愛情,導致莎孚悲痛欲絕,墜下懸崖沈入大海。她五十五歲了。人們對這段感情眾說紛紜,因為她既然是同性戀,怎麽會愛上壹個男人呢?有人對此表示懷疑,說是後來戲劇家加上去的。如果真的發生了,我想莎孚壹定厭倦了那些不斷離開她的女信徒。這段悲傷的戀情也被壹代又壹代的詩人傳唱。薄伽丘在《婦女傳》中感嘆:“她在詩歌中獲得的幸福,就像她在愛情中遭遇的不幸壹樣:愛上壹個年輕人,為他的魅力、美貌或其他原因而屈服於難以忍受的折磨。他拒絕順從她的願望,於是悲傷的莎孚寫了壹首悼念的詩...我們應該責怪繆斯嗎?安菲恩彈琴唱詩的時候,他們願意為他搬動奧美和亞洲的石頭,卻不願意為莎孚搬動年輕人的心。”此外,古羅馬作家奧維德為莎孚寫了壹封長達220多行的詩歌和哀歌給農牧之神。通過莎孚的口,她表達了自己的深情:“我愛過幾百個人——作孽的愛——但現在,/妳,壹個敵人,曾經屬於所有人,現在只屬於妳壹個人。/妳很美,妳的年齡最適合浪漫的享受,/妳的魅力是襲擊我的伏兵。”
三、莎孚的詩
據說莎孚有九卷詩集,但目前只有壹個完整的詩章,其余都是零碎的。從公元前三世紀開始,莎孚的名字開始出現在詩歌、戲劇和各種著述中,並根據時代的需要逐漸被神化或醜化,或被譽為第十繆斯;或者被描繪成壹個皮膚黝黑的醜女人。在中世紀,她被教會視為異端,因為她的詩歌頌了同性之愛,所有的詩都被燒毀。如果不是壹個埃及農民在19世紀末偶然在尼羅河水域發現莎孚的紙莎草紙詩歌,更多的詩歌會被淹沒。然而,莎孚的傳說卻壹直流傳著,尤其是在歷代詩人的心中。
莎孚的詩歌溫柔優雅,真誠坦率,大多關註人的愛和欲望——不同於她以前的詩歌以上帝為歌唱對象——充滿了愛情的忠告,愛情中的甜蜜和痛苦或它們交織的感情,充滿了憐憫和嫉妒的哀怨之聲。讀她的詩就像冒險航行;
最美的/應該是壹個人的心愛之人——不管那是誰//這很容易理解,只要妳想到海倫/世上無與倫比的美麗/她拋棄了高貴的丈夫/和愛人登上了開往特洛伊的船去采花/女孩是多麽苗條/趴在她柔軟的胸膛上/找到她的乳房睡覺/就像我將來到的山谷的迷宮/欲望。她的很多詩都是直接寫給那些女弟子的,她們跟著男的走,她就很痛苦:現在她和我天各壹方/我。阿公伊拉,我親愛的白玉堂/穿上妳乳白色的長袍——我要妳/早點回來,因為/妳的美麗//滋潤了我的欲望。每當我看到妳的晨衣/我就感到虛弱和欣喜//...龔愛愛:妳是所有女人中我最喜歡的。
莎孚的詩歌技巧非常高。在僅存的詩歌中,可以看出她巧妙地運用了隱喻(不同於荷馬時代使用的明喻),使得詩歌的意象和內在含義更加豐富和飽滿。比如她描寫鴿子:“它們的心漸漸涼下來了/翅膀垂下來了”,形象美麗而憂傷,鑲嵌著壹些她說不出的孤獨情懷;再比如上面引文中的“戰車和小琪”,除了具體指稱外,是對男性的比喻。此外,有時她的詩就像浪漫主義時期的抒情詩,用自然風光和山巒來象征她微妙的心情:
日落時分,玫瑰指著月亮/壓倒了所有的星星,照在鹽海上,也照在了花如海深的平原上//露珠優雅地傾灑/……而她徘徊著,不斷地思念著/溫柔的阿迪斯,因為妳/她的心裏燃燒著欲望。
莎孚的詩歌風格獨樹壹幟。在西方詩歌史上,這種詩歌風格被稱為“莎孚風格”。它們是獨唱的形式——荷馬時代和古希臘的悲劇很多是合唱團的集體合唱——詩很短,以抒情和表達內心感受為主,音節比較簡單明徹。在“莎孚體”的格律中,每段分為四行,每行中的長短音節以相對固定的方式略有變化。前三行有點像荷馬的六韻詩體,第四行簡短明快。根據傳說,莎孚的當代雅典統治者梭倫也是壹位詩人。當他無意中聽到莎孚的詩時,他說:“如果我學會了她的旋律,我可以死而無憾”。
第四,七弦琴
在古希臘,詩歌是在壹種叫做七弦琴的樂器的伴奏下演唱的,就像中國古代的《詩經》(也與莎孚產生於同壹時代)中的詩歌壹樣。這種樂器也被稱為七弦琴,七弦琴或七弦琴,因為它有七根弦,可以抱在懷裏。英語中的Lyric(抒情)源於lyre。相傳,英俊勇敢的太陽神阿波羅不僅武功高強,還擅長豎琴。根據希臘神話,最早的七弦琴是宙斯的兒子赫爾墨斯制作的,然後他把它給了阿波羅,阿波羅用它打敗了敵人(而不是弓箭)。後來,他把鋼琴送給了兒子俄耳甫斯,使他成為著名的鋼琴家。他的琴能讓人忘記煩惱,河水停止流動,野獸馴服,石頭張開嘴。他甚至用七弦琴觸摸哈迪斯,從陰間召喚他的妻子。七弦琴的聲音和外形有點像小豎琴,但聲音比豎琴更柔和,更優美,有神秘的韻腳。當時根據詩歌表達的情緒,可以調整旋律,邊彈邊唱。莎孚曾在壹首詩中唱到:“對我說吧,神聖的豎琴——為妳自己尋找壹個聲音。”
莎孚是古希臘最有才華的詩人之壹。她的歌聲優雅委婉,就像我想象中的塞壬的歌聲,充滿誘惑。她自己也在詩中自豪地說,“萊斯沃斯島上的歌手,無人能及”。同樣,作為壹個人,她敢愛敢恨,是個女強人。曾經有很多現代詩人——比如波德萊爾、約翰?鄧恩,裏爾克,馬修?阿諾德和克裏斯蒂娜?羅賽迪,艾米莉?迪金森,龐德和西爾維婭?普拉斯,H.D .等。——把她當成自己詩中歌頌的對象。她不朽的詩篇和為愛毅然獻出生命的行為,是那些詩人渴望獲得的人生理想境界。他們把她變成了女神,放在了靈魂的神殿裏。
然而,莎孚寫詩不是為了贏得贊美,也不是為了愛情而墜入大海。她的詩和她沈入大海的舉動,來自於她的自然天性,來自於當時人們特有的真摯淳樸的感情,來自於當時流行於天地之間的壹條自然法則,來自於根據她的天性為愛情所作的贊歌——每壹首詩的誕生,每壹個愛的舉動都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