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初中語文木蘭詩的原創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木蘭詩的原創教學設計

首先,細讀課文,分析學習情況

《木蘭詩》講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替父親參軍,在戰場上立功的故事。回到韓國後,她拒絕做官,而是要求與家人團聚。這首詩熱情地贊美了怪姑娘勤勞善良的品質,他保家衛國的熱情,他英勇的戰鬥精神,他端莊從容的風度。全詩風格明朗生動,質樸蒼勁,堪稱北方民歌中的壹部優秀作品。代表了北朝樂府民歌的傑出成就。全詩采用順序敘事的方法,以事件為序,復雜度適中,構思精巧。工作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第壹部分是出征前,第二部分是部隊生活,第三部分是立功歸來。這三個部分,作者沒有壹般的功夫,但是有壹點細節,重點是第壹和第三部分。本單元文章的學習要求主要是:反復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崇高的愛國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重點句子,學習語言運用技巧。顯然,這些教學要求明確體現了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上述學習要求對於《木蘭詩》這壹文本來說是非常合適的。七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壹些學習古詩詞的經驗,具備了初步的古詩詞閱讀和鑒賞能力,而且大部分都是對的。木蘭為父從軍?對於學生來說,在這個前提下學習這樣壹首樂府詩,在學習興趣、情感期待、基本方法等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不得不指出的是,普遍存在的現實是,學生不會讀詩,尤其是古典詩詞,這在農村學校尤為突出。所以我這門課教學的壹個重點就是引導學生學會讀詩,通過閱讀去體會古典詩詞的內在含義。漂亮?通過朗讀,讓花木蘭的形象脫離文字?站起來?。同時,針對學生在閱讀時不愛提問、不敢提問的弊端,我會在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後,在課後安排壹個學生自主提問的環節,在學生充分閱讀、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的個體解讀和體驗有壹個展示的平臺。因為我認為,所謂的學生不愛提問,不敢提問,根本原因在於老師,老師的引導不到位。薩特說,閱讀是壹種被引導的創作。學生不與文本建立深度溝通和情感交流,如何進行創造性的解讀?

二、教學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對詩歌學習的要求主要有:閱讀古詩詞,有意識地積累、領悟、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閱讀優秀的詩歌,註意通過詩歌的語氣和節奏來欣賞作品的內容和情感?,?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文中的表達效果?,?欣賞文學作品,可以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理解作品的內涵,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有益的啟示?。這些要求凸顯了閱讀在詩歌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也強調了學生的閱讀學習與文本的關系?對話?以及結合個人經驗和解釋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性。

關註到課文閱讀指南中有這樣壹句話很籠統,值得老師們思考。全詩明快、渾厚、樸實、生動,帶有濃郁的民歌風味?。從文學鑒賞的角度來評價這首詩,顯然不適合七年級學生的學習目標,但通過反復的閱讀和品味,讓學生在學習這首詩後,對人物有更深刻的感性認識,對詩的語言風格有壹點膚淺的理性認識,我認為這才是這門課教學目標的應有之義。

基於以上認識,我設計了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1 .讓學生學會以準確的發音、適當的語速和語調熟練地朗讀詩歌,並能在課堂上讀出詩歌不同部分的情感變化;第二,通過欣賞精彩的句子,學生可以總結和評價花木蘭的品質和性格特點,學習她身上表現出來的美好品質;第三,學習和理解互文性等修辭手法,實現其在文本中的表達效果。教學的重點在於第壹個目標,即通過反復閱讀,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古詩詞的基本方法,並在此基礎上能背誦全文。為此,我會不斷改變閱讀指導的方式方法,通過教師示範閱讀、學生模仿閱讀、個體自由閱讀、男女生分段閱讀、全班閱讀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課堂充滿朗朗的閱讀聲。互文修辭的學習以及結合詩歌故事情節對人物品質和性格特征的分析是本課的難點。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在活躍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去感受和思考?,?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自主探究學習理論認為,只有學的人不會教。學習的基礎是自主,學習的關鍵是自主。所以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這樣壹個引導性問題:雖然花木蘭為父從軍的故事給我們最直接的感覺是她成功塑造了a?英雄?但實際上,本文主要是把花木蘭描繪成壹個女性形象,從詩中可以看出哪些描寫?這個問題把學生心目中基於民間故事的花木蘭形象和詩歌中的花木蘭形象聯系起來,使抽象的人物有了語言描寫的支撐,為學生感性和理性的理解搭建了思維的橋梁。當然,不深入閱讀詩歌是很難回答這個問題的,這無形中把教學的主陣地還給學生。我也註重激發學生的質疑意識和辨疑意識,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活動和空間,讓他們想說出來,尋求個體的解讀和情感體驗,反思自己,用學習的收獲和經驗來指導自己的人生。

具體教學環節的設計如下:

第壹,故事導入。

介紹了花木蘭為父從軍的民間故事和美國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讓學生談談為什麽千百年來人們都喜歡木蘭這個形象。妳認為她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這個鏈接正是課後練習4提出的問題。放在課前,主要是讓學生先對花木蘭的形象建立感性的廣泛了解,學生的閱讀期待被激發出來,為通過詩詞對人物的二次解讀做鋪墊。學生可能會說勇敢堅強,聰明機智,善良孝順,體貼等品質。

第二,第壹次讀詩。

根據上面的對話,讓學生根據書中的筆記自由朗讀這首詩,然後試著復述故事。同時,讓學生談論故事分為哪些部分。

(復述的方式是:先讓同桌的同學互相復述,然後檢查個別同學的復述情況。)

第三,美國讀詩。

教師要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及時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讀詩方法,包括準確的發音、適當的語速、語調、變化的節奏等。,並讀出不同故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變化。閱讀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通過方式的不斷變化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

(古人說:?讀書趕時間,遊泳有意思?老師的閱讀指導不僅在於方法指導,更在於興趣指導。因此,這節課的閱讀方法將是多樣的,主要包括教師的示範閱讀、學生的模仿閱讀、教師的主導閱讀、學生的自由閱讀、男女生的分段閱讀、全班的同步閱讀。為了增強閱讀的興趣,增加學生對詩歌節奏的體驗,教師可以提供音樂。)

第四,讀詩。

在以上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對詩的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時候就讓學生來討論壹下:反復閱讀後,印象中的花木蘭形象是否與原故事中的有所不同?花木蘭的什麽樣的形象和品質,此刻最打動妳?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詩歌談談自己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及時引導學生思考:詩詞中的花木蘭形象與我們原來的民間傳說甚至美國動畫電影中的花木蘭形象有什麽不同?英雄?圖像之間似乎有壹些距離。為什麽詩歌沒有把重點放在表達她身上?英雄?形象呢?借勢引導學生思考詩在剪裁情節細節上的意圖,即思考:為什麽花木蘭要去參軍、回國寫得很詳細,而戰爭的過程卻寫得很簡略?得出結論:顯然,這首詩主要是從突出木蘭女性形象的角度來刻畫的。接下來安排學生從課文中找這樣壹首詩,談談如何突出其女性特征。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言,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及時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語言的特點。(包括互文、對仗、排比、比喻、誇張等諸多修辭手法,以及重復、排比、連鎖、重疊等句式的運用,甚至還可能涉及到民歌語言和諧多變的特點。當然,教學過程是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前提下的。因此,教學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互文性、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其中互文性是主要修辭手法。這壹點從教材中課後練習2的設計就可以看出來,其他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意圖、知識和能力來設計,老師不必強行指導。)

(本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深入解讀文本,親近文本的語言,通過語言探究隱藏在背後的情感和價值判斷。對花木蘭女性形象突出的分析,其實已經不自覺地上升到了文學鑒賞的層面。這個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貼近他們的探究興趣,在不知不覺中不僅讓花木蘭這個形象?站著?起來,也使學生受到啟發、熏陶和教育。)

動詞 (verb的縮寫)?我喜歡詩歌?。

有兩個主要的活動。壹種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習過程中的疑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供大家討論解決;二是上課有詩歌朗誦比賽。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詞部分進行背誦和展示,看誰能背得熟練,最有韻味。老師方便下課,布置作業。作業的形式是:試著用第壹人稱和木蘭的口吻把詩改寫成記敘文。

(這個環節的兩個活動,旨在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的品質,以及熱愛背誦古典詩詞的美好情懷。古人說讀書貴在疑,小疑小進步,大疑大進步。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壹個問題比解決它更有價值。?羅素說:?被動接受老師智慧的習慣,對壹個人以後的生活是災難。?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讓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做出自己的判斷?。因此,我認為在壹堂課上鼓勵學生提問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思維應該成為教師的壹種習慣。以背誦結束這節課的目的是讓閱讀貫穿課堂,從而強化學生的認識,要想學好詩歌,就要反復背誦,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好辦法。)

教學後的反思:

教完這首詩,有壹個擔憂壹直縈繞著我,也就是說,這是壹個壹直逼著我問的問題,而這節課促使我深入思考這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或者更具體的說,如何在提高課堂容量的前提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造成這種困惑的原因,既有長期困擾我們語文教師的老大難問題:語文教學的高消耗、低效率,也有很多語文教育工作者對其高超的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的推崇。他們經常在同壹個班級,既能貼近文本,讓學生在語言的海洋中暢遊,又能在與文本建立對話的過程中,巧妙地、悄悄地引導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但是,看看自己的教室,總會忽略壹件事,缺錢。三維目標的達成,總讓人遇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尷尬。過分強調語文知識的傳授,容易淡化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過多的語言分析也有肢解文字的嫌疑。老師過多的引導容易讓人忽略學生主體的借口,涉及的環節太多,難免造成課堂支離破碎的遺憾。就拿這門課來說吧!作為壹篇精讀課文,我想通過壹節課深入閱讀語言來分析人物,不想放棄對學生讀詩的指導。兩方面都是需要大量時間錘打敲打的教學環節,但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越是想兩者兼得,越是沒有把握住,這也是遺憾之壹;培養學生質疑閱讀的能力壹直是我教學理念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這堂課明顯成了沒有吸引力的壹課?尾巴?這是第二個遺憾。從教學目標的確立來看,希望學生能在短時間內從準確的發音、合適的語速、語調、節奏等方面讀出不同內容所傳達的不同情感,顯然是理想化的,只有部分學生能達到這壹目標;?讀詩?原本是為了欣賞突出花木蘭女性性格和品質特征的詩詞而設計的環節,應該是這堂課的壹大亮點。但是之前朗讀的時間太長了,成了我這堂課最大的遺憾。我想下次教這樣的詩,如果做好預習,平衡好上課時間,我會在這個環節引導學生產生精彩的作品。

教書真的是壹門後悔的藝術,也正是因為後悔,吸引著我不斷前行,不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