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告別高適》的原文與賞析

《告別高適》的原文與賞析

高適

昨夜離心力沈悶,第三夜西風高。

螢火飛樹落,此時夢回西天。

晨鐘之聲亮三四遍,東方馬嘶聲震。

我壹拿衣服出門,就看見雲縱橫歸來。

這是壹首很有特色的送別詩:沒有寫送別的場景,被送走的人也沒有露面,卻把詩人在送別前後微妙的情感變化表達得相當生動深刻。

這首詩的寫作年代和地點以及寄給誰都無法考證。寫作的季節,從第二首“西風東漸露高”“螢火飛樹落”來看,是秋天。在古人眼中,秋天是壹個多愁善感的季節。宋玉曾感慨:“唉,秋天就是精神!”!蕭瑟,草木搖落,變得柔弱!"(《九辯》)江淹寫離別愁不恨時,還特別提到秋天:"狂喜者,不要就是了...秋風驟起。“高適這壹次送別朋友,發生在草木雕零,最容易引起悲傷的季節。具體寫的時間是天黑以後到第二天早上。全詩共八句,每兩句為壹個單位。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四件事:失眠、做夢、醒來、送別。

寫壹兩句關於失眠的話。由於朋友即將離開,我不禁感到壓抑,無法擺脫,直到半夜還是睡不著。此時,夜露漸重,秋風緊。失眠的時間是“昨夜”,失眠的原因是“離心抑郁”,“三班倒”說失眠的時間長,“白露西風高”是失眠的特定環境。“西風高”是從風中聽到的,“白露”是詩人想象出來的場景。秋景是那樣的冷淒然,恰好襯托出詩人“余濤”的怪癖。同時,在對秋景的描寫中,詩人對霜風中即將踏上塵土的朋友們的關心也隱隱流露。

寫三四句關於做夢的話。在漫漫長夜入睡前,詩人曾看到幾只飄過的螢火蟲,清晰地聽到樹葉掉落地面的啪嗒聲,然後陷入沈睡。夢裏出現的是即將回西方的朋友。《會飛的螢火蟲》和《倒下的樹》用動態和聲音對比夜深人靜。這是只有失眠的人才有的獨特體驗,也是最適合人入睡的環境。失眠是因為想到要和壹個朋友分手。睡著後還看到壹個即將分手的朋友,可見詩人對這個朋友的感情有多深。

五六句就醒了。晚上失眠時間太長,壹旦睡著,早上很難自然醒來。但是睡覺前,我記得早上給我的朋友送行。當我聽到朋友的東鄰居傳來明亮的黎明鐘聲和A?vagho?a的聲音時,我被觸動了,突然醒來。詩人的覺醒和他的失眠、入睡壹樣,都維系著他對朋友的關心。

結尾寫兩句。醒來後,詩人急忙穿上衣服,跑出去為他送行,但他的朋友已經走了。看著朋友離開的前方,我看不到朋友的身影,只有天上的浮雲似乎在回歸。最後壹句采用連讀句式,用動作詞表示:“拿衣服”——“出門”——“壹起送”。詩人從床上彈起來,拿起衣服就跟著跑,像門外吹來的旋風。從這壹系列的動作,可以想象出詩人的急切,他害怕為他送行。他在句末寫道,他的告別真的很空洞,但他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含蓄地寫道,他沒有以“只看見雲”來看朋友。“縱歸雲端,橫歸故裏”是《希望》中看到的真實場景,同時也體現了詩人望雲發呆的形象,象征性地表現了詩人此時的不安情緒和眼花繚亂的別離。

全詩的出處在於第壹句的“離心坳”。因離心停滯而失眠多夢,夢醒相見;通過寫失眠、做夢、醒來、送別,余濤的離心被進壹步寫得很詳細。與貫穿全詩的這壹情感線索相壹致,詩在時間和具體內容的描寫上也有連續性。《昨夜》《三更》《黎明鐘》,直到可以看到浮雲,時間從夜晚到黎明逐漸遞進。《西風高》和《樹倒猢猻散》在暗地裏。送客的夢被“鈴響”“馬嘶”驚醒。從“休克”到“取衣”“送別”,這些描寫都是環環相扣的,充分表現了詩人在漫漫長夜中的苦難場景和對詩人的告別。

高適是壹個偉大的北方丈夫。這首《送別》展現了他的另壹面:原來他還是壹個感情細膩的詩人。在詩歌風格上,高適給人的印象主要在於豪放率真,但這首詩委婉含蓄,帶著嘆息和感情在歌唱。這是這首詩除了本身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之外,對於理解高石泉及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舍不得說再見,老公卻又擔心離開,深思如夢,等待鐘聲,驚聞馬的消息。沒說再見的時候,我已經不知所措了。我離開後看到的,我能不失望嗎?(唐汝勛《唐詩解讀》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