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催泛鄭偉。
漂泊異鄉半生,遠眺九頂山。
山的後面是香關。我的原名叫潘。
又到中秋了,抱怨夕陽晚了。
明月初升,人間思念親人。
“半生漂泊異鄉,遠眺九頂山。”詩人從詩中的前兩句指出自己身在異鄉,“半生”,描寫了很久。詩人非常想念自己的家鄉,但由於種種原因,他不能回家,只能遙望巍峨聳立的九頂山。這是他家鄉的山。
“山後是香關,本名潘。”為什麽要看山?山的另壹邊是詩人的故鄉。而且詩人還進壹步說明詩人姓潘,更加突出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深眷戀。他雖然回不了老家,見不了親人,但誰能忘記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呢?家鄉的壹切都比什麽都親切,就像詩人說的“月亮是家鄉最亮的地方,它永遠伴隨著風雨無阻。”
“又到中秋了,抱怨夕陽晚了。”幾個字表現了這壹時刻。當中秋節來臨的時候,我不能回我的家鄉。我希望天快點黑下來,太陽快點落下,月亮快點升起,因為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它不僅會照亮我的心,還會照亮我的家鄉和我的親人。月亮代表童心,也代表詩人的無限思念。“暗怨”壹詞體現了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語重心長。
“明月幾時起,人間思念親人。”這八個字,提綱挈領,把全詩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把詩人個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變成了對全世界家鄉和親人的思念,表達了壹種整天在異鄉過中秋的中國人的感同身受。
至此,“中秋思想”不再是壹個人的思想,而是全世界人民的思想。這部《中秋之思》的作品,不再是《夕陽西下行色匆匆》的詩人潘的作品,而是壹部中華兒女和全世界華人尋根尋夢的佳作!在這個星球上,只要有中國人,只要有中國人,就會有壹種“明月幾時起,人間思念親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