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小學生的愛國故事

小學生的愛國故事

小學生的愛國故事:做中國人很光榮。

有英雄和懦夫,也有愛國者和叛徒。有些人雖然是中國人,但是認為中國處處不如外國,在外國人面前站不起來。他們甚至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著名抗日軍人吉鴻昌,對祖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挺身而出,帶領軍隊抵抗日本侵略。在外國人面前,他也表現出了英雄氣概。

有壹年,吉鴻昌被國民黨政府派往美國訪問。壹天,他給郵局寄了壹個包裹。美國壹個郵局工作人員聽說他來自中國,就笑著說:“中國?我對中國壹無所知!”吉鴻昌很生氣。但隨行的壹名使館工作人員對他說:“妳為什麽說妳是中國人?說日語,他對妳的態度會好壹點。”

吉鴻昌突然覺得受到了侮辱。他認為:中國是壹個文明古國,也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大國。為什麽連中國人都不敢談?他對大使館的人說:“作為中國公民,妳感到羞恥嗎?是不是不光彩?我認為作為壹個中國人是壹種巨大的榮譽!我誓死不做崇洋媚外的洋奴!”

他回到住處,找到壹個' re ',在上面寫下“我來自中國”的字樣,掛在胸前,出門從來不摘下。當美國人驚訝地盯著他看時,他非常自豪。

小學生的愛國故事: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樂”

宋朝有壹個非常高尚的政治家,名叫範仲淹。他從小就雄心勃勃,希望將來當治國安民的宰相,為國家做貢獻;或者當醫生,為人民治病救人。他對人說:“我願意做任何對人民和國家有益的事。”後來範仲淹做官,真的當了壹段時間宰相。他為官清正,非常

受到好評。有壹年,他去臺州做了壹個掌管儲鹽的小官。看到海水淹上岸,百姓苦不堪言,他提出修建海堤,並親自參與運土搗固。不料母親去世,他按要求回家悼念。但在家裏,他的心在海堤上,他壹直寫信幫忙。海堤建成後,當地人感謝他,稱之為龔凡堤。

幾年後,範仲淹在北京做官。看到不對的地方就批評,主持改革。結果得罪了人,幾次被貶,被趕出北京。但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任何崗位上都做出了成績。在他的壹生中,他用自己的財產辦了許多義村、田地和房屋來幫助窮人,還辦了壹些不收錢的學校讓窮人的孩子上學,而他自己的孩子卻連壹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有些人不理解他為什麽這麽做。他寫了壹篇文章叫《嶽陽樓記》,做了回答,說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也就是說,壹個愛國愛民的人,要願意在別人之前吃苦,在別人之後享受。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思想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小學生的愛國故事:民族尊嚴不可辱

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他們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主要是歐洲和美洲。雖然沒有自己的祖國,但猶太人是壹個很有凝聚力的民族。

偉大的德國詩人海涅是猶太人。他的詩充滿了愛國激情,但有些人對他有偏見,因為他是猶太人。有壹段時間,他經常在公開場合受到壹些無恥之徒的侮辱和攻擊。

壹天,在壹次聚會上,壹個心懷不軌的家夥對他說:“我要告訴妳壹件奇怪的事。我送了壹個島。這個島上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海涅看了他壹眼,平靜地說:“看來只有妳我去那個島,才能彌補這個缺陷!”

小學生的愛國故事: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古語有雲,“忠孝不能兩全”,“報效國家者,絕不會顧家”。這當然不是說報效國家就不能孝敬父母,照顧家庭,而是說當國家更需要自己的時候,妳應該能夠忘記大眾,甚至放棄個人和家庭的幸福。自古以來,能做到這壹點的人很多。

漢朝有個年輕的將軍叫霍去病。16歲參軍,跟隨叔父衛青到邊塞抗擊入侵的匈奴。雖然他很年輕,但他很勇敢,善於戰鬥。他能指揮數千騎兵和步兵,屢建奇功。有壹次,他率領壹萬精銳騎兵,深入敵後千裏,大敗敵軍。後來與衛青分兵,與匈奴決戰,終於擊退了敵人,消除了國家北部的外部威脅。漢武帝封功臣,讓他和衛青* * *壹起擔任大司馬統率國軍。

霍去病少年從軍,為國赴湯蹈火,卻不顧家,從不追求享樂。漢武帝為他建了府邸,給了優厚的待遇,但他說:“匈奴未滅,我如何照顧我的小家庭?”

霍去病病重去世,年僅24歲。他把自己短暫的壹生獻給了祖國,讓人民享受了和平。

小學生愛國故事:壹寸山河壹寸金

1840鴉片戰爭後,我國受外國侵略者欺淩,戰敗,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受盡屈辱。愛國者擔心失去他們的土地和人民的痛苦。清朝愛國官員黃遵憲寫過壹首詩,表達了這種感受:“壹寸山河壹寸金,■(kuā)割據勢力誰負責?杜甫再拜淚,精衛填海不休!”

在1894+65438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壹次次戰敗,中國的土地被日軍占領。黃遵憲始終關心著祖國的命運,他先後寫下了《為平壤悲傷》、《東溝之旅》、《旅順之旅》、《為威海哭泣》、《馬關筆記》、《臺灣省之旅》等許多詩篇。,描寫了戰爭的過程,歌頌了為國捐軀的英雄,痛斥了叛國投降的行為。在《臺灣省之行》中,他寫道:“城頭上擊鼓,滿天都是淚。日本人居然割臺灣省!”

在他心中,祖國的每壹寸土地都像金子壹樣珍貴;每失去壹塊地,就像割下自己的肉。他和他的祖國壹起受苦,但他沒有喪失信心。他還寫道:“四千多年的古國是古老的,我是完完全全的土著;誰主宰了二十世紀?是我的天啊!”

黃遵憲具有如此強烈的愛國情懷,能夠不畏強敵,在外交和改革事業中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巨大貢獻。

小學生的愛國故事:狼牙山五壯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易縣瑯琊山戰役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5位八路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壹首壯麗的詩篇。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1團7連6班班長,副班長、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余兵力,對隸屬於晉察冀邊區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了毀滅性的“掃蕩”。9月25日,約3500名日偽軍圍攻易縣西南的瑯琊山地區,企圖殲滅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1軍分區某部7連奉命掩護轉移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當撤離任務完成後,包括六班的馬寶玉在內的五名戰士被留下來擔任警衛的角色,以阻止和掩護全連的轉移。他們堅定沈著,利用有利地形,英勇反擊,擊退了日偽軍的多次進攻,陣亡90余人。第二天,為了不讓日偽發現連隊轉移方向,打了起來,撤退了,帶領日偽到了瑯琊山七排坨山頂。日偽軍誤以為咬了八路軍主力,於是發動猛攻。這五名士兵面對危險勇敢地戰鬥。子彈用盡後,他們用石頭還擊,壹直戰鬥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銷毀槍支,義無反顧地跳下幾十尺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和胡福才英勇就義;葛振林和宋學義被山腰上的樹枝掛住,幸免於難。

小學生的愛國故事:詹天佑修鐵路

清末,中國派出了第壹批留學生。他們都是青少年。有個叫詹天佑的男生,才12歲。他非常聰明,渴望學習,他決心為他的國家服務。後來工科畢業回國了。但是清政府不信任本地人才,比如修鐵路,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雖然很有才華,但也只能做助手。

1905年,北京到張家口要修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俄都在爭修,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位置,掌握了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相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稱如果中國不讓他們修,他們什麽都不提供。他們認為,沒有他們,中國人永遠也不可能建成這條鐵路。

清政府讓詹天佑當總工程師。有些人不信任他,說他不自量力,說他膽子大,勸他不要承擔這個難度很大的項目。詹天佑說:“如果京張鐵路失敗,不僅是我的不幸,也將給中國帶來巨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卻堅持自己做!”為了給中國人民爭壹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同吃同住在工地上,精心探索,大膽試驗,經過4年的艱苦努力,終於成功建成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第壹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願望。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看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對他表達了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