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古時候有個女人,思念遠方的丈夫,站在山上回不來了,卻化成了石頭,久久不歸。這個古老而動人的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這首詩所指的王宓位於安徽當塗縣西北部,在唐代屬於河州。這首詩的原註是“賀州郡樓對面”,可見劉禹錫任賀州刺史。
全詩緊扣題目,通篇只用了“王”二字。“王”字見過三次,詩詞也提拔過三次。《王夫之世》傳說中的壹兩句話是第壹層。“壹整天”的意思是從早到晚,從壹天到壹天的時間很長。可見“希望”的人是癡情的;“望夫”和“夫不歸”是女人化石的原因。“福”字反復使用,構成句中頂針,義轉音時,節奏輕松,韻腳悠揚。第二句重在“苦戀”二字,是“化為石頭,永不回頭”(王建《王夫之詩》),表現了女性對愛情的忠貞。“千年盼來”三句比“千年盼來夫君”更進壹步,王府石等山頂,風雨千年不動。──這大大凸顯了所愛的人的執著。“王福”的意思在這壹點上似乎已經淋漓盡致了。眾所周知,寫了幾千年,最後壹句突然出現了“第壹個希望”這個詞。這是意料之外的,也是享受的。因為“第壹個希望”的心情是最迫切的,寫久了就像第壹個希望壹樣,強烈地表現出相思的真誠和深刻。在這裏,“王”字第三次出現,把詩歌引向了壹個新的高度。三四句之間有遞進關系,但通過虛詞“已經”和“只是喜歡”的呼應,有壹種統壹感。
這首詩有深刻的含義。永貞變法失敗後,劉禹錫遭受政治打擊和迫害,長期流亡在遠州,對北京的思念壹直很迫切。這首詩通過吟詠王夫之來寄托這種感情,詩不在題中。同期有《溧陽故事集》七十韻,其中“望夫人化石,夢皇帝孫煥英”壹句,就是這首詩最好的註腳。這首詩的第壹個特點是風格比較純粹,意義比較深刻。
這首詩雖然寓意深刻,但語言樸實無華。“王”字有三贊,在重復字的過程中壹步步加深詩意。這種反復吟誦、突出主題的手法,生動地再現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含蓄地表達了他矢誌不渝的誌向。柳宗元《早年隨大宗師看山送友人進京》:“欲化千億,可望故鄉”與此詩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劉石“望故鄉”的意圖明顯,詩境刻意奇特;這首詩沒有直接寫出“望著故鄉”的意思,而是通過寫石頭人“望著丈夫”巧妙地傳達出來,用意深刻,有壹種樸素活潑的美。因此,陳師道稱贊它“笨拙而巧妙”。這是這首詩的另壹個特點。
綜上所述,可以說,這首詩體現了劉禹錫絕句的藝術優越性,能夠將深刻與簡單高度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