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壹詞註音fēnɡ sāo解釋風騷1 ①風指《詩經》中的國風,騷指屈原的《楚辭》,後被稱為文學。在文學界當領袖或者在某方面領先,就叫帶路。風騷2[fēngāo]指女性輕浮的行為:炫耀~。緣起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2、唐宗宋祖,略少風騷。——毛澤東《沁園春·雪》詩經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紀)約500年的詩歌;《楚辭》是中國第壹部文人寫的詩集。它們分別是先秦時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燦爛結晶,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因此,在中國文學史上,“風”和“騷”常常被並稱為“騷”。“風騷”也因此成為了文學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