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杜甫《春望》這首詩的背景是什麽

杜甫《春望》這首詩的背景是什麽

這是壹首五言詩,寫於唐肅宗去德的第二年(757年)。當時的長安被安史叛軍燒殺搶掠,處處荒涼。杜甫看到山河依舊破碎,江山依舊破敗,春日大地卻壹片荒涼。在這個逆境思鄉的時刻,他不禁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主義。國破家亡,親人離散,流離失所的殘酷現實。

全詩冷靜、真摯、自然,體現了詩人熱愛祖國、顧家眷眷的情懷。徐英培、周榮泉等現代人對這首詩的評價是:“意不直,景不暢,情濃而不浮,物豐而不雜,格律嚴謹而不刻板。”這個理論挺合適的。“家信壹條,抵得上千斤黃金”也是流傳千古的名言。

春天的樣子

唐·杜甫

長安失陷,國破,唯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森林茂密。

傷心之態,不禁淚流滿面,鳥語驚人,離愁恨。

戰爭持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十萬黃金。

惆悵纏繞,撓頭思索,越撓白發,幾乎插不上壹根發簪。

現代翻譯

都城已被攻破,僅存山川。

春天的長安城壹片荒涼,植被覆蓋。

為國家大事難過,看到漂亮的花就忍不住哭。

悲傷的離開,我害怕聽到委婉的鳥兒歌唱。

許多個月來,戰爭壹直持續,持續了很長時間。

家書珍貴,壹封信難得,足以抵萬兩黃金。

擔心白發,抓撓越來越少見,

少到連簪子都插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