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東城又高又長》
這首詩是詩人感情的跳動和變化,比喻形象也從城墻變成了回風秋草。
回風,壹股急速變化的風從地面盤旋而起,以如此強大的力量從遠處掃過,整個大地立刻被籠罩在壹片肅殺的空氣中。
但是“秋草綠”這個形象就有些難以理解了——郁郁蔥蔥的綠草本該是美好生活的象征,為什麽這裏會有壹種悲涼的氣氛?壹般認為枯萎的植被會引起人的悲傷,但也不壹定如此。
杜甫有詩《秋雨嘆息》說:
雨中百草爛秋,下壹步顏色鮮艷。
葉子上掛滿了樹枝和羽毛,無數的金錢花。
但是下面繼續說:
涼風吹得妳無比難受,怕妳以後難以獨立。
班中秀才頭壹片空白,清風聞香淚。
詩人流淚了,因為他擔心美好芬芳的生活很快會被毀掉。
李商隱有壹首關於蟬的詩:
哦,這最後破碎的吸氣,在綠色的冷漠的樹木中!。
詩人之所以悲傷,是因為草木無情,在蟬的悲鳴聲中依然那麽青翠繁茂。
詩人的感情是敏銳的,他們的悲傷有時是因為與未來的關聯,有時是因為當時場景的對比和反差,有時甚至是不合理的,純粹是壹種直接的感受。
秋草是綠的——妳不用考慮什麽理性的解釋,就是詩人看到郁郁蔥蔥的秋草在回風中搖擺,引起內心壹陣騷動,也就是所謂的:尋著心動,心也在顫抖。
南唐領袖李靖曾經戲謔地問馮延巳:吹壹池春水怎麽了?
這是壹個詩人無法直接回答的問題!
今天的筆記:
要理解每壹首詩,葉老師的模式是找出這首詩中的關鍵詞並加以解釋,然後引入壹些著名詩人的相關詩句,幫助解讀詩中的重要表述。壹邊閱讀,壹邊欣賞,壹邊感受,壹邊體驗。
不知不覺,人就上癮了。讀書使人美麗而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