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元年(220),曹丕登基稱帝魏文帝。曹丕放不下為皇太子而戰的經歷。他稱帝後,仍然對曹植懷恨在心,想辦法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故意陷害自己,卻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的悲憤中寫了壹首七步之內的詩。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寫的壹首詩。
原文:
煮過的豆子被當作湯,發酵成汁。
蜂蜜在壺下燃燒,豆子在壺中哭泣。
本是同根生,何必急著互炒。
翻譯:
煮豆子做豆湯。我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掉,留下豆汁做湯。豆莖在鍋下燒,豆子在鍋裏哭。豆子和豆莖最初生長在同壹個根上。豆莖怎麽能這麽急著折磨豆子?
擴展數據
詩歌欣賞
這首詩是用純比喻的方式寫的,語言簡單,意思明確,無需多做解釋。只需在個別詞句中稍加疏通,其意義不言而喻。
前四句描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燃豆現象。曹植用“豆”字比喻,“泣”字充分表達了災民的悲傷和痛苦。
第二句中的“豆豉”是指經過過濾、蒸煮制成調味汁的豆豉。“分”是指豆莖,曬幹後用作柴火。粉煮的是同根生的豆子。比喻兄弟太緊,自暴自棄,違背天道,自然不能接受。詩人巧妙的比喻和巧妙的語言,瞬間就脫口而出,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最後兩句表達了曹植內心的悲痛,明顯是在質疑曹丕:妳我是兄弟。妳為什麽這麽用力?千百年來,“本是同根生,何必相煎”成為人們勸其避免自相殘殺的常用語,可見這首詩在民間流傳甚廣。
這首詩以炒豆為比喻,控訴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語氣委婉而深沈,譏諷中有提醒和規勸。這壹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聰明,另壹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兄弟姐妹的殘忍。
這首詩的妙處在於比喻巧妙,意思明確。豆子和豆莖同根生,就像兄弟壹樣。豆莖燒起來,就在鍋裏煮豆子,“哭”。這個比喻很感人,很感人。這首詩以其貼切生動的比喻和清晰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千百年來讀者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