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肖像
司馬遷對離騷這個詞的解釋是“苦難”。因為他們比較貼近時代,所以這個解釋比較可信。《離騷》從整體上講述了作者個人的出生名經歷和誌向,將古代傳說、人物對話、自然與對美的追求、現實的困境和理想的美好巧妙地結合在壹起。詩歌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
在押韻詞方面,開創了楚辭的風格,與Xi押韻,用詞華麗,對後世的創作也產生了影響。句子結構和字數要求相對不受限制,突破了舊文學傳統的禁錮。反復使用“Xi”壹詞也是《離騷》的壹大個性,他巧妙地將思想、經歷、變化、神話和現實與各種修辭手法結合在壹起。這些也體現了屈原獨特的人格魅力,為後人在詩歌史上引發了壹股大膽創作富有個人情懷詩歌的新浪潮。
在內容上,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敘述過去和現狀。內容包括詩人本人的本名、經歷、政治抱負、苦悶以及對楚昏庸政治的憤怒。
後半部分描寫了對未來的憧憬,對真理的追求,表達了對英明政治的不懈追求和對人民的熱愛,甚至表達了為國捐軀的決心。
屈原的《九歌》是優秀詩人屈原的經典詩篇。這首詩是戰國時期詩歌的典型代表作,想象力天馬行空,文字華麗,讀來朗朗上口。
九歌舞臺照
屈原和李白是我國最好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的奔放灑脫不同,屈原的詩有時多了些悲涼,多了些憐惜,多了些柔情。
——九歌是這樣的。詩中講述了壹個多愁善感、憂郁的女鬼在山頂默默等待的故事。女鬼穿著漂亮精致的衣服,上面點綴著花朵,山間微風吹來,衣袖飄飄,香氣四溢。女鬼還畫了迷人的妝,嬌艷無比,像剛被露珠打過的花瓣。她從黑暗神秘的竹林深處走來,來到這高高的山頭。
山下有許多路人,山鬼耐心地看著每壹個人,等了很久卻還是沒有等到他的心上人。妳遲到了嗎?她討厭走得太慢,她討厭山路太陡太崎嶇。她滿懷仇恨地站在那裏,孤獨而淒涼,寂寞而孤獨。風吹著天邊的壹片片白雲,連白雲都成對地簇在壹起。
白雲已經變成了烏雲,山風越來越大,馬上就要下雨了,可我還是沒見到心上人。烏雲越來越密,世界壹片黑暗。大風吹來的樹葉嘎嘎作響,散落了女鬼美麗的妝容,讓她冷得瑟瑟發抖。她多麽希望自己的心上人在這壹刻出現,給她壹個寬闊的肩膀,為她遮風擋雨,驅走寒冷,給她溫暖。
大雨傾盆而下,夾雜著電閃雷鳴,天空和大地灰蒙蒙的,卻依然沒有心上人的蹤影。
屈原第壹代詩人屈原的壹生跌宕起伏,個人命運始終與國家安危系在壹起,以報效國家為終身目標。楚國滅亡了,屈原的生命也就結束了。他的《橘頌》可以說是他追求信仰的真實寫照。
屈原劇照
柑橘生於氣候溫暖的南方。如果強行移植到北方,果實又酸又澀,難以下咽。在屈原看來,這是陳皮對故土忠誠的表現。這種性格正是屈原壹生所追求的。他用柑橘來表明自己的立場。作為楚國的臣子,他擔心國家的危亡,在任何地方都不能改變自己的初衷。其實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紛爭不斷,很多士大夫在國內不受重視,轉而投靠其他與自己利益相同的君主。在這樣壹個混亂的時代,忠孝不如個人野心重要。
然而,屈原並不想隨波逐流。他把陳皮視為忠義的榜樣,通過事物表達自己的誌向,把陳皮視為自己的化身。因為他的強大,他永遠不會去其他國家,他對楚國的感情永遠不會消失。這既是他那壹代文人的性格,也是他在楚國貴族地位的最佳出路。當他的國家沒了,他的生活也沒了。就像柑橘壹樣,離開故土,失去賴以生存的養分,我還能懷念這個世界什麽?
無論屈原的結局如何,他的《橘頌》在文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開創了借物抒懷的先河,值得後人借鑒。
關於屈原的故事說起屈原,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投河報國的故事。其實他還有壹個同樣感人的故事。這是壹個關於愛情的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歲,正是年少無知的年紀。
屈原劇照
屈原每天早起讀書,讀累了就在晨曦中的田野裏散步。連續三天,每天他都能看到壹個小女孩背著壹個大竹籃,手裏拿著壹把鐮刀。小女孩右手拿著鐮刀迅速穿過雜草,左手接住,然後頭也不擡地扔進身後的竹籃裏。整個動作成熟老練,壹點也不馬虎。
但是,小女孩的臉壹點都不成熟。她的眼睛不大,嘴巴也不大。她看上去小巧精致,大約十三四歲。當屈原看著小女孩背著滿滿的竹籃消失在田野裏時,總有壹種失落感。好幾次,他想上去打個招呼,但都沒有鼓足勇氣。
又是壹個早晨。今天天氣不好,而且非常多雲。屈原壹走出門,就看到了那個小女孩。小女孩低著頭,全神貫註地割草。屈原在遠處靜靜地看著,忽然覺得默默看著也不錯。
烏雲很快積聚起來,然後下雨了。小女孩頭發壹下子濕了,無助地擡起頭。突然她看到了屈原所在的屋檐。她咧嘴壹笑,露出甜甜的笑容,飛快地跑向屋檐。
竹籃裏已經有很多草了,她想卸下來,但是有點困難。屈原急忙上前扶了壹把。
小女孩回了壹個和以前壹樣甜美的微笑,問,下雨了,妳為什麽不回家?
那是屈原第壹次聽到小女孩的聲音,那聲音直截了當,清脆悅耳,像田野裏無拘無束的風。屈原支支吾吾地說,我回家沒事幹。現在…我正看著妳割草。
小女孩說,嗯,割草很累。有什麽好看的?看看妳的裙子。妳很少幹農活,對嗎?
屈原點點頭。
小女孩低頭想了想,狡黠地壹笑:那妳幫我割草,我們壹起割。
還有什麽比這更幸福的呢?屈原搗蒜的時候點了點頭。
可惜的是,自從雨後分手後,屈原再也沒有見過這個小女孩。屈原天天在屋檐下等,小女孩再也沒有出現。很多人認為小女孩在雨後回家時出事了,但這只是猜測,具體原因誰也不知道。
後來,屈原根據這個悲傷的事件寫了壹首詩《九歌》。詩中的主人公也在等待他的心上人卻沒有到來,這大概是屈原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為什麽紀念屈原屈原出生於公元前278年,在汨羅江自盡。他是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名人層出不窮。為什麽要紀念屈原?
屈原的肖像
這壹是紀念他傑出的文學成就,二是紀念他高尚的品格。屈原的苦心孤詣的詩作開創了楚辭的風格,將賦、比、興巧妙地結合在壹起,把揭示事物、抒發思想感情發揮到了極致。屈原在楚懷王時代身居高位,曾經在朝廷上大出風頭。他骨子裏流淌著愛國的血液,把個人前途和國家命運緊緊聯系在壹起。他並不是因為被趕下臺而怨恨,而是因為自己可悲的個人處境而怨恨。他只想為楚國的強大出力。
屈原壹生經歷了三個君主,受到第二個君主楚懷王的高度重視。他能從當前歷史發展的高度預測未來的政治走向,主張富國抗秦。而計算準未來卻看不清當下的屈原,卻被其他勢力排擠,最終與楚懷王產生了芥蒂。即便如此,楚懷王死後,他對楚國皇族還是抱有期望,他不想把自己所有的本事都浪費掉。隨著他再次被流放,他的政治生命走到了盡頭。
無論屈原最後如何,他都是追求理想的正義和忠誠的化身,他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懷值得所有人敬佩。尤其是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他的可貴品格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