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學者對巴·布林貝克的評價

學者對巴·布林貝克的評價

巴蘇河:

蒙古族英雄史詩的詩學——蒙古族英雄史詩的詩學解讀

巴布林貝赫教授是當代著名的蒙古族詩人和詩學理論家。他不僅創作了許多傳世的詩歌,還出版了壹些詩學理論專著,如《探索者筆記》、《蒙古詩歌美學綱要》、《直覺詩學》等。他的《蒙古族英雄史詩詩學》是國家八五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本研究是第壹部從詩學角度系統研究蒙古族英雄史詩的學術力作。

在《蒙古族英雄史詩詩學》中,作者從文化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宗教學、表演藝術等學科的角度對蒙古族英雄史詩進行了立體全面的闡釋,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揭示了蒙古族英雄史詩的深刻內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探討蒙古族英雄史詩的特點。通過對不同部落和地區產生的經典的、有代表性的史詩作品的綜合分析,巴·布林貝克教授認為,獨創性、神聖性、規範性是蒙古族英雄史詩的共同特征。首要性主要是指與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產生相聯系的“婚姻”和“遠征”母題,與神話思維相聯系的人物組合以及宗教觀念中的拜物教、萬物有靈論和自然崇拜的痕跡;所謂神聖,主要是指史詩制作的神秘性(創作靈感)、傳承中的不變性、社會功能(祈福驅災)中蘊含的巫術表現和伴隨歌唱活動的儀式性;所謂標準化,主要是指人物類型化、故事情節風格化、描寫方法模式化。巴·布林貝克教授指出,蒙古族史詩形象地描述了“三界”(上、中、下)、時間、空間、方位、數量,表現了遊牧民族獨特的世界觀。在史詩中,正面人物的高貴與上界掛鉤,反面人物的醜陋與下界掛鉤。中界是他們生活和奮鬥的主要“場所”。交融性、形象性和模糊性是史詩時空觀的主要特征。

(2)闡釋蒙古族史詩中正面人物的基本性格,歸納出反面人物的三種基本形態:獸、鬼、人。認為人性與神性、* *性與個性、偉大與天真、誠實與殘忍的不同組合構成了蒙古族英雄史詩中正面人物的基本性格。反派的形象,尤其是蟒蛇古斯的形象,從外表到內心,從靈魂到肉體,從日常生活到環境,都充滿了“醜”的特質,具有很高的反審美價值。如果說蒙古史詩中的正面人物是人性與神性的統壹,蟒蛇古斯是人性與獸性的統壹,那麽只有英勇的坐騎馬才能被塑造成兼具獸性、人性與神性的藝術形象,可見蒙古人對馬的崇拜與神聖化。

(3)以文化變遷為參照系,動態觀察史詩的發展、變異和衰落。認為蒙古族英雄史詩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原始史詩階段、發達史詩階段和變體史詩階段。原始史詩反映了狩獵、遊牧經濟生活、氏族社會特征和原始宗教。發達的史詩基本上反映了遊牧經濟中薩滿教和佛教並存及其文化形態和宗教觀念,婚嫁運動的基本母題得到了進壹步的拓展,出現了新的母題。壹方面,變奏史詩(科爾沁史詩)繼承和保留了蒙古族英雄史詩的基本精神和母題;另壹方面,由於歷史發展、印藏佛教文化、農業文化的強烈影響,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作品結構、語言、詩歌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科爾沁史詩是在遊牧經濟向農業經濟過渡、薩滿教向佛教過渡中繁榮起來的。如果說威拉特史詩標誌著蒙古族英雄史詩的黃金時代和巔峰,科爾沁史詩則標誌著它的衰落和終結。

20世紀以來,國際著名的蒙古學家,如俄羅斯的符拉基米爾佐夫、德國的海西希、美國的波普、蒙古的謝·丹丁蘇倫、薄仁欽等都對蒙古史詩進行了研究,但各有側重,或對史詩的歷史文化背景進行分析,或對母題結構進行研究,或對史詩的形式進行探討,或對史詩的某壹方面進行分析歸納,分別代表了各自時代的水平,並有壹定的理論認識。然而,從廣義詩學的角度來把握和駕馭蒙古族英雄史詩的並不多見。巴·布林貝克教授的《蒙古族英雄史詩詩學》從蒙古族英雄史詩本身的特點出發,形成了自己的詩學體系,進壹步把蒙古族史詩研究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作者是內蒙古民族大學教授)

============================================================

陳剛龍:

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可與默爾·金斯基的神話詩學相媲美。

在中國史詩研究中,系統的詩學或美學壹直是壹個薄弱環節。巴·布林貝克教授的代表作《蒙古族英雄史詩詩學》正好填補了這壹空白,代表了蒙古族英雄史詩美學研究的世界領先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與梅勒·金斯基的《神話詩學》相媲美。

《蒙古英雄史詩詩學》全書300頁,分八章系統論述了蒙古英雄史詩的美學問題。第壹章“緒論”指出英雄史詩是特定歷史階段的文學現象,並總結出蒙古族英雄史詩的三個特點:原始性、神聖性和規範性。第二章“宇宙模式”從人類想象、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角度論述了構成蒙古史詩宇宙模式的時間、空間、數字三個概念。結合古代蒙古人的薩滿教和佛教,論述了史詩中的上、中、下三個境界,提出了史詩時空的混沌性、形象性和模糊性,提出了蒙古史詩時空的“詩性地理”概念。並從神話思維的角度探討了史詩中方向和數字的象征。第三章和第四章“黑白形象體系”論述了史詩英雄與蟒蛇古斯對立形象的美學特征,特別指出蟒蛇古斯形象開創和拓展了蒙古史詩的“惡美學”,這壹範疇對蒙古史詩美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第五章“駿馬意象”沿著前兩章的思路描繪了史詩中駿馬意象的審美歷程和歸宿。第六章“人與自然的神秘關系”指出了史詩中人與自然關系的三個層面:功利性、審美性和宗教性。指出理想化的自然描寫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擬人化的描寫表現了人與自然的類比;對超自然力量的描寫,表現了人與自然的擴張。這三種自然對應著人與自然關系的三個層次。第七章“文化變遷與史詩變異”對蒙古族史詩的發展進行了動態觀察,特別關註了變異史詩的審美特征及其不同的文化影響。第八章“意象詩體”從力量的渲染、色彩的對比、數字的神秘描寫三個方面論述了蒙古族英雄史詩崇高、模糊、神秘的意象、詩體和崇高的風格。該書以嚴謹的結構和詩意的語言,完美地勾勒出了蒙古英雄史詩的審美特征和蒙古民族通過史詩表現出來的審美歷程。

蒙古族英雄史詩的詩學因其嚴謹的結構和如詩般優美的敘事語言而引人入勝。作者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觀點,對今後蒙古族史詩的美學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在該書第八章中,作者提出:“如果母題是敘事文學的最小敘事單位,那麽我們就應該把意象看作是抒情文學的最小單位。由於蒙古族英雄史詩中既有敘事性又有抒情性,將情節母題與意象相結合,將為我們全面理解蒙古族英雄史詩的藝術整體性提供重要的研究途徑。”(作者是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教授)

============================================================

余明:

巴·布林貝克詩學研究(博士論文)

本文作者在全面總結前人對巴·布林別赫詩歌作品和詩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以巴·布林別赫的詩歌作品和詩歌理論為研究對象,結合對巴·布林別赫本人的訪談研究,穿插文本研究和比較分析,對巴·布林別赫的詩歌作品和詩歌理論進行了系統研究,展示了巴·布林別赫對蒙古詩學理論體系建設的傑出貢獻及其在理論界應有的學術地位。

巴布林北和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蒙古族詩人和詩學理論家,蒙古族詩學理論的學術帶頭人,第壹個系統地建立蒙古族詩學理論體系的學者。巴·布林貝克是壹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詩學理論研究者。他的詩歌理論體系在總結前人創作經驗的基礎上,從詩歌的理論屬性和外在因素出發,系統地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詩歌創作理論,是蒙古族詩歌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巴·布林伯希的蒙古詩學理論研究雖然沒有涵蓋蒙古民間文學用韻的全部類型,但在以蒙古文字用韻為基礎的詩學理論、蒙古英雄史詩的詩學理論和蒙古詩歌美學三個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因此,總結和梳理巴·布林貝克的詩學理論體系,對於蒙古詩學的研究和蒙古文學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

本文除引言外,由三部分組成。緒論全面總結和概括了前人對巴·布林貝克詩歌和詩學理論的研究。第壹部分,從詩歌的概念、基本形式、特點及其與政治、生活的關系等方面進行論述。,闡述了巴·布林貝克的觀點。第二部分對巴·布林貝克的詩歌創作理論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第三部分,具體而深入地論述了巴·布林貝克詩歌研究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個主要方面:壹是巴·布林貝克的詩歌研究始終堅持以蒙古族詩歌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巴·布林貝克對蒙古族英雄史詩詩學和蒙古族詩歌美學的研究填補了蒙古族史詩和詩歌美學研究的空白;第二,巴·布林貝克立足於自己的詩歌創作實踐進行總結。第三,巴·布林貝克在創作和研究中堅持科學的學術態度,發揚“拿來”精神,參考大量國內外前沿科研成果,把握理論動態,豐富理論體系,使其詩學理論不僅在蒙古詩學領域具有最高水平,在全國詩學理論界也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內蒙古大學2005年博士論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