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壹個國家的語言都不可能完全讀懂中國的詩詞之美。中國詩詞中的漢字,是其他國家唯壹不能用文字翻譯的“純文學”。對外國來說,中國的詩只是他們的“猜文化”,最多能大致翻譯壹下。因為中國的詩歌講究“言不盡,意不盡”。這種“意義無限”也是詩歌的魅力所在。在世界文學史上,中國的詩歌文學是唯壹不能用漢字以外的文字替代的“永恒的國學”。諾貝爾文學獎,漢字文學拿不了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只是虛名,莫言應該放棄這個獎。漢字文學趕不上諾貝爾文學獎。簡單來說,漢語成語不可能用其他語言表達全部意思,比如瓢潑大雨,怎麽翻譯?水瓢?把葫蘆切成兩半?漢字的多義性、多樣性、形聲字、引申、童嘉、諧音意義是其他文字無法替代的,引申意義在文字之外。外語怎麽翻譯的徹底?同音字呢?外語是翻譯成相反的範疇嗎?漢語的語序和語速。中國詩詞聲情部分的音韻和諧美(讀漢字之美),
大弦像雨壹樣哼唱,小弦像秘密壹樣低語。哼唱著,低語著——然後混合在壹起,就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進壹盤玉裏。
都說中國的詩是有聲有情的。第壹句——大弦“吵”,意為雨的“急”。什麽是噪音?這兩個詞獨立出現是無意的。在這裏,它們不僅僅是擬聲詞,更是四個最原始的琵琶演奏家壹起演奏,聲音急促而洪亮。外國人怎麽能讀懂這種感覺?小弦“切切”也是擬聲詞助詞,也是最基本的指法彈奏。最細的弦清脆如耳語,這段文字裏蘊含的感情是如此細膩。不翻譯這些細節,如何欣賞中國詩歌的情感張力?
杜甫的小屋被大風摧毀——安得有千萬間寬敞的樓房,極大地保護了天下窮人的壹切笑容,風雨如平靜的山。唉,突然看到眼前這房子,光是凍死我壹個人就夠了。
當我們讀到這最後壹句的時候,我們親眼看到了杜甫在哭泣。嗚呼(如嚎叫)!!這種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壹往無前的氣勢,所謂聲聲血淚!在讀詩的時候,我們會自動被這種逐漸加速的“聲情部”所感染,通過閱讀這些“咬牙切齒的音節”所發揮的淋漓盡致的漢字,對詩歌的聲情部有進壹步的了解。最後壹句叫出來!!音韻學的吸引力,這些切割音非常有力。試想壹下,這些詩詞翻譯成外文後音容笑貌還在嗎?還有這種低沈短促的咆哮嗎?如果不是,那詩歌的“感染力”呢?
國外對中國詩歌的審美壹直處於蒙昧時期。中國的詩是用音樂寫出來的,中國的詩是中國的純文學,中國的詩是除了漢字以外任何書面形式都無法替代的“國學”。
我看不懂外文唐詩的韻腳。所謂範文和中國的詩詞,形式上可以做到,但本質上很難做到統壹。因為沒有壹個國家的詩歌能在實質上與中國的詩歌相提並論。外國詩人的優秀作品很多,從形式到實質都與中國的詩歌不同。中國的詩是押韻的,句中有韻,腳中有韻。外國的詩,比如十四行詩,不壹定要在同壹個扣子裏。他們用“停頓”和“踏步”來達到聲音的和諧。它們在表達上比中國的詩要“自由”得多。
寒山子的詩在國外流傳,受到重視,在中國卻沒有。有人說他的詩像白話,像打油詩。我們認為,壹首真正的好詩,就是選詞,簡化文體,簡單,理性,有趣,純粹。有很多花裏胡哨的詩反復堆砌,卻壹點可讀性都沒有。我們不能把詩歌商業化,詩歌創作也不是賺錢的途徑。
為什麽詩人寫——我想到天地,沒有限制,沒有盡頭,我獨自壹人,眼淚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