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核心價值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核心價值

第壹,確立和落實語文課堂的核心價值,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

1.如何準確確定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陶行知說:“教育者也應該創造出值得他們崇拜的有創造性的理論和技術。活人的雕像與大理石的略有不同。如果刀法使用不當,可能會把所有圖像壹起毀掉;刀法用對了,就是點睛之筆。”精心選擇適合語文課堂教學的刀法,確立課堂的核心價值,是每壹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1)學習課程標準,確立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在2008年夏天的“聚焦課堂”培訓中,我體會到了學習課程標準的重要性。第壹天培訓結束後,我們小組交換了必修壹單元和必修三單元的教學目標。當時我們還設計了壹個很大氣的名字《英雄史詩》進行教學,但是在第壹個目標“讓學生進壹步掌握常用文言文內容詞的用法”之後,就被專家王老師制止了,他問,“。是在上壹節還是初中的基礎上?因為本單元是高中文言文第壹單元,常用文言文詞語有哪些常用標準?”我突然覺得思維很粗糙。說完了我認為自己最自豪的第三個目標“讓學生學習古代英雄的優良品質,培養他們高尚的節操。”鄭老師問:“妳怎麽定義英雄?在這個單元裏,蠟燭的力量是為國家去困難。我們立刻啞口無言。正好這壹次,我意識到我的教學真的很“自覺”,想“讓人眼前壹亮”,於是學了十多天。我真的成了學生,起早貪黑,回來後趕緊找了幾十本相關的書補了壹個暑假。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這壹課”和“這壹種”,我明白了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教什麽”比“怎麽教”更重要。我知道《孔雀東南飛》不能讓學生壹節課就討論“焦木為什麽不喜歡”的問題,而應該更註重這首詩中“賦”傳達感情的重要性,這樣才更有中國味。我理解《荷塘月色》不應該試圖去探究朱自清為什麽內心不寧靜,而是關註語言為什麽華麗。

(2)研究風格,確定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比如現代詩的教學:很多傳統的詩歌教學設計,大多是教學生背誦,然後欣賞,總結。學生學完壹個單元,不可能對這些類似的課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能“授之以漁”,所以必須改變過去那種教壹篇課文的低效教學方式。其實我們可以不研究文本,先研究現代詩歌需要學生學什麽。根據文本特點,我校語文組開設了第壹課《沁園春·長沙》講授新老詩歌的傳承,《雨巷》講授現代詩歌語言節奏的構成對情感表達的影響,《告別劍橋》講授意象的凈化與秩序及其與情感的關懷。我的保姆教學生理解詩歌的視覺表達...雖然現代詩歌的教學任務沒有完全覆蓋,但教學效果是非常真實的。學生們在這些務實的課堂上學會了舉壹反三,他們後來寫的新詩也匯成了壹部詩集,劃向了青春的深處,成為了孩子們對青春永恒的回憶。這樣有核心價值觀的教學設計,壹定會打動學生。

(3)研究文本,預設語文課堂的核心價值。

對文本的學習本身就是壹個極其復雜的認知過程,教師完全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去閱讀和誤讀。壹位老師在公開課上教張岱的《望湖亭雪》。他先用十分鐘介紹明末清初的時代背景(不壹定比歷史課講得好),然後挑出“狂”字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負責整篇文章,引導學生理解張岱的。別人說他賞花賞月,他卻賞雪。其實這位老師應該知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賞雪是壹件很平常的事情,關於“賞雪”的篇章數不勝數。就是所謂的“浪漫愛情”。真正顯示他癡心的是張岱賞雪的特殊時間。他在“三天大雪,鳥雀皆死”的情境中,靜靜體會大自然賦予壹個失意者的獨特感受。如果教師對文本所傳達的這樣的情感沒有深刻的理解,那麽學生理解作者獨特的精神世界也就成了壹句空話,基於這樣的核心價值觀的課堂也就沒有推廣的必要了。

所以老師壹定要學習課文,課堂教學允許有沒有落實的核心價值觀(沒有人能在45分鐘內面面俱到),但不能讓學生學到不正確的東西,這也包括不恰當的教學內容。

2.如何高效地向學生傳授壹堂課的核心價值?

(1)建立壹個“圖式”,類比應用學到的核心價值觀。

語文教學主要是重構學生語感的過程。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等人認為,兒童對外界影響的接受不是壹個被動的過程,而是壹個與環境主動互動的學習過程。語文課堂可以通過同化順應不斷調整、補充、豐富、修正、積累語言圖式感,從而內化知識,以課堂講授的課文為例,建立基本圖式,再通過拓展閱讀豐富圖式變體;通過練習寫作,構建了新的意義圖式。

比如《荷塘月色》可以用來教授現代抒情體的基本閱讀圖式,而《人生境界》可以探索學術論文的壹般閱讀圖式。學生要學會分類的概念,舉壹反三,才能達到高效率。

再比如:《我和地壇》第壹節課,有老師把核心價值觀定義為史鐵生與命運的抗爭,對母愛的懺悔等。當然也沒有什麽大錯。但如果能用壹句話說明道理,為什麽還要花那麽多時間去教?因此,我們不妨仔細閱讀文本。根據文本寫景抒情的文體特征,我們會發現“我”對地壇風光的三次描寫明顯選擇了三個時間段。“我”的心態不壹樣,對生活的理解境界也不壹樣,所以我描述的地毯式的風景明顯不壹樣。前面多是腐朽、荒涼、無意義,後面多是活潑、積極、有意義。也就是說,這門課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可以初步確定為抒情散文的作文特點。這就是分類的概念,構建的“圖式”可以轉移到同類文章的理解和寫作中。

(2)師生開展教學活動,有效傳遞本節課的核心價值觀。

老師的“集中化”,給學生充分灌溉的效果,肯定沒有師生合作探究那麽自然。例如,實現上述“我與地壇”教學目標的過程可以這樣設計:

第壹,讓學生發現摘抄文本的第1、3、6、8段是作家的意境,而第2、5、8段是關於地壇的風景特色,它們之間有必然的聯系;

②然後總結“景物色彩的變化”,即“作者對生活認識的變化”;

第三,提升為“類”的概念,這是抒情散文關於景物的* * *性質,即“景物由心生”,“壹切景物文字都是感傷的文字”

在這堂課上,學生不僅學會了抒情散文的閱讀方法,還找到了將這類散文寫成文案的基本路徑。

(3)研究教學方法,突出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

到了高中語文課,尤其是理科課,學生對語文課不太重視。比如在準備單元考試的過程中,大部分同學壹般不會在語文復習上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有些考生還是想拿高分,所以會提前做好聽寫和作文材料的小抄。如果這個時候被叫停,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只是完成了誠信教育。然而,壹位語文老師用自己的智慧想出了這麽壹個絕妙的主意——他讓全班同學用壹張A4紙備考,單元考試時可以帶進來。於是同學們開始陸續翻看語文書和課堂筆記,筆記不全的開始借同學的總結,向老師請教壹些閱讀技巧,整理自己的成績單。考試的時候,大家的A4紙寫得密密麻麻。甚至連角落都沒有放過。其實這位老師就是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獨立高效地完成了單元復習的教學任務。後來大家語文都得了高分,老師讓學生總結自己復習備考的方法。很多同學恍然大悟,找到了有效的備考策略。可見,研究教學方法,合理刺激,是可以引導的。

二、研究內容

1,學生學習的需求

教案裏的答案真的那麽重要嗎?說練結合壹定要這麽平淡嗎?每次考試都要爭取第壹嗎?學生需要的絕不是這些。今天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基礎。學生需要的是有效學習的關鍵,而不僅僅是試卷上的分數。有壹個很普遍的教學現象:在小學的語文課上,孩子們發言熱情積極,在初中的很多課堂上都可以看到小手,但是高中的學生在語文課上舉手的情況卻很少見。為什麽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減弱了?我問過壹個學生,他說從四年級進重點班開始就討厭語文課。為了讓全班同學考試不出錯,他的語文老師規定寫難忘瞬間要寫“兒子”。六年級的時候,這個老師規定必須寫“申奧成功”,原本豐富聰明的語文變得沈悶無趣。這是因為有些老師單純追求排名,不顧語文的學科特點,不顧學生。

“互相學習”是老師可以借力的力量,也是來自他們的巨大壓力。比如我的學生對壹些名著的研究,對文本的理解,甚至對高考題目的研究,都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讓我感受到了不上進就被學生趕下講臺的危險。

2,考試的方向。

初中主要考“記憶力”,高中升上“理解力”。考試有五個功能:診斷、反饋、調整、激勵和引導。要充分發揮這些功能,就要研究現階段的課程標準,教與考要巧妙配合,教師也要研究考題。命題不算好題目,分數卻這麽簡單粗糙。需要逐壹研究題目與考點的關系以及設置題目的角度。

3.教師的教學技能

不要整天埋頭工作,想想為什麽要做這樣的工作!第壹境界的老師關註教職員工,第二境界的老師關註教材,第三境界的老師關註學生。學生的學習是主體,切不可急於求成。心理學上有這樣壹個實驗案例。當妳把錘子遞給孩子,他會把周圍的壹切都當成釘子。單壹的方法必然導致使用僵化,效果不佳。所以,必須從多方面真正讓學生“學會”。形成多種學習方法,學以致用。兒童的機械記憶能力優於成人,所以他們記住答案並不難。這樣教壹節課,上壹節課,看起來是立竿見影的,但是保持不了長久,學生不會改考題。這種教學方法的效果是“先快後慢”。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先慢後快”,好的方法不可能是教學生。換句話說,壹個好的語文老師必須教給學生既有“骨架”又有“血肉”的閱讀方法或寫作方法。

4.學校評估指標

目前,壹些校長的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出勤和排名的低水平上,因此學校教育的發展水平停滯不前。——Xi安教研室趙明老師直言,學校教育停滯不前的根源之壹在於校長管理水平低。學校評價方式應該告別傳統的單壹“評價”方式。可采用觀察法、問卷調查法、長期綜合評價法、建立成長記錄袋等方法。壹個好的評價不僅要反映教學結果,還要反映學生對這些結果的認知過程和後續效應,學生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橫向成長的軌跡以及教學活動與這些成長的關系。增加評價的激勵成分,減少評價教師帶來的功利性,更符合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

但是,在收集高效課堂案例的過程中,我也發現,教師對語文課堂核心價值的把握其實是千方百計,需要教育工作者認真分析或反思後再總結。總之,把握語文課的核心價值,需要教師從專業意識走向專業意識;落實語文課的核心價值,要用圖式和程序求效率;另外,還需要不斷的反思和學習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