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詩壇。她和同時代的北島、顧城、梁等人以不同於前人的詩風在中國詩壇掀起了壹股“朦朧詩”的浪潮。他們的詩歌改變了新詩如詞、近乎散文般的傳統特征,寓意深刻而不明顯,將詩歌的單壹意象變為多層次意象的疊加,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和闡述空間,使許多詩歌失去了傳統的鮮艷色彩,蒙上了壹層朦朧的氣氛。他們用模糊的詩歌表達了壹代人對國家命運的思考,以及對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細致思考和批判。
成就榮譽
詩歌《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入選江蘇教育出版社高壹語文必修九年級第三冊,《雙桅船》獲首屆全國優秀詩歌作品集獎,1993莊崇文文學獎。《真水無香》獲第六屆中國文學傳媒節“年度散文獎”。另外,《那顆星下——中學裏的壹件事》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語文課本的節選,準確地寫出了童年時代人們的心聲。
寫作特點
舒婷的詩是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敏感,如她對愛情的細膩感受和對人生苦難的體悟,充滿了浪漫主義和理想,對祖國、對生活、對愛情、對土地的熱愛是熱烈的、平和的、潛伏著激情的。她的詩歌善於運用隱喻、象征、聯想等藝術手段表達內心情感,在朦朧的氛圍中透露出理性的思考,是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的產物。
舒婷的詩歌有著明麗的意象和細致流暢的思維邏輯。在這方面,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大部分詩歌都采用隱喻、部分或整體象征,很少表達告白,所表達的意象有壹定的模糊性。
代表作品
流水線,女神峰,歌唱鳶尾花,壹種打法:《舒婷詩選》(詩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我很慚愧,父親》等。
性格評估
通過古典與現代的結合,簡約與優雅的結合,深入時代與生活的暗流,我找到了壹個我的人生體驗與群體情懷的結合,壹個能直觸社會與心理潮湧的結合點:現實的感傷,情感的追求,理想的訴求,清澈深邃的詩意境界,獨自傳達她靈魂的歌聲,被這首歌點亮的詩意人生——傳統的臉譜與現代氣質的完美融合,正常的寫法。
【延伸閱讀】
1969年,我和同時代的人壹起,把英語課本(我的大學夢)和普希金的詩裝進背包,隨著撕裂的哨聲,去了異鄉。站臺上和車廂裏傳來壹片哭聲。我凝視著遠山的輪廓,想著革命者十二月去流放的時候不會哭。我想在那裏讀完高爾基的《大學》。
生活不斷教會我純真。但是,這所人文大學給我的知識,遠比任何壹個有牌匾的學院都要多。
擠在破舊的寺廟裏,我聽過吉他憂郁的鄉愁;坐在月光下朦朧的沙屋裏,我和朋友唱著:“我的家在東北的松花江上”;躺在芬芳的稻草上,聽著遠處冷冷的狗叫聲,眼淚無聲地流淌...日子再苦,也有它無限的留戀。我和我的夥伴壹樣,有壹次從壹個山村走到另壹個山村,被知青分到了。所見所聞的故事,那些熟悉而遙遠的影子,在我記憶中的天空裏,密如繁星。我曾經發誓要寫壹些像艾蕪的“南方之旅”壹樣的東西,為犧牲的壹代人作證。
於是我拿起壹支筆。
——舒婷生平、書與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