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壹生積極進取,充滿反叛精神。他熱愛人民,追求美好理想,熱愛自由生活,鄙視權貴,反對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這是他思想的主流。但由於其生活的跌宕起伏,思想性格極其復雜矛盾,所以在失意、無法擺脫內心痛苦的時候,往往會流露出壹種孤獨、壓抑的情緒,縱情於酒,求仙出世。
李白的詩詞歌賦有990多首,奔放獨特。題材廣泛,內容復雜,描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它批判了上層貴族勢力的傲慢和腐朽,揭露了統治階級政治的黑暗腐敗,表現了鄙俗反抗權貴的反抗精神和反抗封建秩序束縛、追求自由的美好願望。
代表作有《蜀道難》、《三首歌》、《江》、《天目山夢裏行》、《白帝城初成》、胡歌等。《夢登天目山》是李白詩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義傑作。《白蒂城》也是李白精心雕刻的傑作。詩人以豪邁的氣勢和俊秀的筆法,抒發了遊江時的喜悅和暢快之情,被清代王譽為“唐代七大奇觀之首”。
李白的詩具有無與倫比的神奇藝術魅力。他坎坷的經歷、廣泛的閱讀和復雜的思想對他的詩歌創作影響很大。所以他的作品充滿了浪漫主義的特質,氣勢磅礴,格調高雅,喜歡借用神話傳說,天馬行空,想象力豐富。善用大膽的誇張和奇特的比喻,形象生動,內涵深刻。語言簡單、自然、明快、易懂。反對華麗辭藻,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的詩風,形式自由多變,給人壹種奔放灑脫,奔流千裏,激蕩人心的感覺。
作為盛唐第壹個代表作家,李白是當時作品最多、成就最高、聲望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歌是繼屈原之後中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的又壹高峰。他與杜甫等人共同推動並完成了陳子昂開創的詩歌革新大業,為唐詩的繁榮發展打開了新局面。他的作品成為中國詩歌史上輝煌的篇章,開創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黃金時代。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壹,與杜甫並稱為“杜麗”,對後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韓愈曾對他有很高的評價,說“杜麗文章在,火焰無窮”。他的成就對當時和後世的許多詩人、詞人都有很大的影響。李賀、李商隱、蘇軾、陸遊、辛棄疾、龔自珍等人成就卓著,皆受李白影響。陸遊:他說“六十年壹萬首”,至今仍有九千三百多首。
他的詩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壹個時期是從青春期到中年[46歲],時期最長但作品數量最少,約200部,因為陸遊對其早期作品進行了刪減和剔除。
第二期46-54歲,詩歌2400余首。這壹時期,由於軍旅生活的深入,詩風變得豪放壯闊,愛國思想進壹步增強。這壹時期詩歌創作的成熟和豐富奠定了他作為壹代文人的崇高地位。
第三期是從隱居故鄉到去世,現存詩6500首。數量大是因為他在晚年被淘汰了。這壹時期與農民接觸較多,官海跌宕起伏,年事已高,風格轉為清遠的田園風格和蒼涼的人生感覺。
白居易:現存詩近三千首,在唐代首屈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