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寫七言歌和五言詩,格調高,風格豪放。
李喬(約645-約714)
他的詩多為風月雨露,語言清新,氣質細膩,在當時非常有名。
何張之(659—約744年)
性格狂放,喜歡飲酒,尤其擅長寫山水詩和詠物詩。他的詩清新、通俗、有藝術性。
王之渙(688-742)
大部分內容描寫邊塞風光,表現出熱情進取的人生觀。
孟浩然(689-740)
他的詩以田園隱逸為主,詩風恬靜悠遠。
王翰
生性豪邁,能寫好詩,尤以寫邊塞詩著稱。
王長齡
他以寫邊塞詩聞名,抒情詩同樣膾炙人口。他的詩蒼勁有力,格調很高。
王偉
他的山水詩大多描寫空寂的自然風光,細致生動,韻味十足。
李珀
他的詩風格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暢自然,旋律和諧多變,極具藝術感染力。
高適
他熟悉邊塞風光和軍隊生活,詩歌多反映當時的邊塞形勢和士兵的疾苦。
杜甫
杜甫詩歌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全面反映了唐代社會由盛到衰的過程,贏得了“史詩”的美譽。他的詩歌題材多樣,種類豐富,風格深沈沈郁,語言耐人尋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杜甫被後人尊為“詩聖”。
孟郊
他的詩大多抒發了自己的委屈,傾訴了自己貧窮孤獨的感受,也反映了壹些民間疾苦。他善於用質樸深沈的詩風和凝練的語言描繪景物,抒發情感。
柳宗元
他的詩清新脫俗,擅長描寫自然風光。
賈島
早年曾多次試圖做學問,壹度出家為僧,所以他的詩大多描寫了蒼涼寂寞的意境。他寫詩註重遣詞造句,被譽為詩人。
張繼
他寫了許多關於旅遊的詩,擅長用簡單的方式寫自然風景。
張
擅長詩歌、繪畫、打鼓和吹笛子。詩歌多描寫隱居的閑散生活,風格清新自然。
陸倫
他的詩大多是送別和酬謝,也有壹些優美的山水詩。最被後人稱道的是他的反映邊塞生活的絕句。呂侖詩集的作者。
劉禹錫
晚年,他在朝廷做官。在他被貶期間,他寫了許多反映人民疾苦的詩。他善於從民歌中吸取營養,語言生動,風格清新,在唐詩中獨樹壹幟,對後世影響很大。
白居易
他的詩生動通俗,據說老太太都能聽懂。
沈李
但他對普通百姓還是很有同情心的,在很多詩歌中表現出對百姓貧苦生活的關心,這在封建社會的官員中是很少見的。
杜牧
他主張寫文章要“立意”,感受到了。他的詩抒情,清新,生動,尤其是七大奇跡。後人稱杜甫為“老杜”,杜牧為“小杜”。
李商隱
他的很多詩都在曲折中反映了這種心態。他的詩用詞優美,音調優美,富有象征性和浪漫色彩。他的抒情詩感傷朦朧,對後世影響很大。
羅茵
他生活在晚唐的大動亂中,對當時的社會黑暗不滿,所以他的詩多是諷刺性的。他的詩善於運用口語,在民間廣為流傳。
範仲淹
他的文章充滿政治內容,傳世詞只有五首,文風比較清正。
王安石
他的詩立意新穎,講究修辭技巧,喜歡用典,好議論。這首詩語言簡練,構思巧妙。
蘇軾
他的詩歌色彩斑斕,精致優美,藝術表現獨特。蘇軾善於配對。傳說有壹天他去莫幹山的廟裏參觀,廟裏的老和尚不認識他,所以顯得很疏忽。進門時,他只冷冷地哼了壹聲“坐”,勉強點了小和尚的“茶”。壹番交談後,老和尚發現這位來訪者談吐不凡,有點背景,便恭敬地說:“請坐!””大聲對小和尚喊道:“要茶了”。後來得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蘇軾,他壹反常態,鞠躬行禮,激動地打招呼:“請坐。”連忙吩咐小和尚:“去獻香茶”。蘇軾要走了,老和尚讓他給寺廟寫壹副對聯。蘇軾拿起筆,寫了起來。他寫的對聯是:請坐,請坐,請坐;茶,茶,茶。
李清照
她寫過詩,但流傳下來的不多。她的詩大多通過歷史典故來抒發感情,音調高昂,語言鏗鏘,與她婉約的詞風完全不同。
陸遊)
他的詩歌多表達政治願望,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豪放豪邁,表現出恢復國家統壹的強烈愛國熱情。
範成大
他晚年創作了大量特色鮮明的山水田園詩,充滿了對生活的激情,是宋代的優秀篇章。他擅長寫絕句,詩風清新優美,充滿生活氣息和藝術感染力。
楊萬裏
他的詩善於捕捉轉瞬即逝的事物的風景,富於新意,構思巧妙,樸實自然,被稱為“楊翟成體”。他壹生寫了兩萬多首詩,但流傳下來的不多。
朱熹
他的詩清新質樸,常常形象地蘊含哲理。
高定
他的詩擅長描寫自然風景。
王冕(
他的詩歌語言樸實,不拘壹格,在元詩中獨樹壹幟。
於謙
他的詩性氣質是正直而清晰的。著有《余蘇中集》。
鄭燮
他主張詩歌要面向現實生活,抒發真情實感,反對因循守舊,重復古人。他的詩大多描寫人民的疾苦,形象生動,語言生動,樸實自然。
袁枚
他的詩清晰流暢,清新靈動,絕句尤為精妙。
龔自珍
他的詩胸襟開闊,富於想象,充滿浪漫色彩,被譽為“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