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詩集”,是指周代的壹種政治制度或文化制度。這壹觀點主要來源於韓曙和何休的《公羊傳》中略有不同的觀點。班固認為古代有專門負責詩歌采錄的部門和官員,而何休對詩歌采錄的過程描述得非常具體,包括詩人的身份和詩歌采錄的方式。這種說法直到近代才受到懷疑。現當代人普遍懷疑先秦時期的采詩制度是否真的存在,認為現存的先秦典籍中找不到采詩的記載,典籍中也不可能記載如此系統、大規模的活動。因此認為所謂“采詩”是漢人根據漢代樂府制度對先秦制度的想象。然而,現代學者感到困惑的是,如果沒有收集詩歌的行為,這些詩歌如何集中起來?
當然,我們無法想象現在這些詩是如何濃縮的,想象總是沒有意義的。我個人的看法是,即使沒有這種采詩的方式和制度,在漫長的500年裏,也有很多渠道和方式可以收集到300多首詩,不必假設它采用了我們認為非常規範的收集方式和方法。其實,關於“采詩”的描述性想象,也和我們下面要討論的問題有關。
說明很早了,周朝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