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文學批評術語解釋:“知人論世”是什麽意思?

文學批評術語解釋:“知人論世”是什麽意思?

妳好!論中國古代文論的壹個概念和孟子提出的文學批評的原則和方法。出自孟子萬章:“頌他的詩,讀他的書,卻不知他是誰。”?是以其天下,是尚有。“孟子認為,文學作品與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和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因此,只有認識了人,論述了世界,也就是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寫作背景,才能客觀、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孟子的這壹原則對後世的文學批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歷代文學批評家自覺不自覺地遵循。清代章學誠在《石聞依桐文德》中說:“不了解古人的世界,就談不上古人的話。知天下,不知古人在何處,也談不上他們的著述。“知人論世,應該是第壹第二。在文學批評中,也要認識人,討論世界,才能對作品做出正確的評價。

成語知人論世

發音zh zhérén lün shì

解讀是指了解壹個人,研究他的背景。現在也指鑒定人品好壞,討論世事得失。

出處《孟子·萬章》:“不知能不能贊他的詩,讀他的書。”它基於它的世界。“附:通過認識人和評論世界來欣賞古詩

韓愈的《師說》壹直被認為是中國教育史上第壹篇專門論述“師道”的文章。但當我們聯系作品的社會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經歷來解讀《世說》時,會發現文章既論述了向老師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又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於向老師學習”的陋習,還踐行了韓愈古文運動的思想,這成為韓愈表達對現實看法的契機。

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也。”?是以其天下,是尚有。”“上”和“上”是壹樣的。尚友是好朋友,以古人為友。只有了解古人生活的時代和他們的人和經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和他們的作品。這種結合作者生活和時代背景來理解作品的方法,就是所謂的“知人論世”。它不僅是閱讀和欣賞文學作品的前提,也是壹種基本方法。從某種角度來說,“知人論世”是讀者打開文學作品殿堂的鑰匙。用好這把鑰匙,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欣賞詩歌的方法。

我們先來看韓愈的《晚春》:“壹草壹木知春來早歸,萬紫千紅爭方菲。華陽玉莢沒有才華和思維,只會解決漫天飛雪。”

這是壹幅有趣的素描。通過詩名可以知道,詩中描寫的是晚春的景象;重讀這首詩,眼前浮現出壹幅畫面:春回大地。似乎所有的草樹都發現了這個消息,都想留住她,都想盡了辦法去爭香,壹瞬間,繁花似錦。可笑的是,原本色香味俱全的柳絮和榆莢都不甘寂寞。他們來湊熱鬧,隨風起舞,變成了雪蠅。

如果妳不了解作者,妳會對詩歌中的“華陽玉圭”有各種各樣的理解。但當我們聯系作者韓愈和他的時代,答案就清楚了。就其生平與生活而言,韓愈既是“八代文學衰落”的主將,又是奇險詩派的開創者,充滿了勇氣。他可以無緣無故地欣賞“華陽宇莢”的勇氣。他除了在元和詩中獨樹壹幟外,還極力推崇當時被忽視的孟郊、賈島。這兩人的怪硬詩風在當時詩壇也是有別的,不也屬於“華陽玉圭”的範疇嗎?可見,韓愈對自己塑造的“花莢”形象並不壹定是不同情或諷刺的。甚至可以說,詩人借此鼓勵“沒有天賦”的人像“華陽魚莢”壹樣敢於創作。

可見,“知人論世”有助於我們在詩詞的字裏行間找到詩人跳動的心臟,有助於我們追尋逝去的歲月,真正感受到遠古的氣息。

我們再來看看歐陽修的《別楚》:“花濃而爛,柳淡而明。在妳喝啤酒花之前把它們送給我。我照例醉了,不教絲弦無聲。”

這首詩寫於李青八年(公元1048年)歐陽修任揚州知府,滁州鄉親為作者餞行之時。歐陽修在清五年(公元1045年)被貶為滁州太守,做了兩年多的地方官。我們會想起初中《醉翁亭記》裏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川”。山川之樂,人心之樂,屋中之酒也”魯修。聯系到詩中第三句“我如往常壹樣醉了”,讀者會會心壹笑。詩人的醉態不是悲傷和沮喪的醉態,而是驕傲和歡樂的醉態。

他樂觀豁達的情懷在這裏表露無疑。

從認識人和討論世界開始,回想過去歲月裏的絕世風華,才能領略到古文之美,才能真正感受到讀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