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和媽媽去了超市。
暑假,真的要沈浸在過度的睡眠和零食中,才不會浪費。雖然價格是在壹個落葉紛紛的秋天,但是我發現自己的體重增加了幾個百分點,成績下降了同樣的百分點,然後心情就像樹上掉下來的枯葉壹樣跌到了谷底。
很沒有懸念,又去了薯片櫃臺。懷著對施樂公司120的崇敬,我看著塞滿壹排櫃子的施樂薯片。壹張“熟悉而親切”的臉出現在我面前。停下來。有“陌生人”出現!我快步走過去,拿起這袋薯片。哈哈,新口味。毫不猶豫地放進購物車。
“又買薯片了,每次都是。妳什麽時候吃完的?每次買壹包新口味吃幾口就扔了。妳這個孩子,真不懂節約……”媽媽的聲音適時響起。
好像是。
每次看到壹種新的味道,我都會超級興奮,毫不猶豫地把它“請”回家,然後吃幾口後,毫無營養地把它“送出”家門,比如“施樂公司用外表欺騙忠實消費者”
相反,每次沒有新口味的時候,我都會帶著壹點遺憾拎著壹袋原味回家,然後不自覺地倒著吃,還會感嘆為什麽施樂公司的薯片越來越少了...
好像總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潛意識裏總認為會比原來的好,但有些東西最後往往是:最原始的才是最好的。
我總是繞了壹大圈才發現,原來的才是最真實、最本質、最美好的。但是,最初往往是最簡單直白的,簡單到仿佛觸手可及,不會讓人太在意去追求。我們總是喜歡追逐那些新奇的,外表華麗的東西。也許這是人類對美的渴望和占有欲最本能的表現。但我不知道,有時候他們可能只是換了調料,換了薯片的原包裝。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
唯壹不同的是,原來的薯片會壹直在貨架上等著妳去買,而生活不會。
城市裏的每壹天,都有很多人起早貪黑的努力工作,想著怎麽多賺錢。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把金錢等同於名利。然而,工作賺錢的目的是什麽?為了以後過上好日子,為了老了能享受生活。
是不是很有意思?享受生活壹定是在未來,老了以後,建立在金錢這個堅實的基石上。
為什麽不是現在?只要帶著壹顆平和的心,放慢腳步,就能享受生活,看到生活的美好。為什麽我們對美的定義如此寬泛,對美的理解卻如此狹隘?生活的美好可以是華麗的別墅,也可以是風吹來時為妳披上的外衣;生活的美好可以是壹輛豪華跑車,也可以是爬山時助妳壹臂之力的壹只手;生活的美好,可以是印在彩紙上的毛主席畫像,也可以是母親的囑托,父親的壹個背影。生命本身是美麗的,美麗而原始,美麗而自然,就像壹滴水,壹株草,壹聲鳥鳴,壹絲晨霧,壹縷陽光...
為什麽要等到滿嘴假牙,肚子裏全是器官,才能享受如此原始簡單的生活?這麽純粹的美,為什麽要等到唾手可得,無處可尋的時候?
可能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壹樣。
也許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我這種沒經歷過所謂“苦日子”的人才會說出來。
至少現在,我想體驗壹下原來的生活。
試題分析:此作文題目有內涵、有韻味、有品位;能與時俱進,但對初中生來說很難。那麽如何打開思維呢?
寫作之前,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即“寫什麽”、“為什麽寫”、“怎麽寫”。任何文章都不例外。
首先是考察文章“寫什麽”的問題,即寫作內容。我們用“提問法”來說清楚。“提問”是指當妳看到壹個話題時,妳把自己當成壹個讀者,依次提出妳想得到答案的問題,邊問邊回答。當所有的謎題都解開了,寫作內容也就了然於心了。
首先是“什麽”的問題。包括兩個方面:壹是“什麽是原味”,即說明題目的意思;提示裏已經給了我們幾個解釋,所以我覺得原味也是指“自然、樸素自然、不做作”,也是指“原生態”,也是指“不被金錢、名利汙染”等等。二是“原創什麽”。通過厘清“原味”的含義,可以尋求其外延,即“什麽是原味”。這就是選材的拓展。可以是原創的,不加修飾的物品,比如奶奶做的彩線,爺爺做的木劍等。,體現了簡單愛情的美好;可以是原始的生活方式——沒有交通,簡單的古城或鄉村生活,體現壹種簡單的生活態度。原始情緒,比如不加掩飾的憤怒;公開批評;公開道歉等。,體現人的真誠;可以是原生態的傳統民俗,可以是原生態的文化,體現了壹種現代社會不沾銅臭味,不急功近利的美好堅持。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麽”,即為什麽要保留原味。
我們可以思考的第三個問題是如何對待或保持原味。
以上問題都壹壹問清楚了,思路也從“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逐漸轉變為“前途無量”。
接下來要搞清楚“為什麽寫”的問題,也就是搞清楚寫作的目的。所謂的寫作目的,就是妳想讓讀者得到什麽,或者妳通過這篇文章呼籲讀者去做什麽。有了明確的寫作目的,內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寫出有實用價值、思想深刻的文章。目的鎖定內容,限定重點。我覺得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主要是呼籲讀者珍惜、維護、追求原汁原味。
最後,應該構思怎麽寫的問題。作為話題作文,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壹種風格。這篇文章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寫成記敘文、議論文或者散文。
2.擬壹個好題目。話題作文的最低境界是以話題為題或擬出與話題無關的話題;第二種境界是把題目納入題目,這樣可以把題目縮小,不至於寫得含糊不清。比如原味的魅力,對原味的熱愛等等。第三種境界是看不到題目但包含題目意義或能引出題目的題目,如最美、味道最濃、繁華落盡等等。
3.拓寬觀念導向。比如這篇文章,可以寫“原味”消失帶來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