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壹語文第壹冊《明天的徒步》教學設計1確定目標的依據
學會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和實際生活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讀寫的欲望。
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書寫,註意書架結構。
教科書分析
《徒步明日》這首詩充滿童心,簡潔生動。短短三首詩,將孩子獨特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活動傳達得淋漓盡致,趣味盎然。三首詩都用了感嘆詞“啊”,重復三次,感情力度壹再增加。作品中沒有正面描寫徒步旅行,但讓人真切感受到壹個孩子對徒步旅行的向往和期待。教學重點:第壹節課學習“入睡”等11個新單詞。教學難點:正確閱讀課文,感受其中的感情。
學習情況分析
壹年級的孩子,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剛剛步入正規、正式的教育和學習。新的學習生活對孩子來說充滿了好奇和興趣,對壹切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輕,活躍,興奮,疲憊,分心!識字方面,很多學生在幼兒園接觸過壹些生詞和漢語拼音,但是發音不夠系統、規範、準確。個別學生在幼兒時期就已經認識了很多漢字,他們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大多數學生能認識幾個漢字。在書寫方面,有的同學能寫出人物的大致圖畫,但不能掌握人物的基本筆畫和架格結構,所以在田字格寫不出漂亮的字,有的同學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正確。在閱讀方面,有的同學借助拼音可以正確地閱讀課文,但有的同學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拼寫起來還是比較困難。學生閱讀困難的主要原因是識字太少。
教學目標
認識11“睡”“著著”等新詞,認識“目”“經”旁邊的前綴。
正確讀課文,讀句子的語氣。
正確寫出“天賦和悟性”這幾個字。
評估任務
通過老師的示範朗讀,學生的小組朗讀,學生的個別朗讀,流利地朗讀這首兒童詩。然後我會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明天去徒步的心情。
在田字格,把新生嬰兒送回家的方法教學生認識和書寫“天賦和理解”。最後,學生練習塗紅色以鞏固聯系。
教學過程
鏈接1
復查檢查
1.玩個遊戲:猜猜我是誰。
2.聽寫學過的生字“子”,老師點評。
(完成目標1)
復習檢查是低年級教學中非常紮實有效的教學方法,應該經常使用。
(評價目標1)
鏈接2
學習新部首
1,按姓名分段朗讀。
2、知縱心。
3.交流識字方法。
(完成目標1和2)
知道偏旁部首的意思,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類詞的意思。
(評價目標1)
鏈接3
閱讀和交談。
1,小組討論:“上壹節課,朋友們都覺得自己很大很能幹。然而,現在他覺得自己很渺小。這是怎麽回事?”
2.指導朗讀
讀兒歌《大還是小》
(完成目標2)
結合生活實例,將學生帶入文本,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借助句型,引導學生說出感受。
(評價目標2)
鏈接4
對比朗讀
1.大聲朗讀最後兩段。
2.學生交流:什麽時候妳希望自己還那麽小,不要長大?
3、5、6自然段連續朗讀,從表情、音級變化反映對比朗讀。
(完成目標3)
兒歌是壹種受低年級學生歡迎的形式,既能復述課文,又能放松緊張的學習。
(評價目標3)
鏈接5
寫作指導
1,展示“自我,衣服”,學生觀察。
2.範老師在寫道。學生練習
3.反饋評估
(完成目標1)
通過反復鞏固聯系,熟悉掌握和寫作。
(評價目標1)
無論大小。
巨大的獨立性和自豪感
小需求、幫助、依賴
高壹語文上冊《徒步明天》的教學設計。2同學們,明天老師帶妳們出去壹天。妳明天可以去郊遊。妳是什麽心情?今天我們要學習壹首詩《明日徒步》,來表達這種激動和興奮。
教學目標:
1,能識別11新詞和1部首“項”。能寫四個新字:“才、懂、似、學”。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
能識別和書寫新單詞。
第壹類
首先,說明主題,介紹新課
1,老師:同學們,明天老師帶妳們出去壹天。妳明天可以去郊遊。妳是什麽心情?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壹首詩《明天徒步》,來表達這種興奮和激動。
3.“徒步旅行”是什麽意思?
第二,獨立素養
1.聽老師的範文朗讀,圈出生字。
2.自由正確地朗讀課文。
3、自由識字,口語構詞。
4.分組交流識字方法。
5,逐個交流識字。
6.用各種方法閱讀課文。
第三,朗讀課文,鞏固識字。
1,老師讀課文鞏固識字。
2.自由朗讀課文,發音正確,句子讀得流利。
3.全班同學都流利地朗讀了這篇課文。
第四,測識字,全班總結
1,顯示文字,檢測識字。
不能在海裏睡覺,老師。真正的黎明同學在哪裏?
2.妳從這節課上學到了什麽?
第二節課
首先,復習和介紹新課
1,檢測識字。(課件演示)
2.全班壹起動情地讀課文。
第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全班分成三組,每組讀壹首短詩。
2.妳覺得這首詩裏什麽比較有意思?說說妳的理由。
3.詩中的孩子明天要去遠足。他為什麽睡不著?
4.妳有過這樣的心情嗎?練習口語。
5.用各種方法讀詩,直到妳能背誦為止。
第三,練習口語,深入理解
1,課件展示,學生練習口語。
我和()去了(),玩了(),心情()。
2.分組朗讀,全班朗讀,背誦。
第四,寫生詞,練鞏固
1,展示要求妳寫的“才、懂、似、學”四個字,認字,構詞。
2.全班交流了四個新單詞的筆順和書寫時應註意的問題。
3、讓學生認真寫,教師巡視指導。
五、課堂總結、作業布置
1.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麽?
2.作業:抄寫新單詞。
壹年級語文上冊《徒步明天》教學設計3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能認11個新單詞,能寫4個新單詞。
2、會認“穆”1部首。
3.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正確讀出發音。
4.帶著感情讀課文,註意音調的起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自然的向往和熱愛,讓學生渴望了解和探索自然。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讓學生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教學時間2小時
第壹類
教學過程中的教師註解
壹,對話導入
1,老師:同學們,現在是什麽季節?(秋天)那麽妳和妳的家人在秋天做了什麽活動呢?(爬山,賞菊)活動前爸爸媽媽做了哪些準備活動?
2.老師:有壹群小朋友,他們明天也要去秋遊——徒步旅行。妳知道徒步旅行意味著什麽嗎?(遠行)
3.老師:走!我們悄悄地去看看他們現在在幹什麽!
二,對文本的初步閱讀,整體感知
1,老師:噓,我們悄悄打開課本,看看明天要去遠足的同學在幹什麽。
2.多麽有趣的文字啊!自己大聲朗讀。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可以向拼音朋友求助。給課文中的新單詞畫壹張圖!
3.誰想給大家讀課文?(學生自由舉手,點名讀)真的很好。我還是想聽。我們壹起讀它好嗎?(全班壹起讀課文)
第三,開動腦筋,獨立閱讀
1,看拼音讀單詞。(顯示關鍵詞)
2、分類識字:
(1)“才”和“白”單字,註意筆順。
(2)哪些“好朋友”是“明”和“德”?
3.指導學生學習新單詞,練習組合單詞。
第二節課
教學過程中的教師註解
第壹,下海學習,復習舊知識。
老師:同學們,課文中散落著許多美麗的“貝殼”。妳見過他們嗎?(展示“學習從海裏撿貝殼”。)誰能帶著感情讀給大家聽?
2.鼓勵學生舉手自由朗讀課文,鞏固生詞。
第二,學習詩歌
1,讓學生自由讀詩。
2、展示第壹節,女生朗讀。思考問題:
(1)有壹個孩子,徒步旅行前輾轉反側睡不著。為什麽?
(2)哪句話最能理解孩子焦慮的心情?
(3)妳有過這樣的心情嗎?告訴所有人。讓學生舉手自由說。)
3、老師指示朗讀“翻過來,唉——睡不著。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師說的那麽五彩繽紛嗎?”“翻個身,唉,睡不著。那個地方的雲真的像同學說的那麽白那麽軟嗎?”讀了好奇的語氣。
4.請孩子們自由閱讀。女生讀第壹節,男生讀第二節,第三節壹起讀。
教學板書
我們明天將去遠足。
不能睡在海裏——各種顏色
雲-白色和柔軟
壹年級語文上冊《徒步明天》教學設計4教學目標
壹.知識和技能
1.認識11個生詞和壹個偏旁部首,能寫4個單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孩子們的興奮和期待。
二、流程和方法
通過朗讀來感受孩子們的興奮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第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徒步旅行的樂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帶著感情讀課文,學習這節課的新單詞。
教學困難
體會文字的情感,熱愛自然。
教學方法
通信方法、讀取方法和數據補充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班級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首先,有趣的教程
1.同學們,秋天來了。天氣晴朗,景色宜人。妳和妳的家人壹起旅行過嗎?如果明天
妳覺得去郊遊怎麽樣?妳會怎麽想?
2.有這樣壹個孩子,和妳壹樣,出門前充滿期待。今天,讓我們學習“明天徒步旅行”這壹課,了解和感受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寫在黑板上)我們明天去遠足(壹起讀題目)
第二,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閱讀,學生認真聽講,註意不熟悉的單詞。
2.學生借助拼音自學課文,邊讀邊畫出本課生詞。
3.學習新單詞。給我看帶聲音的新單詞:
睡在海裏真的很老嗎,石亮
(1)學生可以自由閱讀生詞。
(2)訓練閱讀生詞,集體糾正。
(3)同桌互查生詞。
(4)發音讀生詞。
(註:“亮”為三音節節,“眠、師、師”為吐舌音。)
過渡:接下來,讓我們為新單詞找壹個朋友。妳知道課文中有生詞的單詞嗎?
睡吧,那邊,海,真的,老師,老師,真的,什麽,亮。
4.學習話題。
(1)什麽是徒步旅行?
徒步旅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散步,而是“長途跋涉”。在本課中是指外出遊玩的休閑活動。)
(2)看完題目妳有什麽疑問?學生回答,老師總結。
(比如小作者要去哪裏?他在遠處要做什麽?)
過渡:接下來,我們進入課文,仔細閱讀。讓我們壹起走進課文,了解孩子們在徒步旅行前的感受。
第三,精讀理解
1,文本閱讀,初讀感悟。
(1)課件展示相關圖片和文字,邊聽文字邊觀察。
(2)詩中有多少小節?妳們分別說了什麽?
(三節。第壹節:孩子們在徒步旅行的前壹天興奮得睡不著覺,期待看到五彩繽紛的大海;第二節:孩子睡不著,期待看到白雲;第三節:孩子睡不著,希望快點亮。)
(3)學生大聲朗讀,重新整體感知課文。
(4)點名朗讀,師生評價發音。
2.學習第壹部分。
(1)課件展示海的畫面,點名讀這壹段,師生評價。
(2)思考:遠足的前壹天晚上,小作者發生了什麽?(睡不著)小作者睡不著。他想到了什麽?(那個地方的海)
(3)那個地方的海怎麽樣?老師展示大海的圖片並觀察它們。海水有什麽顏色?
(綠色、藍色、黑色)
老師補充資料:綠色海水是指鹽分濃度高,海水中有微小的綠色植物,被陽光向四面八方照射後呈現綠色;藍色多為天空反射的藍色,海水含鹽濃度小,所以妳看到的是藍色。另外,不同角度看到的顏色也不壹樣。
(4)妳也可以體會壹下這個孩子的心情。懷著激動和期待的心情閱讀這壹部分。註意說話要慢。
3.學習第二節。
(1)課件展示白雲圖片,點名讀這壹段,師生評價。
(2)孩子睡不著。他在想什麽?
他想知道雲是否會如此潔白柔軟。)
(3)“白”是什麽意思?(很白。)什麽叫“柔軟”?
手感柔軟舒適。)
(4)作者對同學的話是什麽態度?(懷疑,不相信...)妳看到哪個詞了?
(真的)
(5)課件顯示了許多白雲。漂亮嗎?妳覺得現在那個地方的雲怎麽樣?
(漂亮,白色...)
(6)引導帶著感情讀完這壹段。
4.學習第三節。
(1)課件最後壹節,取名閱讀,師生評價。
(2)孩子為什麽盼望黎明?
妳可以看到孩子們對徒步旅行的期待,他們渴望明天快點到來。)
(3)妳認為孩子們此時的感受是什麽?
(焦慮又無奈。)
(4)現在試著讀出他的焦慮和無奈。
5.老師總結:自然界有很多奇妙的風景。讓我們繼續享受美麗的大自然吧。(展示圖片)
6.指導“才、懂、似、學”的寫作
(1)學生觀察田字·格裏的筆跡,並壹起討論筆畫位置。
(2)教師寫生詞。
(3)塗紅、書寫、巡視指導。
7、課堂總結:
孩子們,這首詩通過描寫孩子們在徒步旅行前夕興奮得睡不著覺,盼望著黎明的到來,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興奮、期待和向往。
第四,總結拓展
1.同學們,學完這壹課,妳們收獲了什麽?
(1)學習了這節課的生詞,進壹步激發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
(2)感受小作者的激動,體會詩歌的美。
2.課堂練習
比較和組合單詞。
同(* * *同)亮(亮)
渴望月亮。
我可以寫同義詞。
顏色-(彩色)
白色-(白雪公主)
軟-(軟和)
動詞 (verb的縮寫)分配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妳有哪些睡不著的經歷?
教學反思
《徒步明天》是人教版壹年級上冊的壹首詩。這首童謠通過寫孩子們在徒步旅行前夕興奮得睡不著覺,來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興奮、期待和向往。
這首小詩著重描寫了小作者的心情。因此,在教學中要抓住“睡不著”這個主題,引導學生找出睡不著的原因。然後就是對大自然的無限向往。同時,在理解小作者心情的基礎上,引導他帶著情緒大聲朗讀,加深他對這種情緒的體驗。
高壹語文上冊《徒步明天》教學設計5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新單詞,如“睡”“坐”,認識下壹個單詞。
2.正確讀課文,讀句子的語氣。
3.正確寫出“天賦和悟性”這幾個字。
教學準備:新單詞卡和課件
教學過程:
壹,對話導入
1.問題:同學們,妳們有沒有晚上睡不著的時候?為什麽睡不著?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喚起他們的相似感受,拉近與文本的距離。
2.給我看題目:我們明天去遠足。
要求學生以連貫的方式閱讀主題。
老師:猜猜,什麽是“徒步旅行”?
3.問題:壹個孩子晚上睡不著,因為她明天要去遠足。猜猜她是什麽心情?
第二,第壹次讀課文
1.老師示範閱讀,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和魅力。
2.學生自由練習閱讀。
要求:借助拼音正確讀出,遇到不認識的字圈要多讀幾遍。
3.分段點名閱讀,及時糾正閱讀中發現的問題。
4.學習本課的新單詞。
(1)出示妳的字卡:
海老師和同學在黎明。
練習閱讀。
然後分別用“大海,老師,同學”說話。
用“亮”來展開文字。
(2)用輕聲展示單詞和句子,練習朗讀。
睡不著。真的嗎?什麽時候?
那個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師說的那樣,/那麽多顏色嗎?究竟什麽時候會天亮?
老師:給我演示壹下“睡覺”這個動作。我壹閉眼就睡著了。
知道“目的地”這個詞的旁邊。
展開,妳還知道有目的這個詞旁邊的詞嗎?
該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利用部首意義的特點,更好地理解漢字的意義。
老師:妳也可以用“妳”來問嗎?
5.練習自由讀詩。
第三,閱讀理解
1.正確流利地讀出名字。
2.交流:這首詩最有趣的部分是什麽?
預設1:不眠行動:翻身,翻身。
想想看:妳激動得睡不著,在床上翻來覆去。
默認嘆息“唉——”2:3次。學生們將用生動的表情表演嘆息。
這個長長的“尾巴”是什麽意思?嘆息的聲音很長。
回到第三節:“餵-/到底什麽時候天亮?”帶著表情讀,讀出“我”的心情。
設計意圖是圍繞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交流,從而激起他們說話的欲望。
第四,寫作指導
1.在田字格展示“蔡明”,觀察漢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師示範,學生練習。
3.反饋評估:
先展示優秀作品,評價與之前的寫作要求壹致;
展示壹些帶有典型問題的寫作,反饋後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