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著天上的明月,我都會想:這個時候有人在柵欄邊看月亮嗎?
滿月像壹面鏡子,掛在藍天上。我們都應該呆在鏡子裏。這面鏡子裏壹定有人。
寒夜看著鏡子,只覺得臉上寒光。面對清涼的月亮,我也有同感。
在海上,在山上,在花園裏,在街道上,有時在寧靜的夜晚,我獨自站在城市的高臺上。我看明月的時候,總覺得有寒光和冷空氣入侵我的身體。壹個冬夜的深夜,站在壹個小院子裏,看到結霜的地面上的月光,覺得衣服上結了壹層厚厚的霜。
的確,月光很冷。我知道死亡的行星不會釋放熱量。月亮的光是死亡之光。但是為什麽會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呢?那個吃了長生不老藥的美女能讓這個死氣沈沈的星球重生嗎?或者她在鏡子裏看到了某人臉。
擴展數據
巴金(1904 165438+10月25日—2005年65438+10月17),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筆名裴淦、極樂、黑浪、春風,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和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
巴金1904 11出生於四川成都的壹個封建官僚家庭。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65438年至0923年,巴金離家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學,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後寫的《隨想錄》樸實真摯,充滿了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因此巴金被譽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