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生活中有高光的詩歌

生活中有高光的詩歌

男人們鐵了心要走出魁關,不消滅日奴,絕不回來。沒必要把自己的骨頭埋在桑田裏,人生處處都是青山。

八年抗戰,300萬川軍出川抗擊日本侵略,死傷64萬余人,無論是參戰人數還是犧牲慘烈程度,均居全國之首!

壹、300萬川軍出川抗戰。

8月25日,《致四川康軍民的報告》發出,號召四川軍民為抗戰作出巨大犧牲:“在全國抗戰已經展開的時候,四川人民所應承擔的責任,比其他省份尤其重要!川軍將領紛紛誌願抗戰。

9月5日,1937,成都少城公園人山人海,彩旗飄揚。四川省各界人民正在為在四川抗擊敵人的戰士送行。

“此行決心為國報仇,為民族爭光。失敗了就死定了,再也回不了四川了!”“男人是鐵了心要離開魁關的,不消滅日本奴隸,絕不罷休。沒必要把他們的骨頭埋在桑園裏。人生處處有青山!”。頗有送別之禮,少城公園數萬軍民淚流滿面,掌聲如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川軍7個集團軍連同1個軍1個師1個旅開赴抗戰前線浴血奮戰。此後八年,四川提供了近300萬兵力充實前線部隊!川軍傷亡64萬余人。

72歲的新津縣愛國模範高對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他動員四個兒子中的三個參軍抗日,只留下三兒子高廣田在家做小生意,維持壹家六口的生活。

安縣的“模範父親”王成,把自己自願上戰場的兒子王建堂送得熱淚盈眶:他送給兒子的是壹面“死亡”旗!他在白布旗中間寫了壹個大字“死”。旗的左側寫著:“國難當頭,日寇兇殘。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想服務,但我太老了。還好我有事,我主動請纓。給壹面旗子,並壹直帶在身邊。受傷時擦血,死後包裹自己。去吧,別忘了妳的職責!”

1943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軍委命令四川在1個月內征召4.5萬名優秀知識分子當兵,飛赴印度、緬甸補充遠征軍。四川無數中學生和公職人員熱情“請參軍”,很快就有4萬多人上了前線。

第二,川軍傷亡64萬余人。

日軍裝備精良、兇殘無比的“武士道”在當時是壹種極大的震撼。但在川軍中,從將軍到士兵,無數人在出川前提前立下遺囑,誓死報國。

1937 10 6月15,劉向被任命為第七戰區司令,他說:“過去多年內戰,我名譽掃地。今天,我為我的國家服務。我在後方怎麽活?”

帶病出征的劉翔,在抗戰前線患胃病吐血。1938年10月20日,劉翔去世,享年48歲。他臨終前留下遺囑,並沒有他的話那麽私人:“抗戰永固,即只要敵人不退兵,川軍誓還鄉!”

劉翔倡導抗戰、帶病外出的壯舉,為他的晚年寫下了最光輝的壹筆。

內戰時,川軍很多人都是“打兩槍”(破槍和鴉片煙管),被認為是當時中國“最壞的軍隊”,“不堪壹擊”...但就是這樣壹支軍隊,在“抗日救國”的鼓舞下,出川後軍紀嚴明,很受全國人民歡迎。八年抗戰期間,川軍占領了全國十分之二左右,打了無數次慘烈的戰役,付出了最慘烈的犧牲!

川軍廣大將士“不把日寇趕出國門,就絕不能生存”,感人肺腑的事例數不勝數。八年抗戰,川軍為挽救國家危亡,抗擊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犧牲。據何統計,四川軍民死傷人數約為全國抗日軍隊的十分之二,即死亡263991人,受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計64萬余人,居全國之首!

三、後方人民* * *走向國難

八年抗戰已經很久了。由於四川“大後方”是“首都”所在地,負擔巨大。在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期,據估計,四川承擔了全國財政總支出的30%以上。戰時糧食匱乏,四川物價飛漲。從成都的1942到2月的1942再到10月的1943,壹月米價漲了三倍多,糧食、糖、鹽、火柴等。都是限量供應的。四川數千萬普通百姓在饑寒交迫中掙紮。

盡管困難重重,四川人民仍在加緊耕作和生產,支援前線。抗日軍隊穿的彈藥槍和制服主要是由工資微薄的四川工人日夜加班生產的。川江上袒胸露背的航運船夫,呼嘯著悲壯的川江號角聲,積極運送部隊、口糧、難民、軍需和民品。

據已公布的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各地捐款總額超過5億元。這錢是四川人民壹滴壹滴擠出來的血!這筆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戰。

日本人深知“中國大後方”四川的重要性。對四川的轟炸持續了六年多,四川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從我記事起,“跑警報”這幾個字就是我爸媽經常嘮叨的有KB味道的詞!

抗戰後期,盟軍加大了與中國空軍的合作。從1943到12,他們在成都周邊的新津、邛崍、彭山、廣漢、溫江、德陽等地新建或擴建了轟炸驅逐機場。工程龐大艱巨,* * *動員1.5萬農民工參與。

正是這些衣衫襤褸、饑腸轆轆的農民工,用長滿老繭的雙手和簡陋的原始工具,在半年時間裏,流血流汗,建成了機場。1944年6月6日,第壹批B29轟炸機從成都附近的機場起飛,飛過日本鋼鐵中心八幡,投下炸彈,八幡頓時變成了壹朵梅花。這就是從中國對日本本土的1遠程轟炸。今年年底,從成都附近機場起飛的B29飛機把鮑勃空投到日本及其占領的土地上。!!3623噸,讓日本法西斯膽戰心驚。

第四,抗戰精神將載入史冊。

當時,300萬川軍,穿著壹雙草鞋,背著壹件“舊袖子”,受四川父老的委托,邁步走向生死未蔔的前線。1944 7月7日,由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設計的抗日陣亡川軍將士紀念碑豎立在成都東門,市民通常稱之為“無名英雄銅像”。銅像是革命軍人,穿著短褲、綁腿、涼鞋,手持步槍,背著大刀、帽子、背包,俯身大步,擡頭看著前方出門沖鋒,威武的形態,早已為成都市民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