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蠻懷左·杜明》是宋代詩人姜夔的代表作。全詞洗盡鉛華,用優雅脫俗的語言描繪出壹幅淒涼空寂的畫面。筆法空靈,表情深沈綿長,聲調低沈婉約,有清朗蒼勁的氣勢,有落寞孤獨的感覺。既指責了金朝統治者掠奪戰爭造成的災難,又譴責了南宋的偏安政策,具有壹定的積極意義。
全詩如下:
淮左名都,竹溪是個好地方,初始旅途鞍少。春風後十英裏。所有的小麥都是綠色的。自從呼瑪去看了那條河,他就拋棄了池邊的樹,仍然討厭談論士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對的獎勵,現在看來,太重了,不足為奇。縱向來說,青樓夢雖好,但深情難。二十四橋還在,浪花搖曳,冷月無聲。看了橋邊的紅藥,妳就知道每年該為誰而活了。
翻譯如下:
揚州自古就是淮南東路上的壹座名城。有壹個著名的旅遊景點,竹溪亭。初到揚州,我下馬駐足。當年,熙熙攘攘的街道在春風綿延十裏,但現在蕎麥是綠色的,孤獨的。自從遊牧民族入侵長江流域,連廢棄的池塘和古樹都厭惡再提起那場可恨的戰爭。臨近黃昏的悲愴號角聲已經響起,回蕩在這個荒涼破碎的空城。
杜牧曾經用優美的詩句贊美妳,但如果今天他再回來,壹定會驚訝於妳的殘破。即使有豆蔻玲瓏的詞作,有唱出青樓夢的絕妙才情,也難以表達此時此刻的深沈悲涼。第24座橋仍然完好無損。橋下,水波蕩漾,冷月寂寞。我認為橋附近的邵宏的花和葉每年都很茂盛。我想知道每年都有誰欣賞,又有誰是為它而生的?
擴展數據:
此詞寫於惜春在宋孝宗的第三年(1176),當時作者二十多歲。宋高宗紹興三十壹年(1161),金主嚴宏良南侵,江淮軍大敗,震驚中外。完顏亮很快在瓜州被手下殺死。
根據之前的序,惜春三年,姜夔路過揚州,目睹戰後揚州的蕭條,追憶往昔,感嘆今日的蒼涼,追憶往日的繁華,作了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