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葉賽寧《粗壯的李樹》賞析(蘇聯)

葉賽寧《粗壯的李樹》賞析(蘇聯)

葉賽寧《粗壯的李子樹》古典詩詞賞析(蘇聯)

壹棵粗壯的李樹,

用彈簧打開,

金色的樹枝,

像卷發壹樣生長。

甜美的露珠,

順著樹皮往下滴;

留下刺鼻的綠色痕跡,

閃著銀光。

緞釘

在露水下閃閃發光,

比如明亮的耳環,

把它戴在漂亮女孩的耳朵上。

殘雪融化的地方,

在靠近樹根的草地上,

銀色的溪流

壹路快樂流淌。

粗壯的李樹伸展著枝條,

散發迷人的香味,

金綠色標誌

反射陽光的。

溪水掀起碎玉的波浪,

濺在粗壯的李子樹的樹枝上,

在懸崖下彈奏琴弦,

深情地為她歌唱。

(劉湛秋·茹香雪譯)

如果我們把“妳是我被遺棄的故土……”到壹首傾吐田野憂傷的暗黑小夜曲,再到《粗梅樹》(又譯《野櫻》)是壹首調性鮮明、歌頌俄羅斯田園春天的小奏鳴曲;而它的主題音樂在《妳是我被遺棄的國家……》中被描述為暴風雪中的壹棵粗壯的李子樹。

讀《厚梅樹》這首詩,就像在看壹部色彩斑斕的山水電影。詩句如特寫,被詩人“剪輯”“組合”成壹部光影、聲色交織的抒情短片。在這裏,我們不僅看到“金黃”和“卷發”的枝葉,閃亮的露珠,樹皮上的銀綠色痕跡,“緞子般的花穗”,殘雪融化的草地,浪花飛濺的溪流;我仿佛還能聞到濃濃的李子樹的香味和青痕的刺鼻氣味;聽到小溪輕快地歌唱;我甚至仿佛嘗到了露珠如蜜的甘甜。在這裏,詩人運用了詩歌創作特有的藝術手法之壹——通感,即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相互交流、相互轉化,使讀者的各種感官都能感受到藝術美。在各種相互感應的感覺中,視覺占主導地位。例如“甘露加甜蜜”(訴諸味覺)、“青痕加辣香”(訴諸嗅覺)、“絲緞般的花穗”(溝通視覺和觸覺)和“小溪揚起碎玉的波浪”(集視覺和聽覺於壹體)。這項技術是葉賽寧圖像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葉賽寧曾師從著名詩人布洛克,受其象征主義影響,加入意象派文學團體,並受到不良影響。但他吸收了意象派在強化視覺形象和豐富隱喻暗示方面的優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意象體系,從而大大增強了詩歌語言的表達功能。此外,《厚李樹》展現了壹種引人註目的光與色之美。蘇聯評論家認為,像葉賽寧這樣重視色彩運用的詩人在俄國可能找不到。他不僅用色彩來增強視覺形象,還賦予色彩象征意義,使之包含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詩中反復突出了“金”、“銀”、“青痕”等明亮而青春的色彩。在詩人的作品中,綠色傳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象征著歡樂與和諧的統壹;金色和銀色來自太陽,象征著* *和活力,它們常與詩人喜愛的藍色(象征寧靜與和諧)結合在壹起。這些光線和色彩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壹種充滿活力的藝術美,傳達了詩人快樂舒適的心境。這種對顏色的象征性使用是葉賽寧圖像系統的另壹部分。

明亮流暢的音樂節奏是《厚李樹》的另壹個突出特點,大大增強了該詩的明快基調。原詩由五節二十行組成。韻腳基本上是元音和聲,充滿了歌唱性,讀起來也很輕松。用六節民歌翻譯成短句,與原詩風格壹致。小節的對稱加強了音樂節奏的對稱與和諧。增加的第三句用生動的比喻描繪了粗壯的李子樹的花穗。《緞般花穗》既寫出了花穗的鮮艷光澤,又寫出了它的滑柔質感,與其他五首詩的創作風格壹致。最後壹句《碎玉之浪》的翻譯相當巧妙,聽覺和視覺形象兼備,讓讀者聯想到海浪的清澈。(王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