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從哪些方面來分析詩歌?

從哪些方面來分析詩歌?

詩歌欣賞的幾個角度

首先,從題目開始

讀題目就相當於理解了詩的大意。比如前幾年高考卷子裏的詩,有賈島的《李寧居幽》,其中“隱居”是詩的第壹、二聯,“居幽鄰少,草徑成空園。鳥兒在池邊樹上停留,和尚在月下敲門,體現了環境的特色;趙師秀的《客人》壹詩中坦白了這些事件;元稹的《菊花》,余石南的《蟬》,劉禹錫的《王洞庭》,陶勇的《緙君山》,都指明了創作的對象。有些詩只是簡單地揭示了詩人的感情。比如元稹的《告別悲傷》,就說明作者的感情是悲傷的。李益《與妹夫短暫而快樂的相遇》偶然相遇,只為分別”“說明詩中寫的是久別重逢親人的驚喜和相聚又匆匆離去的感覺。

有人說《夏意》詩題“夏意”,全詩“不誤夏意”。妳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給出具體原因。

夏天的感覺

蘇舜欽

夏日庭院清涼,石榴花滿簾。

綠蔭滿地,已是正午,夢到了鶯聲。

身份。第壹句中的“夏”字直接指出現在是夏天,第二句中的“石榴遍地開花”是夏天特有的景象,第三句“遍地樹木”和第四句“鶯兒啼哭”也是夏天特有的景象,所以說這首詩“無壹句不削夏意”。

例2。讀下面這首詩。這首詩是怎麽表達“送”的?

在黃昏的雨中告別李洲

韋應物

楚江籠罩在細細的雨絲中,伴城在暮色中鳴響。

雨的大雨滂沱,天不對地,鳥慢飛。

長江流入長江的遠方,樹上滿是雨水。

永別了我的老朋友,我愛無限,淚如雨下在河上。

古人有“密雨如散絲”的詩句。

詩名中的“送”字,道出了全詩所寫的事件。詩詞與“送”字息息相關。楚江和建業在《小雨》中指出了“送別”的地點、天氣和時間,揭示了詩人從“雨”到“幕”送別友人時的傷感。“妳的濕帆拖著不願走,影鳥慢飛”句中的景物描寫實際上是詩人內心情感的反映,表達了他對朋友的懷念。"我們看不到深邃的海洋之門,只看到浦口的枝幹,剛剛淌過水."也是詩人心中的感受,表達對朋友的懷念和牽掛。"同樣,因為我們偉大的愛,我們的臉上有水線."直接表達了詩人送走他時的悲傷。

第二,從文字開始

理解詩歌中的關鍵詞是詩歌鑒賞的第壹步。只有正確理解詩歌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和意圖,才能正確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感情,才能準確地欣賞詩歌。

王安石把詩歌的語言稱為“詩人的語言”,說明詩歌的語言不同於其他文體的語言,所以要註意詩歌中的重要詞語,如動詞、形容詞、疊字、擬聲詞等。,尤其是那些有“多重含義”的。

例三:《玉樓春》中的“紅杏枝頭春鬧”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其中“鬧”是最好的壹句。請談談“吵”的美。

玉亭春;玉樓春

宋琦

東城漸漸覺得風景不錯,皺皺巴巴迎客人。

青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滿春意。

“鬧”字把春天擬人化,把沒有生命的杏花變成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東西,把枝頭杏花的開花比喻成許多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有活力的生物在嬉戲打鬧,從而寫出了杏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艷的景象和情趣,寫出了壹派生機勃勃的春花。所以王國維認為“‘吵’字即字,境界盡出。”

看了下面這首詩,妳覺得《閑庭梔子花在中庭》中“閑”的美在哪裏?

雨村

王建

雨中壹兩只雞啼,竹溪村路斜靠板橋。

婆婆叫了個蠶浴,閑的在中庭擺著梔子花。

院子裏的梔子花無所事事,與農民忙碌的景象形成對比。村裏的姑娘們忙著做這做那,只有院子裏的梔子花無所事事,獨自賞雨。

例5。閱讀唐代魏延的《丹陽送魏參軍》,體會“秋”字在詩中的作用。

丹陽派魏去參軍

魏延

在丹陽送船,就知道兩地都是秋天。

我還站在長江的南邊,看著江北,烏鴉已經歸巢去看流水了。

《秋》表面上看是壹個寫作的季節,其實表達的是作者當時的情緒。作者巧妙地運用了離愁壹詞,用心中的“秋”來解釋“愁”,從而表達了作者的千萬種別離之情和焦慮之情。

例6:讀王昌齡的《永遠在我心裏》,體會詩中“突然”二字的作用。

(指少婦)閨房怨天尤人

王長齡

閨閣少婦不知愁,春日翠樓上裝。

突然看見綠柳青青,心裏難受;哦,後悔不該叫我丈夫去找侯豐。

打扮完畢,少婦趕到翠樓賞春色。這時候作者用了壹個“突然”字來表達轉折,讓柳色壹下子闖入她的眼簾,讓她想起了當年和丈夫壹起折柳的情景,感情壹下子變成了悲傷。壹個“突然”字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感情的變化,這也正是這首詩耐人尋味之處。

第三,從形象上。

所謂意象,不僅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詩歌中描寫的景物或事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煙,枯藤老樹,都是詩中的意象。意象是詩人情感和詩歌意境的載體。要想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理解詩中的意境,首先要把握意象。

例7:讀範仲淹的《漁父傲》,簡述“千裏之外,長煙落霞孤城”這句話所寫的景物特點。

於家坳

範仲淹?

秋來的風景是不同的,衡陽鵝不為人知。

四周,號角之聲起,千裏之外,長煙暮合。

壹杯濁酒是萬裏的家,而冉彥還沒有回家。

管強滿霜,人不眠,將軍白發淚。

這句話把“千山”、“長煙”、“夕陽”、“孤城”組合在壹起,構成了壹幅秋景圖的層次感畫面,渲染出壹種開放、蒼涼的氣氛。

例8:讀杜荀鶴的《小松》,分析前兩句描述的小松的特點。

小松

杜荀鶴?

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叢裏,看不見,現在發現比雜草高多了。

那些不認能沖天的樹,直到它入了天,人說它高。?

本文描述了小松從小到大的特點,生而平凡,默默無聞,卻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第四,從意境上。

例9。讀壹篇《山居秋夜》,說說詩人在這首詩裏創造了怎樣的意境?

山裏的壹個秋夜

王偉

空曠的群山沐浴在壹場新雨裏,夜晚來感受初秋。

皎潔的月亮從縫隙中灑下清亮的光線,將噴泉清在巖石上。

竹林鏗鏘,洗衣女歸來,荷葉輕搖欲上輕舟。

春天的春天不妨讓它休息壹下,秋天的太陽可以在山丘上停留很久。

在山雨的開始,壹切都是新的;初秋的傍晚,寧靜而明朗。清泉、竹林、月下松林、水中綠百合,是秋天空山的靜謐美景。

五、從風格上。

詩人創作中不同的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不同的詩人創作風格不同,同壹位詩人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也不同。

風格有豪放、婉約、浪漫、寫實、華麗、新穎、簡約等。

壹般考選的詩歌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詩歌,如辛棄疾和毛澤東的豪放之詞,柳永和秦觀的婉約詞,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王維的“詩中有畫”等等。註意這壹點,對整體升值非常有利。

示例10。讀下面兩個詞,找出這兩個詞的風格有什麽不同。

〔壹〕蕭聲咽,秦娥夢碎秦樓月,秦樓月柳色年年,巴陵送別。寒秋節上看寒秋節,通往鹹陽的古道已經斷絕。西風親吻著太陽的光芒,眼前是漢朝的陵墓和皇宮的宮殿。

【B】西風強,天上雁叫霜晨月。霜降晨,馬蹄斷,號角吞。雄關漫道鐵打如鐵,現在離開始還差壹步。從壹開始,蒼山如海,夕陽如血。

【答】作詞人是李白。從詩中的意象來看,體現了盛唐的大氣磅礴,同時又給人壹種蒼涼感。然而,仔細欣賞憂郁的笛聲,秦樓的冷月和韓家陵,無壹例外地給人壹種悲傷和空虛的感覺。

[B]作詞人是毛澤東。從凜冽的西風,滿天的大雁,鐵壹般的巍峨群山,海壹般的蒼山,血壹般的落日,可以清楚地看出,歌詞所表達的是紅軍戰士昂揚的、悲壯的、豪邁的情懷。

六、從寫作方法上。

表現方式有描寫、敘述、抒情、議論。

修辭手法有比喻、類比、誇張、對偶、排比、對比、重復等。借景抒情,托物抒情,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襯托,對比,渲染,鋪墊,象征,雙關,聯想,想象,關懷。

示例11。閱讀蘭溪謳歌,分析前兩句和後兩句在表達方式上的區別。

蘭溪邦哥

戴樹倫?

涼月掛柳宛眉,中山鏡越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子夜鯉魚來灘。

前兩句用比喻整體描寫蘭溪的美景,寫的是靜態的風景;最後兩句重點說某壹天的場景,講的是個人(雨和魚),體現了壹種動態的美。

七、從感情上。

理解詩人詩歌中蘊含的情感是欣賞詩歌的首要任務。無論從形象、意境、文筆、風格,其實都是為了理解詩人的情感在他的詩中體現。

示例12。讀西樓,品味最後壹句,傳達詩人的思想感情。

西樓

曾鞏

浪翻雲去而復返,北風吹數雷。

朱樓四周都是鉤子和薄箔,躺著看千山驟雨。

《前山暴雨》本質上是風暴,也是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打擊;“躺著看”表明詩人根本沒有把生活中的風浪當回事,從而體現了詩人豁達的胸懷和婉約從容的人生態度。

八、從註解看。

註意註釋,這是鑒賞中最值得註意的內容。雖然只是寥寥數語,卻是提問者給妳的暗示。有的介紹寫作背景,暗示妳這首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相關詩詞的介紹,暗示妳詩詞的典故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暗示了妳的詩的寫作風格。

例13,《閨房祭張水部》和《朱清玉》采用了什麽樣的寫作手法?請簡要分析壹下。

桂張壹嫻水部朱清玉

昨晚洞房裏的蠟燭徹夜亮著,等待天亮祭拜公公婆婆。

化妝小聲問老公,畫眉時尚不時尚?

賞朱記

越女的新妝容出現在鏡子裏,知道嚴明更體貼了。

萬奇年輕的時候,人貴,壹個宋陵就是壹萬金的敵人。

(註:朱清玉平時得到水利部博士張繼的賞識。在他去參加考試之前,他寫了這首詩來征求張繼的意見,張繼以壹種詩意的方式回答了他。)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中國古詩常用的“比興”手法。朱清玉的詩把自己比作新媳婦,把張繼比作丈夫,把考官比作公婆,把考試比作新媳婦和公婆的第壹次見面。在張繼的詩裏,把朱清玉比作越女,比作采菱姑娘,把朱清玉的作品比作淩哥,還有人比作“齊國紈絝子弟”,很難和朱清玉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