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清代文學家袁枚的壹首五言絕句《見》。全詩原文如下:
牛仔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森林中回蕩。
突然想捕捉樹的歌聲,立刻停止歌唱,壹聲不響的站在樹旁。
在旅途中,詩人看到壹個牧童騎著牛在唱歌。突然他聽到了蟬的聲音,於是他停止了歌唱,從牛背上跳下來抓蟬。作者偶然看到的壹件小事,所以取名為《我所看到的》。通過對牧童動作和神態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擴展數據
這首詩第壹句平淡無奇,不著痕跡。第二句音調突然高了,旋律突然加快,形成高潮。壹兩句話描述了小牧童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可愛的樣子和快樂的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態,“振”字間接點出了他的心情,帶出牧童無憂無慮的心情。
三四句話繼續形容表情。第三句是過渡,是故作姿態。寫牧童的心理活動,解釋了他“沈默”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第四句,壹落千丈,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突然”壹詞生動地表現了牧童發現蟬在樹上歌唱時的驚訝和警覺的性格。
“忽”變了,從大聲到安靜,從行到停,小牧童閉目關註蟬的瞬間表情,魅力十足。“靠近”和“站立”這兩個動詞生動地描繪了牧童天真無邪的神態和孩童般的機智。全詩運用了純粹的線描手法,牢牢抓住了小牧童壹瞬間的表現,生動地寫出了小牧童機靈的特點,讓人感受到了小牧童的天真與可愛。
這是壹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詩人在詩中贊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了小牧童的動態,高坐牛背高聲歌唱的風格是那樣的散漫放肆;寫完小牧童的靜止狀態,屏住呼吸盯著蟬的表情特別專註。
由動到靜的變化既突然又自然,生動地刻畫了小牧童天真有趣的形象。正是在這種跌宕起伏中,這首詩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詩歌的語言,像文字壹樣清晰,平實,非常自然。接下來的動作,小牧童怎麽抓蟬,抓不抓,就留給讀者去體驗,去遐想,去思考了。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表達了對生活的感受,看似無憂無慮,實則寄托了感情。這首詩無論格律都是活潑自由的,語言簡單生動。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如畫的田園風光,它所描繪的活潑、自由、天真的牧童形象,顯示了詩人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