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載:“梁元帝竹林堂,玫瑰多種。”梁元帝蕭藝喜歡玫瑰。他有“朱琳廳十花房,枝葉映香。”到了唐代,玫瑰已經成為壹種廣泛種植的觀賞花卉。唐《平泉草木錄》載“壹枝威尼斯玫瑰未至會稽之年,壹枝重玫瑰已至積善。”唐朝時期(618-905),玫瑰種植較為普遍,如李白(701-762)、褚光熙(707-760)、白居易(772-846)、杜牧(803-852)、李商隱等。李德裕《平泉花木筆記》記載:“歲末已至惠濟的威尼斯玫瑰,已至稷山的重臺玫瑰”,說明這些重瓣玫瑰是從現在的浙江壹帶向北遷移的。[1] ?北宋宋祁寫的《壹步略》,首次提到薔薇屬的月季花:“此花為東方所謂四季花,壹枝青藤紅花,蜀中少霜雪。這朵花終會生長,十二月開花,壹直持續到四點。月亮會很美,冷熱不變,好像是不變的。”宋代時期,洛陽、山東、淮北、蘇州、揚州等地均有月季種植,品種越來越多。僅洛陽就有“尹紅牡丹”、“藍田碧玉”等40多個品種。鄞江周所著《洛陽花木記》記述了37種刺花,其中涉及的玫瑰種類較多,如刺梨、千葉薔薇、二色薔薇、陸川薔薇、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