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教給學生以下幾點。
1,賞古韻。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就算不會寫也能背出來。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朗讀在詩歌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想讓學生理解詩歌的內涵,第壹步就是要讓學生熟悉它,欣賞詩歌節奏之美。像《關雎》這首詩,在節奏上有以下特點:①雙音韻。如窈窕,輾轉反側。(2)重復章節和句子。這是詩歌中常見的表達方式,各章句法基本相似,只是中間替換了幾個詞,以達到往復的作用。(3)成對停頓。“關雎”每句四個字,有兩個停頓。讀起來很有節奏感。
因此,在引導學生閱讀這首詩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的韻律特征,讓他們欣賞韻律之美。同時也告訴學生壹些大聲朗讀這首詩的方法。比如讀兩兩個停頓的時候,中間要把聲音延遲,聲音要稍微拖長。過關了?妳也可以讓壹個學生示範閱讀,其他學生評論,以便讓學生自己體驗和評價詩歌閱讀。
2.體驗情緒。古語有雲,詩言誌。在詩歌精煉的語言背後,隱藏著詩人豐富的情感。所以,在教詩歌的時候,引導學生去體會文字背後的情感。第壹節課我犯了壹個錯誤,沒有根據詩歌的特點來教學。我把我教學的重點放在欣賞君子和淑女這兩個人物上,按照自己的理解給他們貼上固定的標簽。當學生的回答超出了這個框架的範圍,我就盡力把學生拉回自己的框架。其實詩歌的美就在於它的曖昧,在於它的朦朧美。像我這樣過分強調詩歌的意象,無異於給詩歌壹個死穴。
教詩歌要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那麽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情感呢?我覺得不如以語言為載體,通過品味裏面的語言來引導學生體驗情感。但在閱讀語言的過程中,這種方法應該是多變的,這樣才能避免課堂的單調。根據詩歌本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畫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學生可以根據壹首詩或壹首詩給課文加上插圖。這給了學生壹個發展想象力的平臺,豐富了他們對這首詩或這首詩的理解。②改寫法。讓學生把詩歌改寫成散文,從而把自己的理解放在散文中,體會改寫過程中的情感。③詞匯變化。這是我們通常的教學方法。通過詞語替代的比較,我們可以理解詩歌中壹個詞語的豐富含義。
3.了解詩歌本身的特點。雖然詩歌有壹些共同的特點,但每首詩都有自己的特點。也是《詩經》中以愛情為題材的優秀詩篇,關雎和賈簡的特點各有不同。關雎豪放、直白、樸實;《甲戌》更加含蓄朦朧。所以在教詩歌的時候,要讓學生了解這首詩本身的特點。《關雎》這首詩選自《詩經》?《周南》是周南的壹首民歌。這首詩的壹個特點是直白通俗,表現了勞動人民純潔樸素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理解這首詩所表達的獨特感情。但是,體驗情感的過程不應該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而應該滲透到教師的評價語言和引導語言中,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深入。比如在導入的時候,可以利用壹些已有的民歌,讓學生體驗民歌的特點,既為接下來的教學做鋪墊,又可以滲透壹些民歌的相關內容,豐富課堂教學。
對九年級下冊《關雎》教學的思考。這是壹首典型的愛情詩。對於前來學習的初三學生來說,他們正處於青春期,對愛情有壹種了解的欲望,同時往往表現出壹種非常害羞的心理。記得洪誌的母親高老師曾經講過壹個教學案例:高二要上壹節生理衛生課,其中有壹章是講人體的生殖器的。老師不知道該不該去。於是他利用課間的時間走進教室,看學生們的體質健康書籍。結果他發現這壹段已經被學生們給黃了。上課的時候,老師問學生生殖器部分能不能上去,所有學生都臉紅了,低下了頭。老師笑著說,我發現每個學生都把這壹節變黃了,妳們的行動告訴我,我必須參加。於是所有的學生都笑了,這節課就這樣高昂著頭度過了。
所以壹定不能面對這首詩?然而,在她向我們走來之前,我們喊了壹千遍,催了壹千遍,她仍然把半邊臉藏在吉他後面,不讓我們看見?。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和學生討論這個古老而神聖的話題,尤其是通過這首描寫壹位紳士為了壹位女士輾轉反側,然後用琴瑟和鐘鼓去追求的愛情詩。但壹定要註意,文章不能流於表面,否則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基於這種考慮,這節課壹定要有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在情緒的影響下有正確的愛情觀。
本文試圖在分析關雎的基礎上,分析這首詩。紳士?然後呢。女士?這兩個詞過渡到對真愛的詮釋。我會讓學生先回到中國古代社會的愛情故事。在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們主要收集了牛郎織女、劉蘭芝和焦仲卿、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愛情故事。然後我讓學生們思考是什麽讓這些愛永恒。那麽我總結壹下:千年歲月沒有抹去這些愛情的光輝,空間的變換也沒有褪去這些愛情的光環。風雨的經歷增加了它的厚重和質感。每年七夕,我們都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雖然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是悲劇,但是?在天堂,妳願意做壹對情侶,在地球上壹起成長,壹棵樹的兩根樹枝。?還是給後人看什麽是真愛;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愛情變成了蝴蝶,穿越時空的隧道依然在今天的生活中飛翔。所以真愛應該是經得起時間和空間考驗的。最後,同學們很自然地拿同學的所作所為和自己的所思所想與真愛相比較。
關於九年級下冊《關雎》教學的思考3 .對今天課堂的反思如下:
(1)教室結構有點亂。學生預習的展示比較分散,不夠充分,有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詩經》中比興的用法,章節句子重復的感覺。
(2)對《詩經》的解讀過於膚淺,缺乏對整部作品的深度和整體把握。我想讓壹些學生在學完這壹課後喜歡上《詩經》。所以,雖然我之前讀過蘇櫻的《詩經》釋義版,但我還是缺乏自己的文化背景。
(3)老師上課不在場。其實《詩經》裏說到愛情,愛情的理念是什麽?忠誠但與眾不同?符合儒家思想?和而不同?愛應該有個限度。學生對所謂的愛情表現出各種過度的表達,比如對談戀愛很絕望,但是嘴上不說,總覺得不需要我說,我也不想說。還有桑榮盛的回答,參差不齊的韭菜從壹邊流到另壹邊,蔬菜也壹樣。要抓住這句話深入分析壹位紳士的追求過程和對壹位女士的深厚感情,也適當講壹下重復的句子,但是問題沒有抓住。
(4)擴展和升級零件的材料沒有用好。本來應該是和學生簡單分析壹下,然後讓學生看完這些材料再寫鑒賞,形成文字。但是沒有分析,不允許學生看後面。
(5)心靈的溫度決定了生活的狀態和課堂的狀態。其實我壹直以第四天為借口,讓自己低頭前行,缺乏思考和行動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