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孩子創造壹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就要豐富他們的生活。因為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只有豐富的生活才能為豐富的語言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在教育中,我們應該為孩子創造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增長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培養他們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壹、把握兒童語言學習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和鍛煉。
(壹)通過直接感知,在理解周圍事物中發展兒童語言。
幼兒學習語言時,要與周圍的人、事、物、自然緊密聯系。通過各種感官的直接感知: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我們可以獲得我們周圍的所有知識。根據兒童直觀感知的特點,為兒童創造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兒童語言。
春天,我帶著孩子出去郊遊,看到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他們非常興奮。我趁機問了壹個問題:“妳看到了什麽美麗的風景?”孩子們爭著說:“粉桃花。”“綠色的麥苗。”"長長的柳條,像小女孩的長辮子.".....金秋時節,當我帶著孩子在花壇邊散步時,他們會驚喜地告訴我:“徐老師,妳看!樹葉變黃了。”“那棵樹為什麽光禿禿的?”“五顏六色的菊花和紅色的楓葉,多美啊!”
通過觀察,既豐富了知識,又陶冶了情操,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化和自然清新之美。更重要的是,孩子們通過直接感知豐富了知識,發展了語言。
(二)在語言活動中,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
語言和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兒童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的,兒童掌握語言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要采取多種形式發展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讀《白宮》這個故事的時候,我講到兔子、小貓、松鼠出去找食物過冬。當他們回家時,天開始下雪了。他們的綠色房子、黃色房子和藍色房子都不見了。田野裏只有三棟白色的房子。找不到自己的房子就故意停下來。請孩子們幫他們想辦法。起初,孩子們說他們會打開所有三個房間的門,看看裏面是誰的房子。我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這幅畫,看看他們面前的房子除了顏色還有什麽特征。經過提醒,很多小朋友恍然大悟:蘿蔔放在兔子家的窗臺上,那個房間壹定是它的家。小貓家裏有很多魚,哪個房子有魚的味道就是它的家...接下來我繼續講故事,他們聽到故事中出現的思維方式,並沒有激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調動,同時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得到發展。
第二,抓住壹切機會讓孩子多看、多聽、多說。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豐富孩子的生活內容,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分析,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我經常有計劃地帶領孩子直接觀察,多給孩子創造條件,用直觀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秋天畫報》這首詩之前,我會帶領孩子觀察秋天大自然中美麗的景色,讓他們發現那裏有什麽,是什麽顏色。在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很快掌握了詩歌的內容。我用以前的直觀經驗引導孩子模仿:“風娃娃除了進果園還會進哪裏?”話剛說完,許多孩子脫口而出:“風娃娃鉆進花園,翻開了五顏六色的畫報:壹束紅花,黃澄澄的菊花。”“風娃娃鉆進菜園,翻著五顏六色的畫報:青菜,紅辣椒。”.....有了以前的經驗,他們聊個沒完。
良好的聽力習慣是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孩子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然後才能正確地模仿和說話。為孩子創造傾聽的環境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故事磁帶、樂器的聲音、優美的歌曲、孩子相互傾聽和交談...要求他們聽得懂,說得會,說得會,為培養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了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還應該給孩子創造壹個“說”的環境。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善於讓孩子與同伴交流,為孩子創造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讓孩子在與同伴的互動中糾正和提高自己的語言。比如我經常讓孩子介紹自己的家庭: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電話。周壹上午的活動,我讓孩子們說說周日去哪裏玩了。發生了什麽等等。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引導孩子多說話,越說越好。我也利用飯前飯後的時間,有計劃地和孩子交談,給每個孩子壹個練習、學習、學會說話的機會。
第三,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習慣。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研究表明,在兒童語言發展的初級階段,兒童主要是在各種非正式的語言交流中自然習得的。幼兒期是語言最初形成的時期。因此,教師應將語言教育滲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比如,在進出公園時,引導孩子熱情地向老師和同伴打招呼,“早上好,老師,早小朋友!”“再見,老師!我媽來接我了。”
再比如:聽了熊貓的客人,很多家長跟我說,客人來了,孩子變得有禮貌了,會說:“阿姨,請喝茶。”“歡迎下次再來,再見。”等等。可見,文學作品對培養兒童的語言美和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此外,可選遊戲也是培養孩子良好語言習慣的重要途徑。在“玩偶之家”遊戲中,他們將討論如何分配角色和家務。比如“今天,我要當爸爸了,好嗎?”“妳去買東西,我在家收拾。”在遊戲過程中,他們時而模仿成年人的動作和語言,時而變成孩子,角色和身份在不斷變化。他們壹會兒和“寶寶”“爸爸”交往,壹會兒和“醫生”“病人”交談。孩子們在活動區來回走動,相互交流互動,讓壹些不愛說話的孩子自覺不自覺地開口說話了,語言習慣有所改善。
總之,在培養兒童語言時,要把握實際,掌握兒童語言學習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和鍛煉;根據兒童思維的特點,組織各種活動,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麽兒童的語言壹定會積極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