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兩句話是最經典的:
我們希望在天堂飛翔,兩只鳥合而為壹,在大地上生長,壹棵樹的兩個枝幹..
大地長存,蒼天長存;總有壹天兩者都將結束,而這無盡的悲傷將永遠持續下去。
至於《長恨歌》,這裏我只是簡單說說它的主題和這個主題的思想基礎。我認為《長恨歌》的基本思想是,通過對唐明帝與楊貴妃愛情故事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堅貞不渝的愛情的贊美和向往,對李陽愛情悲劇結局的同情、惋惜和悲傷,對壹去不復返的開元盛世創始人唐玄宗的懷念。至於主張以詩諷刺重慶現實的白居易為什麽能寫出懷念歷史上壹度昏庸的玄宗、同情李陽愛情的詩,其實未必值得稱道,有研究者認為主要有兩個思想基礎。壹是中唐有壹種談開元遺風的氛圍,彌漫著人們對玄宗的懷念;二是與白居易的個人情感經歷有關。
先說第壹點。
安史之亂後的中唐,百姓生活每況愈下,因為諸侯割據,吐蕃(讀作伯,讀作“播”)外侵,宦官獨攬朝政。人們不滿現實的分裂與動蕩,向往和平與繁榮,希望有壹個有能力的皇帝來改變這種現實。在這種情況下,難免對盛唐有所留戀。杜甫《追憶似水年華》說:“憶當年開元鼎盛,小城尚有千戶。稻谷肥玉米白,公私糧倉富……”玄宗在位45年。雖然後期迷迷糊糊,但他是壹個曾經有所作為的皇帝。杜甫詩中提到的唐朝空前繁榮,產生於玄宗大力治國的開元年間。人在懷念盛世的時候,壹定會想到玄宗。即使他後期縱欲淫蕩,導致安史之亂,但大多數人認為他是壹個被奸臣蒙蔽的“英主”,而不是徹頭徹尾的昏君。玄宗壹生前後的所作所為,給人們提供了朝代興亡的歷史教訓,也留下了很多值得紀念的東西。種種原因導致了當時社會上形成了壹種談論開天遺風的風氣:“宮女已長白發,辯玄宗盛況”(元稹《宮詞》),“鄉野少年離亂,見事必先朝夢”(魏《與村中長輩飲酒》),“問愛知事在天寶,知人在之前”(王建《贈顏少保》)。費陽也是與玄宗後期和盛唐歷史關系密切的人物。玄宗很愛她,她和玄宗的關系是玄宗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作為安史之亂的“禍根”被處死,確實給玄宗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晚年,玄宗被尊為太上皇,在蘇宗的猜忌和監督下,生活在“無老人”的西方。在人們懷念盛世進而懷念玄宗的基礎上,我們不禁對玄宗淒涼寂寞的晚景表示同情;我很佩服玄宗對費陽的深情,這在封建帝王中極為罕見。我對他們的悲慘結局表示同情、遺憾和悲傷。但是,事情發生後,我痛定思痛。在對歷史的回顧和反思中,“班無需兵,無策多印空話”,“不必飛蛾撲火破國,千年不恨馬嵬坡”(徐夤《開元即事》)等等,同情費陽的人逐漸多了起來,於是壹大批人產生了關於此事的議論。出自《長恨歌傳說》,說的是“...閑暇時帶著壹個仙人去廟裏逛了逛,說到這裏,我嘆了口氣。質夫捧著壹杯酒在樂天面前說:‘傅所希望取代的東西,沒有經過打磨,直到誕生,卻隨著時代而消失,不為世人所知……’“妳看,《長恨歌》是按照民間傳說加工打磨的。也就是《長恨歌》中透露出來的感情,是當時很多人都有的感情。
《長恨歌》創作的第二個基礎是白居易個人的愛情經歷和愛情理想。白居易36歲結婚。據專家考證,白晚婚的原因是他年輕時在徐州富裏有壹個相投的姑娘。由於女孩的家庭地位低下,社會等級制度的阻隔,他們沒能正式結婚,得不到社會的認可,這給詩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直到詩人後來離開麗芙向這位女友告別,他仍然依戀著她。白居易的《長相思》、《致香菱》、《情懷》、《花非花》等詩都揭示了這壹點。詩人曾經這樣悲傷地寫道:“不要哭,潛開;無言,暗相思,心外無人知。壹只孤鳥夜鎖深籠,壹把劍春折枝。河水雖濁向陽,烏頭黑白;唯有隱居黑暗,彼此願無後期!”白居易寫《長恨歌》的時候是三十五歲,也就是他已經離開了女朋友,還沒有和後來的楊夫人結婚的時候。詩人經歷了相思之苦,向往真摯的、永無止境的愛情。所以,在以李陽愛情的民間傳說為基礎的創作中,他註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出生後才打磨這些“他所希望的東西”,按照自己的愛情理想塑造了李陽的形象。在對李陽無盡而刻骨銘心的相思的描寫中,傾註了自己的心願和痛苦;希望和追求,“我們希望在天堂飛翔,兩只鳥用壹只翅膀,在地球上壹起成長,壹棵樹的兩個分支。”,賦予主人公堅守信念,活下去的品質。李陽的愛情在對朝夕的向往和對大地的尋找中升華到壹個理想的高度,使之符合自己的想法。這就是白居易寫《長恨歌》歌頌李陽愛情,寫得如此感人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