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唐代以前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差異

唐代以前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差異

古代是壹個很模糊的概念。

比如春秋戰國是古,宋朝明朝對我們來說也是古。但春秋戰國的先秦,對宋朝和明朝來說也是古。

先秦時代的口語其實就是後來的文言文。《詩經》裏的風是民俗,是當時最流行的流行音樂,但就是這種“風”對我們,甚至對唐宋時代的人來說,並不流行。因為先秦時期的方言和通俗語言在後來的演變中變成了文言文,也就是所謂的古漢語。

中唐時期,柳宗元、韓愈推動的古文運動,實際上是主張恢復先秦語言體系,用先秦白話文作為書寫語言。

在唐代,白話文和文言文有很大不同。到了宋、元、明、清,民間的白話文化已經和現在的白話沒有太大區別了。可以看看元代的套曲(南曲、北曲)。這種戲曲的劇本其實是用民間白話寫的,很口語化。妳也可以看看宋代朱的文章。盡管宋代理學是中國哲學中最晦澀難懂的部分之壹,朱的文章卻很受歡迎。四大古典小說《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明清三國演義》都是白話小說,其中《水滸傳》的語言更接近白話。所以《水滸傳》和《金瓶梅》成為通過語言了解明清生活的好素材。

《紅樓夢》是白話小說的最高峰,《聊齋誌異》是文言小說的最高峰。蒲松齡去世的那壹年恰好是曹雪芹出生的那壹年,兩本書幾乎處於同壹個歷史時代,這恰恰說明在古代中國人的語言體系中,白話文和文言文都是存在的。

直到五四運動和新文學運動之後,胡適才提出《文筆改良芻議》,並親自嘗試了第壹部提倡使用白話文的白話詩歌集。此時白話文的地位如日中天,隨著現代化和現代化的步伐,文言文的存在幾乎被消滅。但是白話文不是胡適發明的,早在壹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