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龍舟賽。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以這種方式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在楚國壹個顯赫的貴族家庭,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二十幾歲時,他受到楚懷王的高度重視,是楚懷王的左膀右臂,掌握著國內外的大權。他是壹位“學識淵博、意誌堅強、應對混亂、辭令嫻熟”的傑出外交家。公元前308年,屈原第壹次因遭到同僚誹謗而被流放,在三閭降為醫生,後遷居北漢。在流放期間,他寫下了不朽的經典詩篇《離騷》。公元前287年,屈原屢作辭賦,譏笑時政,觸怒王祥,第二次被流放,遷居洞庭和湘中。政治上的挫折給詩人的身心帶來了巨大的創傷。流放中,他依然思念都城郢城,寫下了“鳥飛回故鄉,狐貍先死”的詩句。公元前278年,秦國的將領徒勞無功地攻打楚國的杜英。第二年,遲再次到達並占領了楚國的吳郡。流亡海外的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後,對祖國的未來感到絕望。在這種心態下,他來到汨羅江邊,寫完《懷沙》後,往河裏扔了壹塊石頭,享年63歲。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作家。他的詩和賦千百年來壹直為人們所贊美、模仿和研究。他開創了楚辭的風格,突破了《詩經》四言詩的形式。同時,他還拓展了詩歌的題材,表現了自然、生活、政治歷史、倫理道德、美學思想等豐富的思想內容,運用神話傳說塑造了完美動人的藝術形象,表達了崇高美好的感情。他的詩歌和《詩經》壹起形成了壹個古老的文學傳統——“騷傳統”。可以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就影響力而言,很少有人能與屈原相提並論。
屈原對後世的巨大影響遠不止於文學。他強烈而執著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吾將上下而求真、善、美”的執著進取的人生哲學,激勵和滋養了壹代又壹代的文人、詩人、仁人誌士和精英。魯迅在他的小說集《流浪》的扉頁上,題寫了這樣壹段《離騷》:“晨起於巷弄,暮止於郡園;如果要少呆,那就尷尬了。我命令他要清醒,期待它而不追逐它;路漫漫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事實上,屈原那種不畏艱險追求真理的激情和情操,曾經在“獨留兩間房,戟沈沙獨自徘徊”的時候,給了魯迅極大的精神鼓舞。抗戰時期,郭沫若在重慶出版了《屈原》,弘揚了屈原偉大而熱情的愛國主義精神。該劇上演後轟動了整個山城,對抗戰起到了極大的激勵作用。就連武將馮玉祥也寫了《過屈袁牧》,說要學習屈原的獻身精神和愛國精神。
但作為政治家,屈原失敗了。他太理想化了,對政治缺乏耐心。再加上他遇到昏君和奸臣,必然導致人生悲劇。
“路漫漫其修遠兮,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吾亦精於此道,雖死九次,猶無悔”,“天下皆濁,吾獨壹人,眾人皆醉吾獨壹人。”雖然屈原已去千年,但他將永遠被世人敬仰,永遠活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