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張海迪。介紹

張海迪。介紹

張海迪,1955年秋,濟南人。5歲患脊髓病,高位截癱。從此,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

由於不能上學,她在家自學完成了中學課程。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把他送到(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老師。她還自學了針灸技術,免費為村民治病。後來,張海迪自學了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面對殘酷的命運挑戰,張海迪並沒有感到沮喪和沈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毅力與病魔作鬥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對生活充滿信心。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但她發奮學習,完成了小學和中學的所有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學習了大學和研究生的課程。從65438年到0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翻譯了幾十萬部英文小說,如《海灘診所》,編著了書籍,如《向天敞開的窗戶》、《輪椅上的生命與夢想的追問》。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追尋生活》出版不到半年,再版三次,獲得國家“五個壹工程”圖書獎。在《生活的追求》之前,這個獎從來沒有授予過散文作品。2002年,壹本30萬字的小說出版。該書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為十六大重點圖書,並榮獲中宣部“五個壹”工程圖書獎第三屆全國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閱讀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

從1983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了超過1萬字。為了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她自學了十幾本醫學專著,請教了經驗豐富的醫生,學習了針灸等醫術,免費為群眾治療10000余人次。1983中國青年報發表《做壹顆流星,把光留給世界》。張海迪在中國成名,贏得了兩個名聲,壹個是“80年代新雷鋒”,壹個是“當代保羅”。張海迪懷著“活著就是要做壹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羅為榜樣,勇敢地把自己的光和熱奉獻給人民。她用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題詞:“向張海迪學習,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資本家!”隨後,張海迪成為壹股道德力量。張海迪現為政協委員,就職於山東省作家協會,從事創作和翻譯工作。

2008年6月165438+10月65438+3月,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張海迪為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