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古典詩歌的多義性

中國古典詩歌的多義性

對詩歌多義性的深入研究是在20世紀後隨著語義學的建立而展開的。語義學是符號學三大分支之壹,主要研究語言符號與其所指對象之間的關系。有人用符號學理論研究詩歌,把詩歌看作壹種符號,稱之為“復合符號”。這個“復雜符號”所投射的意義只是它所包含的意義的壹部分。這就涉及到詩歌的模糊性。從語義學的角度研究詩歌的藝術,無疑是壹條途徑。但是,語義分析永遠代替不了對詩歌藝術規律的探討。英國的Empson在《歧義的七種類型》壹書中,從語義學的角度研究詩歌中的歧義和模糊,固然有價值,但並不意味著詩歌藝術的研究,所謂多義,不是歧義和模糊,而是豐富和含蓄。

詩歌的多義性和詞匯學中的詞的多義性有相似之處。詩歌可以借助詞語的多義性達到壹詞多義,但不是壹回事。

根據詞匯學的解釋,由於壹種語言中的詞非常多,不可能壹壹表達復雜的客觀事物和現象,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壹詞多義現象。但是,無論壹個詞有多少個意思,這些意思都是確定的,是被社會認可的。詩歌的多義性不同於詞匯學中的詞的多義性。詩人不僅要用文字的意義來抒發感情,還要藝術地驅動文字形成意象和意境,在讀者心中激起各種想象和聯想,激起各種情感波瀾。詩人在寫詩時,往往運用藝術手法,局部強調或改變詞語的意義,賦予其詩趣,使壹個有公認的、確定的意義的詞具有復雜的含義和詩人的主觀色彩。讀詩時,讀者的想象、聯想和情感,以及腦海中呈現的形象,雖然離不開詞義所規定的範圍,但卻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不同生活閱歷、思想境界、心理氣質、文學素養的讀者,對同壹首詩或壹首詩中同壹個詞的含義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同壹個讀者在不同的時間讀同壹首詩,會有不同的體驗。可見,詩歌的多義性具有壹定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

另外,詞匯學中的壹詞多義,就是總結同壹個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不同意義,指出其本義和引申義。如果孤立來看,壹個多義詞當然有很多意思,但在實際使用中,壹般來說,壹次只用壹個意思。歧義是使用語言時壹般需要避免的問題。

而在詩歌中,正是為了避免詞義的單壹化,總是盡可能地使詞具有多重含義,從而引起廣泛的聯想,達到壹詞多義。中國古典詩歌的耐人尋味之處就在於這種復合功能。如果把“詩無意義”這句話理解為無法解釋的詩,那當然是錯的,如果從詩的多義性來理解,也是合理的。中國的古典詩歌是多義的。讀詩的時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人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是很自然的。